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张灯结彩》创作谈

作者:田耳 字数:1561 阅读:22 更新时间:2016/07/03

《一个人张灯结彩》创作谈

一年前我去到黔西一个狭长的城市,看望一些从未谋面的亲戚。去之后第一印象是云贵的山是巨大的,天空一无例外是阴沉的。我生活的地方也是山区,但和那边的山相比只能算作丘陵。山体巨大的地方,时时给人寂寞清幽的情绪。也许这种环境,还有亲戚家的贫困,使他们对我的到来表现出简直让我难以承受的热情。贫困赋予人的热情,与富裕给予人的冷淡,让我在那一段时间有了很多想法。亲戚里有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聋哑人,辈份是我叔叔,高大漂亮,离了婚,在山上开理发店。我在的那一段时间,他总是关门不做生意,带我把那个城市到处逛遍。他嗜赌,晚上会带我到赌场赌钱。我不赌,只是看他一次次地输钱。他想赢几手大的,带我去玩玩城里的高消费,结果一直没有等到这样的运气。相处了半个月,他对我已经是依依不舍,以致我动身离开的那一天,不敢告诉他。
  半年以后我写了《一个人张灯结彩》,把哑巴叔叔的形象拆分了,把他写成一个女哑巴,同时也是深爱着女哑巴的一个流氓。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变形过程,我也搞不清楚。
  一年前我写破案的中篇《重叠影像》发表。当时我以为这个中篇会像《故事会》里的故事一样好看,因为那一篇里我费劲巴力地把情节写得环环相扣,看似松散,其实严谨。没想到有很多人都说看不懂,包括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这使我有点发懵。《人民文学》的杨泥老师觉得我写破案还行,问我还能不能继续写这一路数。于是,哑巴叔叔的故事就被破案贯穿了。此外,我放松了自己把情节往复杂里编的劲头,把这小说写得简单流畅。这样的小说,写着就轻松多了。坦白地说,这小说是循规蹈矩写出来的。
  有什么办法?小说好歹写了几年,越来越摸清小说的路数了。觉得当下的小说总体上在取消写作难度,有通俗化的倾向。有人说是文学的堕落,我觉得是个必然,因为现在生活节奏日渐快了,而对有难度的小说的阅读是一种慢,越有难度就越得放慢阅读速度。所以通俗化是与当下读者的适应——大家满脑子都放在生计上了,阅读小说,不能太费脑。这样的写作,摸清路数,很多作家都能大批生产了。比如说张艺谋的《英雄》,情节怎么看怎么简单苍白,大家不明白张导怎么整出这么个片子。明白点的人都知道,那是给美国人看的。到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把英雄故事拍成成长故事,就完全美国化了,地道美国化了。未必美国人就比我们蠢,他们生活节奏更快,看电影更不肯动脑,仅此而已。如果我们生活进一步加快,那么小说整体上的通俗化就更必不可免。从这个意义上,要说张导的《英雄》是为将来的观众拍的,也未尝不可。
  有的文友唾弃当下的写作现状,说写作从不在乎发表,完全随心,我只能艳羡了。我觉得发表是一道门坎,稍作些“妥协”,跨进来先证明自己有写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言天马行空,似乎来得实在。再说“天马行空”这样的好事,放在谁的身上都是灵光乍现偶尔为之,哪能像吃饭一样天天有呢。米开朗基罗不是老早就说过么,艺术生于约束,死于自由。
                 载《北京文学 中篇小说月报》0701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一个人张灯结彩 下一篇:引子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