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读书网 > 阅读 > 中国文学 > 民主的细节

分节阅读_12

作者: 字数:5761 更新时间:2016/07/07

分节阅读_12

 with the farmers”(一杯好的咖啡 
从农民开始)。旁边是公司名称:Equal Exchange(平等交易)。公司名称下面是一个词 
组:fairly traded(公平地交易而来)。 


“Fairly traded”这个词在这里并不是一个泛泛的自夸,而是一个专门术语。这个术语的含 
义,得从西方的“咖啡公平交易运动”(Fair Trade Coffee Campaign)说起。 

众所周知,美国人爱喝咖啡,目前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咖啡是被美国人喝了。而咖啡的主要生 
产国不是美国,而是哥伦比亚、哥斯达迪加、墨西哥、巴西等穷国。我们在星巴克买一杯“latte” 
要三、四块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市场价格,再刨去中间商的利润,拉美农民卖一磅咖啡豆才 
拿到 
40美分左右。由于这个价格,许多咖啡农一年下来才 
600美元左右的收入,往往入 
不敷出。 


“咖啡公平交易运动”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由美国一些劳工 
NGO和“有责任心的消费者” 
共同推动。由于他们的努力,美国从 
90年代末起建立了“公平交易证书”制度。在这个制度 
下,加入这个体系的咖啡进口商必须以 
1.26美元一磅的价格,绕过中间商,直接从咖啡农 
合作社手中购买咖啡。与此同时,一个叫 
TransFair USA的独立公证机构,给该进口公司 
颁发公平交易证书。1.26美元一磅的价格,是以前收入的三倍左右,由此受益的咖啡农收 
入明显提高,摆脱了极端贫困。对于咖啡进口商来说,它花远远高于市场价的价钱收购咖啡, 
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说,几乎没有――除了象“Equal Exchange”那样,在他们的广告里打 
上小小的一行字:fairly traded(公平地交易而来)。 

然而,与经济学家的“完全理性人”假定不同,道义在人们的经济行为中是有一席之地的。很 
多有“消费责任感”的消费者宁愿花稍高的价格购买“清白”的产品,而不愿花稍低的价格买 
“肮脏”的产品,而对商家来说,一部分经济损失所换取的道义形象最终可能带来更多的经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咖啡公平交易运动”能够成长迅速。就拿美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 
来说,2001年它刚加入“公平交易证书”体系时,其购买的“公平咖啡”一年不到一百万吨, 
但是到 
2005年时,已经达到了一千一百万吨。这些咖啡明确打出“公平地交易而来”的标签, 
同时也以更高的价格销售,星巴克之所以能够连年加码购买这些咖啡,正说明了大量“有责 
任感”的消费者存在。 

许多其他的咖啡进口商,也纷纷大量购买“公平咖啡”。从 
1999年“公平交易证书制度”在美 
国开始实行到 
2005年,已经有七千四百万吨咖啡在这个体系下完成交易,穷国的农民由此 
受益的总额为六千万美元。与此同时,“公平交易证书”制度也在向巧克力、茶、大米、水果 
等其他初级产品扩展。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公平交易”(fair trade)越来越成为 
一种与“自由交易”(free trade)相对应的一种制衡性市场力量。 


“消费者行动主义”(consumer activism)不是一种全新的事物。用集体购买力来表达政 
治意见、改善社会状况,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早在南北战争以前,就有一些废奴活动家组 
织“自由产品商店”,只卖自由民生产的产品。上个世纪 
30年代的时候,为了反对日本侵华, 
美国就已经有了“抵制日货”运动。现在,在这个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许多美国消费者“喝 
水不忘挖井人”,“喝咖啡不忘种咖啡人”,是对这种“消费者行动主义”传统的延续。实际上, 
“咖啡公平交易”运动只是更大的“公平交易”运动中的一支,与之呼应的,还有“反对服装制 
品血汗工厂”运动等等――其中有一些运动,针对的恰恰是保护中国东南沿海一些血汗工厂 
里的“打工仔”和“打工妹”。 

许多人观察美国社会时,容易强调其霸权主义、商业主义的一面,却不大重视这个国家源远 
流长的“理想主义”政治文化传统。完全社会自发的、为万里之外的拉美农民、中国民工权利 
而斗争的“公平交易运动”正是这个“理想主义”传统的一个小小注释。当然,“理想主义”要真 
正成为一种社会力量,是需要一定的政治、社会基础的,比如 
NGO的高度发达,比如一定 
的经济发展水平。 

