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29
李白与杜甫29
刘长不守法度,被充军西蜀,不食而死。民间因有《尺布之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参商寻天兵”的故事,见《左传》昭公元年,据说古代高辛氏有两个儿子不和睦,老是在天上打仗,高辛氏便叫大儿子去主管商星(又名心星或大火)、二儿子去主管参星。这两个星座是对立着的,在晚上的天空中不能同时出现。两者既不会见面,当然不会再打仗了。这个神话很古,可能传自殷代。(卜辞十二辰中有两个不同结构的“子”字,即第一位的“子”与第六位的“巳”,是对立着的。)李白的诗,毫无疑问,是在利用这些传说来讽喻时事。
又《南奔书怀》中有句云:“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诗意全同。何以标出“秦赵”?旧时注家未得其解。今案《史记·赵世家》云:“赵之先与秦共祖。”中衍之后飞廉有子二人,其一曰恶来,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故秦与赵乃兄弟之国。“秦赵兴天兵”即“参商寻天兵”。“秦”自指肃宗集团,“赵”则喻永王军势。李白是反对打内战的,然而李亨与李毕竟把“北寇”丢在一边以干戈相见,而李已一败涂地。“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这是《南奔书怀》的最后四句,表明了李白的失望和痛心。真正是“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了!
永王失败被杀,同时他的几位“谋主”--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蔡,《新唐书·永王传》以为“皆伏诛”,其实并不尽然。其中李台卿一名便确实没有被杀,李白在长流夜郎遇赦放回后还有诗送他,即《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是李白游潇湘时与李台卿相遇。诗中云“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所说的便是永王东巡事。又云“吾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潜虯隐尺水,着论谈兴亡”。可见李台卿被谪贬在潇湘附近。李白称之为“经济士”,又称之为“潜虯”(卧龙),看来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变。李台卿不是背叛投降是可以肯定的。他之没有被诛,一定是有有力者保护了他,详细的情况不明。
李白虽然没有被列为永王的“谋主”,但他的名气大,他的出处关系也大。照杜甫的诗看来,他在当时是“世人皆欲杀”(《不见》)的。何以也没有被杀?在这里,裴敬在《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文》中叙述了一段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