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也讲“天时、地利、人和”

作者:佚名 字数:2708 阅读:149 更新时间:2008/12/10

批评也讲“天时、地利、人和”

      鲁迅说:“恶意的批评,如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 批评,在班主任工作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正确的批评教育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警示自己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换句话说,批评是为了不批评。要达到这种境界,实属不易。因为今天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班主任如果还是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相反,恰如其分的批评,不仅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批评呢?
  我认为这其中的时机把握,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批评学生时,我们不妨也来点“战略”,讲求个“天时”、 “地利”与“人和”。
  所谓“天时”,是指批评学生时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时间。一般来说,在学生刚犯下错误的那一瞬间立即进行批评教育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当时师生双方的情绪都极不稳定,班主任可能因特别生气而疏于详细了解事情的真相,批评起来难以达到有的放矢。而学生则可能认为老师对自己存有偏见,小题大做,乃至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与老师即时发生冲突,无法听取任何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放学后将学生留下来也不是上策,因为这时学生回家心切,又担心因回去太晚受到家长的盘问,班主任若在此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很可能只求快点“过关”,表面上似乎是一副很后悔自己的行为的样子,其实心理根本就没有接受,有的学生甚至不惜动用眼泪这种武器达到目的。当然,批评也不能无限地延期,那样会给学生造成“我的过失不大,所以老师不重视”的假象。
  因此,我认为,批评的时间一般放在事发之后的一两个小时,师生情绪均基本稳定下来的时间为宜。
  所谓“地利”,是指批评学生时应该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合。学生犯了错误,有的教师不分场合,便在全班,甚至外班老师、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公开点名批评批评学生。结果,被批评的学生,有的再也抬不起头来,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可以理解这种过激的做法。当看到学生屡犯错误的时候,生气是再所难免的。可是不能因为生气,批评学生就忘了原则,打着为了学生好的幌子,粗暴地对待他们。“你怎么回事?!”“你可真行,就你能?!”“像你这样的学生不如赶快回家,免的浪费钱!”诸如此类的话,严重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甚至,有的教师在气头上还可能体罚学生。试问,学生在承受身心双重体罚的时候,还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吗?教育还有效果吗?本来学生犯了错,心里很清楚将被老师批评教育了,可简单粗暴的教育强化了他们的逆反心理,拉远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非但不改,可能还会错上加错。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的是:在“好心”的批评中,千万不要当众侮辱学生的人格。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影响和学生的性格、脾气选择适当的场合开展批评。对自尊心强的,批评时要照顾面子;对好胜的,不妨先肯定其成绩;对性情软弱的,批评中含有鼓励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
  所谓“人和”,是指批评学生的前提条件——热爱学生。作为班主任要深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批评学生尤其要注意师生的身份,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要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同你交流,使师生关系融洽。这样,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即使不能被学生完全理解,他也会觉得班主任是诚心诚意,是真正关心自己,从而使批评很容易地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产生较好的效果。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师的批评在学生眼里就是整人。所以班主任要想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就必须争取“人和”——做到在任何时候热爱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取讽刺挖苦、训斥、甚至体罚等极端措施,让学生在切肤之痛中“吸取教训”。但这些做法,反而容易导致学生怨恨心理的孕育,逆反心理的滋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酿成悲剧。要知道,批评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侯,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此外,班主任批评的尺度一定要一致。有的班主任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尤其是班干部不愿批评,就是批评也总轻描淡写;而对待一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则不能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先进还是后进,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反感,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说法,古已有之,确有一定的道理。但作为班主任,适时、适地、充满关爱的批评则更易受到学生欢迎。这种人性化的批评不仅能达到“逆耳忠言”之效,而且让人如坐春风、豁然开朗,也更能展示教师的德才、教养和风度!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感谢有你——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下一篇:拯救和制裁——初为班主任的感想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