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号报告,“海啸波”穿越星际空间
旅行者1号报告,“海啸波”穿越星际空间
自今年2月以来,“旅行者1号”便遭遇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海啸波”,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星际空间似乎不像先前人们认为的那样宁静。图片来源:NASA
作为迄今为止唯一闯入星际空间的人造航天器,NASA的“旅行者1号”(Voyager1)探测器已经经历了3场激波的洗礼。先前经历过的那场激波,帮助科学家确定了“旅行者1号”已经进入星际空间。而最近经历的这场激波,始于2014年2月,至今似乎仍在持续。
按照最新的观测结果,“旅行者”1号从今年年初开始经历的这场“海啸波”,至今仍在向外传播。这是科学家在星际空间观测到的最为持久的激波。
美国艾奥瓦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唐·格尼特(DonGurnett)说:“大多数人以前认为,星际介质应该是均匀而又宁静的。但这些激波看起来似乎比我们先前认为的要更加常见。”在12月15日于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格尼特介绍了最新的观测数据。
这样的“海啸波”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太阳会爆发日冕物质抛射,将带有磁场的一大团等离子体云从太阳表面抛射出来。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个压力波。当这个压力波撞上星际空间中的等离子体时,就会产生一个激波,扰乱星际介质。
“旅行者”任务项目科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的埃德·斯通(EdStone)说:“这样一场‘海啸’会导致那里的电离气体发生振荡,就像一口钟那样振动起来,翁翁作响。”
这是“旅行者1号”经历的第3场激波。第一场激波发生在2012年10月到11月,第二场发生在2013年4月到5月,揭示出星际空间中的等离子体密度越来越高。最近这场激波,则是“旅行者1号”在今年2月观测到的,截至11月的数据表明,这场激波仍在持续。在此期间,“旅行者1号”已经向外飞行了4亿千米。
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退休天体物理学家伦纳德·布拉格(LeonardBurlaga)说:“这一惊人的事件提出了新的问题,将激励科学家对星际介质中激波的本质展开新的研究。”布拉格对“旅行者1号”发回的磁场数据进行了分析,这是得出这些结构的关键所在。
现在科学家还不清楚,这场“海啸波”持续时间如此旷日持久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也不清楚这个波正以多快的速度移动,不清楚它覆盖了多大的一片区域。
“旅行者1号”2013年经历的第二场“海啸波”,帮助科学家最终判定这个探测器离开了日球层(heliosphere)。所谓“日球层”,是指太阳风吹出来的大气泡,包围在太阳周围,也包裹住了太阳系里的所有行星。当时,“旅行者1号”更加频繁地穿越了由更致密的等离子体构成的“环带”,物质密度经先前测量的数值高出40倍。正是这些数据让科学家最终得出结论,“旅行者1号”已经进入了此前没有任何航天器闯入过的全新领域——星际空间。
“‘旅行者1号’飞得越远,等离子体的密度就越高,”斯通说,“这是因为星际介质本身就变得越来越致密,还是受到了这个激波的影响?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作为“旅行者1号”上等离子波探测设备的首席研究员,格尼特预计这样的激波会传播到太空中很远的地方,甚至可能比“旅行者1号”现在到太阳的距离还要再远上1倍。
“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都是在1977年被发射上天的。两个探测器都飞掠了木星和土星。“旅行者2号”还飞掠了天王星和海王星。比“旅行者1号”早发射16天的“旅行者2号”,是目前持续运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器,预计也将在未来几年内进入星际空间。(编辑:Steed)
编译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官网NASAVoyager:'TsunamiWave'StillFliesThroughInterstellar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