历史选择了邓小平34

作者:高屹 字数:1283 阅读:9 更新时间:2016/06/09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34

第六,提出反对平均主义,强调按劳分配的原则。“文化大革命”期间,平均主义盛行一时,极大地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邓小平不畏逆境,鲜明、果敢地提出要反对平均主义。他在多次讲话中重申,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他认为:“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钱,表面上看来似乎大家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为此,一方面要逐步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对高温、高空、野外等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的工种,实行岗位津贴;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不能把按劳分配和各尽所能分开。
  第七,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汇报提纲》提出:“科研要走在前面,推动生产向前发展。……没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就不可能有工业、农业、国防的现代化。”
  教育也是关系整个现代化水平的大问题。邓小平在听取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时指出:科技事业要后继有人,中心是办好教育。“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教育在整个现代化中的作用,首先在于它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教育培养不出高质量的人才,科技就出不了高水平的成果;教育不能源源不断地向科技战线输送人才,科学研究的领域就难以拓展,整个科技队伍就会后继乏人。从更长远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教育的发展涉及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的发达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因此,如果教育不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会拖住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危机。邓小平关于教育关系整个现代化水平的论述,把教育与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连在一起,在当时举国上下弥漫着“读书无用论”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醒了全党全国人民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的上述思想,是对当时我国各行业存在的弊端的革故鼎新。综观这些思想,实际上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红线,这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贯强调的实事求是思想和对不适应历史发展要求的事物进行改革的思想。
  军队建设要解决“肿”、“散”、“骄”、“奢”、“惰”五个字
  在以工业交通为中心的经济工作的整顿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其他领域、其他方面的整顿也取得进展。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历史选择了邓小平33 下一篇:历史选择了邓小平35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