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了邓小平52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52
同年12月14日,在会见贝宁总统克雷库时邓小平说:“文化大革命”中我被打倒两次。这种经历并不都是坏事,使我有机会可以冷静地总结经验。因为有了那段经历,我们才有可能提出现行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十年更是一场灾难,在许多方面是后退状态。总起来看,这主要就是不完全懂社会主义。因此,我们提出的课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87年4月26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邓小平指出:“一九七八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现行的方针政策。这八年多,我们的事情干得比较好。过去耽误太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自己找麻烦,自己遭灾,不过教训总结起来很有益处。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我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信你们是理解的。”“文化大革命当中,‘四人帮’更荒谬地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结果中国停滞了。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1988年9月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邓小平指出: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从邓小平这些鞭辟入里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大革命”这场噩梦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它又为历史和人民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历史不堪重负,人民开始觉醒。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必将会走上一条新的道路,时代必将会推出她新的代表人物。
这个新的道路就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个新的代表人物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