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建筑师——米开朗琪罗,1475年3月6日生于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1564年2月18日卒于罗马。早年在佛罗伦萨画家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后因爱好雕刻转入以保存古雕刻遗物最多的美第奇庭园工作。早期作品是17岁时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粗朴壮实,沉静庄重,深得古典风格的真髓,表明他一开始就追求强烈运动中的人体表现。
1494—1499年米开朗琪罗游学威尼斯、罗马所作《酒神像》《哀悼基督》更显露其卓越才华,以致整个罗马艺坛都难以相信这些杰作是出自他的手。1501—1505年主要在佛罗伦萨,雕像《大卫》和市政厅壁画《卡西纳之战》《神圣家族》都是不朽之作。其中《大卫》净高4.1米,以完全的裸体表现传说中犹太少年英雄大卫战胜敌人哥利亚的故事。大卫体态壮伟,有坚如钢铁之意,寓意力抗强权、捍卫祖国的佛罗伦萨人民,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此作原计划置于大教堂作为装饰雕塑,但因塑造极为成功,政府决定将其安放在市政厅大门前,作为城市的象征。后为保护原作,已移至佛罗伦萨美术博物馆。
1505年米开朗琪罗应邀赴罗马,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设计和制作陵墓雕刻,因计划几经变迁,虽为此断断续续工作约40年而未能完成,这是他终身的一大遗憾。
1508年米开朗琪罗接受教皇和政府任务,为西斯廷礼拜堂顶壁绘制壁画。为了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经过多次斗争,使教皇保证不再干扰他的工作,在取得充分创作自由之后,他以无比的激情投入创作。整个壁画以宏伟的建筑结构作边框,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中央是取材于《圣经》中从开天辟地到洪水方舟故事的9幅画,周围是12男女先知、摩西、大卫等,全部绘画面积500多平方米,塑造了多数比真人还大的343个人物形象。在长达4年的绘制过程中,他拒绝助手协作,一切亲自动手。艰苦的创作获得了高度评价。壁画揭幕之后,举世公认为空前之作。艺术界更认为他所塑造的气魄宏伟、体态健壮、具有强力意志与力量的众多人物形象,是文艺复兴盛期美术最完美的创造。
他的建筑设计,大胆运用古典柱式,开创了一代新风,并且善于突出柱式结构的立体感,对日后的巴洛克建筑有很大影响。
米开朗琪罗晚年除负责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程外,还参与了法尔内塞宫、皮亚城门和卡皮托广场的建筑设计。其中代表作是为圣彼得大教堂大厅设计的大圆顶。这个大圆顶底座以古典风格装饰,檐部屏板雕以花环,给人以坚实富丽之感;圆顶本身外形曲线富有生气,是他在建筑设计方面体现固有的雄伟有力的艺术风格的典范之作,为以后欧美各国的大教堂和政府大厦的屋顶建筑树立了样板。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晚年创作的祭坛画《最后审判》和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所作雕刻;这座陵墓虽未完成,但许多雕刻却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如《摩西》《垂死的奴隶》以及其后为美第奇家族墓室雕刻的《昼》与《夜》和《旦》与《夕》等。
《大卫》简介
大理石像,像高434厘米,1501—1504年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藏。
这是米开朗琪罗最著名的雕刻。他完成这一作品的时候还只有29岁。为了确定安置这一雕像的地点,佛罗伦萨市政当局专门组织了一个委员会。可见当时的人们就已经非常重视这一雕像的诞生。尽管大卫这个题材早已有人表现过,但米开朗琪罗赋予这个传统题材以新的生命。这主要表现在他把大卫塑造成一个准备战斗的青年巨人的形象,第一次表现出英雄的气概。它是米开朗琪罗理想中的为实现意大利的统一而奋斗的英雄。同时,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是完美的人体造型的体现。整个雕像充分体现了米开朗琪罗雄健有力、充满激情的艺术风格。米开朗琪罗也因这一雕像而被公认为当时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