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读书网 > 阅读 > 外国名著 > 西方的没落

第四章 大宇宙(3)

作者: 字数:2278 更新时间:2016/07/28

第四章 大宇宙(3)

 作为西方文化象征的浮士德风格,继承了从最初的罗马风格到罗可可风格以及帝国风格的诸多特征,因为它是对某个东西永无止息的持续追寻。与埃及风格相比,它的一致性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能想象的。不要忘记,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罗可可风格,都只是作为同一种风格的不同阶段而存在。固然,每一种风格里,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多变的东西。但是,在具有不同眼光的人们看来,它具有恒定不变的一面。我们必须充分地理解“风格”一词的内涵,认识到它指的不是一种形式集合,而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形式史,否则,我们就不能实现下面两方面的结合,即一方面是原始人类片断的和混杂的艺术语言,另一方面是历经多个世纪不断发展变化形成的风格中所包含的可理解的确定性。

 
  只有伟大文化的艺术才真正具有风格,这种艺术不单单是一种艺术,而是已经开始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要素,它构成了作为实体的表现和意义的一部分。表现伟大风格的现象本身是大宇宙本质的外在流露,这些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伟大文化的原始象征的外在景观。
 
  四 阿拉伯文化与麻葛式心灵
 
  当我们把查士丁尼一世的时代与查理五世或腓力二世的伟大时代相提并论的时候,当我们把拜占廷的宫殿及其巨幅战争画和华丽场景与马德里、维也纳、罗马的早期巴洛克宫殿和一些伟大装饰绘画同等看待的时候,我们忽然认识到,原来这种阿拉伯风格完全影响了自公元元年以来的整个第一个千年。
 
  尽管阿拉伯文化离我们很远,但我们能够通过西方文化中借鉴的、吸收的和继承的各种形式感觉到它的存在。在奥古斯都时代,在位于尼罗河与底格里斯河、黑海与南阿拉伯之间的那些国家中,出现了阿拉伯文化的麻葛式心灵,它是一种严格的有关精神和心灵两种神秘实体的哲学二元论。由于缺乏更好的术语,我们暂且借用古波斯宗教中僧侣的称谓把它称为“麻葛式”的心灵。它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例如,代数、占星学和炼金术、习惯上称之为马赛克的镶嵌工艺、阿拉伯风格的图案、哈里发政权和清真寺,以及波斯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后古典”的宗教和摩尼教的圣事和塑像等等。我们在第六章和第十章中将继续探讨它的心灵意象和表现。
 
  麻葛式的心灵的纯粹表现是它的洞穴感。我们必须承认,所有宗教,如基督教、犹太教、波斯教、摩尼教、调和的宗教,它们都拥有祭拜建筑和一流的装饰艺术。虽然它们的教义条文存在差别,但它们相同之处是,其中都有一种同源的信仰,都以一种同源的可体验的象征物来表现那种信仰。在基督教、希腊主义、希伯来和巴力崇拜的巴西利卡中,在密特拉地下洞窟、玛兹达教的拜火圣庙和清真寺中,人们都可体味到一种相同的精神,即洞穴感受。这在麻葛式的世界感中显得最为强烈。在阿拉伯地区,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拜火神殿和会堂到加沙的异教神殿,从阿拉伯人帮助修建的卡拉卡拉大澡堂的圆顶大厅,到模仿东方的祭拜建筑而在哈德良时期重建的万神殿等等,无不如此。
 
  事实上,大约在基督诞生和新的世界感出现的时候,一种新的空间象征主义开始利用圆顶、穹顶、圆拱、肋拱这些建筑形式,并使其迅速发展,其实它们都是洞穴感的另一种反映。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历史领域的假晶现象。这一点在第十章第一部分中将专门介绍。
 
  洞穴感在中央圆顶的建筑中获得了纯粹的表现。在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教将这种中央圆顶建筑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圣索非亚教堂被阿拉伯人改建成具有这种外形的清真寺。伊斯兰教的圆顶建筑,跟随玛兹达教和景教,一直传播到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山东。清真寺在西方最南端的西班牙和西西里,也逐渐成长起来,而且那里建筑的风格看起来更像波斯的样式。
 
  哥特时期的浮士德心灵之所以能够准确地把握和继承晚期阿拉伯的艺术遗产,就在于它的基督教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阿拉伯文化。一方面是确然无疑来自南方、甚至可以说是来自阿拉伯的哥特式风格,另一方面是神秘主义的北欧海盗的哥特式原始情感,二者共同存在于西方的许多建筑形象中。例如,勃艮第和普罗旺斯的教堂,雕像和门廊、建筑形态、雕刻和金工,以及经院哲学的无数繁琐形象等等,就连极具西方象征的圣杯传说,也深受阿拉伯文化的洗礼。
 
  但是,在假象覆盖下的麻葛式的心灵,迫于外力的影响,没有勇气用自己的文化来表现自己,结果不得不选用其他文化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一般探究麻葛文化的人,仍然对麻葛式心灵不甚了解的原因。

  • 书页
    返回书页
  • 目录
    目录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