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读书网 > 阅读 > 中国文学 > 激荡三十年

第四部分:震荡与博弈(1998—2002)(1)

作者: 字数:1742 更新时间:2016/07/26

第四部分:震荡与博弈(1998—2002)(1)

〖闯地雷阵,改革进入深水区〗
 
    
 
    1998年春,一年一度的“两会”在北京召开,此时的中国已经度过了改革开放的20个春秋。3月19日上午10点30分,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慷慨激昂地讲了这样一段话:“这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委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闯地雷阵”和“万丈深渊”的形容,将中国改革推向深入的艰巨性表露无遗。朱镕基将任满一届总理,他承诺在四年内完成三件事情:一是力保人民币不贬值,二是激活经济,启动内需,三是用三年时间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而在当时看来,最后一项内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攻坚战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力保人民币不贬值是当务之急。1998年初,在东南亚频频得手的游资大鳄索罗斯决定袭击与人民币关联度最高的港币,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公然叫嚣“港府必败”。当时正值香港爆发禽流感,全港陷入一片恐慌,正是在这样的动荡背景下,索罗斯对港币的狙击战打响。国际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第二天炒家又抛售200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咬紧牙关照单全收。其后炒家继续疯狂出货,多空激战空前惨烈,恒生指数一路狂泄到6 600点,比一年前几乎下跌了10 000点,总市值蒸发2万亿港元。但香港政府很快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直接对抗。决战之日,港府终于托市成功,股指企稳,索罗斯铩羽而归。
 
    香港之所以能顶住国际游资的压力,自然离不开中央政府的背后支持。早在1997年10月底,世界银行在香港举办年会,索罗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俄罗斯总理丘拜斯等都受邀与会,此时的亚洲各国已是一片风雨飘摇,人民币是否贬值成为年会最敏感而重大的话题。世界银行专门为朱镕基举办了一个专场演讲会。在例行的演讲中,朱镕基郑重表示,“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此言一出,在场的亚洲各国领袖大松了一口气。《远东经济评论》说:“中国第一次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展现了经济大国的风范。”
 
    为了捍卫人民币不贬值,朱镕基承担了空前的风险和压力。受金融风暴影响,一向形势不错的出口增长率出现下降,国内商品库存猛增,消费需求严重不振。6月份,长江流域又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洪水,29个省市受灾,死亡4 150人,直接损失2 551亿元。当时,全球舆论几乎异口同声地宣称:人民币如果不贬值,中国经济将举步维艰。然而,朱镕基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中国经济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在当时的局势下,欲扭转经济的下行趋势和消费过冷现状,唯一的出路是目光向内,启动内需。当时全国居民储蓄已高达5万亿元,只要把这部分消费能力释放出来,经济复苏或可迎刃而解。于是,朱镕基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催热房地产。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朱镕基一直对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出现的投机行为颇为警惕,采取了抑制发展的政策,而如今,在他看来,能够快速启动内需的,似乎只有房子了。

  • 书页
    返回书页
  • 目录
    目录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