不过,对这些运动的效果不能过高估计。毕竟,商家也好,消费者也好,主要是 
“经济人”―― 
他们可以为“公平咖啡”付稍高的价格,但是不可能高到“亏本”或者“无法承受”的地步。就拿 
星巴克来说,“公平咖啡”仍然只占其咖啡总购买量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价格差大多转嫁给了 
消费者。如果让完全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来判断,他甚至可以批评说,“公开交易 
证书”体制实际上是扰乱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信号,从而破坏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但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不可能因为价格信号而一夜完成,传统的经济模式,社会结构, 
环境资源禀赋、政治条件、信息成本等等都可能顽强地抵制价格信号,这就决定了经济的转 
型会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相对脆弱的初级产品生产者适当的道义帮 
助,虽然不一定是最“理性”的“经济行为”,却可能是最 
“道义”的“社会行为”。毕竟,在一个 
我喝的咖啡可能是一个哥伦比亚农民生产的、你开发的软件用户可能是一个英国学者、他生 
产的牛仔裤将要被一个乌克兰大学生穿上的全球化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道义联系也应当与 
经济联系的强化相适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每次在中国听见熟人朋友说“中国什么都便宜”,“雇一个保姆才 
XX钱”,“按摩一个小时才 
XX钱”,“买一斤蔬菜才 
XX钱”,我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来说, 
当然很高兴。但是从“消费者责任”的角度来说,我又深感不安。有时候,我会感到奇怪,当 
爱国愤青们对“购买日货就是支持日本军国主义”这种似是而非的逻辑而热血沸腾时,为什么 
这个国家里没有更多的消费者,对更显然的“消费贼 
br /> ?任”,比如抵制本国的血汗工厂, 
抵制某些企业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呼吁改善那些给我们盖房子修马路的民工的生存条件,表 
现出同样的激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控制石油的什么 

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人,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些身影:他们个子矮小粗壮,长着一张印第安 
人的脸孔,表情谦恭平和,眼神恭顺而茫然,出现在各类餐馆拥挤的餐桌前负责端茶倒水, 
或者在超市冰柜附近负责搬运冷冻食品——这是一个典型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形象。他们忙忙 
碌碌,然而沉默寡言,勤劳俭朴,然而停留在社会最底层。他们无处不在,却又似乎根本不 
存在,像影子一样飘忽在人们的视线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些“影子”,从今年年初开始, 
突然走出阴影,在美国的政界、主流媒体发出他们的声音。 

今年五一,成千上万的非法移民,涌现在美国 
70多个城市的街头,摇旗呐喊,争取合 
法劳动的权利。对于美国这个不庆祝劳动节的国家,这一天万人涌动的“盛况”,无疑具有 
一种讽刺性。 


“大熔炉”里的“铁疙瘩” 

据统计,美国当前有 
1200万左右的非法移民,大部分来自拉.丁美洲,其中大多数是 
从美墨边境偷渡过来的墨西哥人。这些人从事餐饮服务、冷冻肉类的包装、采摘加工农产品 
等工作。虽然没有“户口”及任何档案记录,但多年以来,政府对这个“公开的秘密”睁一 
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有些法律的执行成本太高,而且美国社会也需要廉价劳动力。所以, 
很多非法移民在美国已生活了几十年,却与美国社会相安无事。 

然而,近几年来,美国政府闭着的那只眼睛突然打开。那些本来与美国主流社会井水不 
犯河水的拉.美移民,被推进了公众视线,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 
9.11之后的国家安全考虑。美墨边境,监控向来比较薄弱、混 
乱,可能会被恐怖分子乘虚而入,所以政府、社会各界都要求加强管理。但是,更根本的, 
还是非法移民对美国社会本身带来的冲击。 

按理说,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应该对移民潮大惊小怪,但是,这些年 
à.美 
非法移民涌入美国的速度,的确有些触目惊心。就拿墨西哥来说,70年代末的时候,墨西 
哥人潜入美国的速度还是一年 
5万人左右,到 
80年代的时候,已.变成了一年 
20万左右, 
90年代的时候,则平均一年涌入 
50万。照这个速度下去,整个墨西哥都要搬到美国来了。 

拉美非法移民对美国社会构成的冲击是多方面的。经济上而言,一个普遍的担忧是这些 
廉价劳动力会抢走美国本地人——尤其是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缺乏高级技能的美国人 
——的 
就业机会,或至少通过竞争,压低了美国人的工资。哈佛大学的教授 
Borjas的研究表明, 
从 
1980年到 
2000年,移民压低了美国人工资 
3%,对于那些高中没毕业的底层,这一压 
低幅度,则高达 
8%。同时,这些非法移民虽然不交税,他们的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却可以在 
美国上公立学校,他们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医疗服务,也就是说,他们大量占用了美国纳税人 
上缴的税收。德州的一个参议员声称,德州这一个州一年花在非法移民家庭上的教育和医疗 
开支,就达到了 
10亿美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从社会文化上而言,美国人也担心 
à.美人的大量涌入,会给美国造成一个文化分裂的 
社会。事实上,根据美国

  • 书页
    返回书页
  • 目录
    目录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