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了解学生的两个方法
教师了解学生的两个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有人提出,当好老师,必须首先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学生。这两头都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一头也不能丢。这就足见了解学生的重要意义。
对于研究教材的重要意义,人们很容易达成共识。而对了解学生,不少人却认为无足轻重,以为研究教材是语文教师的硬任务,不可不为;研究学生是软任务,不足挂齿。其实,药再好,也不能包治百病,需对症下药,方可见效,收到效果。那逼人教学的两个班为例,一为实验班,语文基础很好,一为普通班,起步低,若不问底细,不顾对象,滔滔大讲,实验班可能会有人听懂,而普通班则会出现一半以上的人睡觉或不知所云。
那么,作为老师,应了解学生什么情况呢 ?
首先,是他们的生理状况。这方面,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表现、体质状况等生理指标。高一学生一般以十六至十八岁间居多,这是的学生正处于“多变期”,即性格爱好,习惯等最易受外界影响的时期。很多人是带着对高中的憧憬进入校门的,面对陌生的环境、同学与老师,他们想尽力表现、完善自己,又处处显得力不从心。所以上课时,他们对老师的提问既不主动举手,又不甘心沉默,大多东张西望,持观望态度。
其次,心理方面,注意应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倾向性、情感动机、兴趣爱好等。高一阶段,,学生对语文还处于感性阶段,以个人的好恶有选择的学习。大多对古文表现出反感,喜欢读散文与小说。普遍认为学古文没有意思,更没用处 ,离他们所处的时代太遥远。他们宁可读网络小说,也不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以致会出现学生作文我们看不懂。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强制性学习,更应需要语文教师的善导。
再次,要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大致包括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听说读写能力水平及层次、智力发展的状况、生活积累和经验、对语文课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喜欢怎样的教学方法、课外爱读什么书及已经读过什么书、课外语文活动的情况等等。这些可通过平时的作业、测试、问卷调查或个人谈话等方式获得,也是较传统的教学经验。
了解学生的方式方法很多,也非常灵活。要学会多条腿走路,既能从多渠道角度了解学生个方面的情况。
1、观察法
观察的形式可分为自然状态的观察和特定条件下的观察两种。应根据观察的内容来确定观察的形式,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随时随地的对学生的动作、神态、学习情况等进行的有目的的观察。特定条件下的观察,指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课外活动中或其他特定场合中对学生的观察。观察到的第一手资料,应随时记录下来,并将有价值的信息分门别类的整理,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卡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2、提问法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了解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探测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诸多方面情况,如本堂课学习内容的预习、掌握情况,语文知识基础,语文能力状况,智力水平,语文学习态度等等。
课下交谈提问。这是一种了解学生内心活动的极好方式。它不拘形式,气氛更为轻松融洽,容易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使其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向对方敞开心扉。教师应有热情、真诚的态度和亲切信任的语言。要尊重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地位上,消除学生的顾虑;语言诚恳,注意倾听,不指责教训,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讲究自己的仪表、风度,以给学生尽可能完美的形象,得到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尊敬。
方法有很多,教师可灵活处理,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以便受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