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重在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德育重在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现在的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学生太难管教。就以初中学生为例:迟到、旷课、说脏话、乱扔垃圾、破坏公物、不尊重他人以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种种不良行为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学生不具备独立人格的表现。按理来说,初中学生在接受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后,已具备了基本的道德素养,为什么又会出现上述种种现象呢?使人不得对目前的德育工作进行反思。
人格是人基本标志之一,是人区别于它物的其本特征。独立人格是人独立进行社会活动必备品质。初中时期正是人格发展、成熟期,初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也就成了德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独立从事社会活动,才会切实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懂得尊重社会,进而形成服务社会、贡献祖国的意识。因此,尤其是中学生,培养独立人格,就成了德育工作成败的关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把学生真正当“人”看,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正是长期有些教师不把学生当“人”看,没有看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抹杀了学生的尊严和个性,教师的权威意识相当浓厚,一味强调学生要服从老师管教,听老师的话,学生稍有不从便认为有伤师道尊严,便采取种种维护师道尊严的方式,这些方式当中不乏一些过激甚至违法行为,其结果不但没有维护师道尊严,反而更使教师在学生心目的形象大打折扣,也在无意识中泯灭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和自卑心理,不能使学生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背离了教育目的。近年来媒体报到过不少类似案例,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把学生当“人”看还有一种表现,就是把学生当做听话的机器,要求所有学生象机器服从指令一样服从老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过全、过严,欣赏整齐划一的坐姿,欣赏鸦雀无声的课堂氛围,欣赏学生对老师的绝对服从,而不注重自身的示范作效应,没切实认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道理,背离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容不得学生犯错误、违反校纪校规,学生一旦犯了错误,就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其恶果就是学生不但不认同教师的教育行为,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而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与老师的对抗心理。殊不知“人非草木,熟能无过。”要注重教育技巧,把握学生心理,对学生的错误循循善诱,在平等友爱的氛围中与学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使其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才不违教育规律。因此,要把握教育规律,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把自己融入校园,融入社会,进而产生热爱校园,热爱社会的心理,达到教育目的。
二、不要“包办”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目前的教学方式普遍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这一古老的教学方式今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科学技术发展使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好奇心越来越强,探索世界未知领域的欲望十分强烈,教师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了。同时人在智力、兴趣等方面又是千差万别的,要求学生沿着着教师既定的、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前进,因材施教就成了一句空话。学什么,怎么学,全都是老师安排好了的,教师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由,结果就会形成缺乏主动意识、没有独立能力、事事靠别人、一旦离开老师便束手无策、混乱不堪的现象,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习,怎么学,学什么。“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习的方法远远要比教会知识本身更重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把学习知识变为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才是每一位教师要下功夫做的。
三、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中,每位教师都是“政治老师”。不要把德育工作全部看成是政治老师的责任,所有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在不同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在校园活动中,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时刻要把德育工作渗透进去,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作是第一位的,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作是第一位的。在学科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做事情。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具有真才实学的,才是德才兼备的,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才不会让高分低能的悲剧重演。
总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人的社会性,把握教育规律,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