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也是一种教育
“惩罚”也是一种教育
现在家长和社会非常普遍地有一种错觉,认为只有关爱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于是一味地去赏识、迁就,甚至是恭维、宠爱,对于孩子错误的言行不敢去批评、指责,更谈不上适度的惩罚了。不少孩子在爱和赞美的温室里也就养成了自己惯自己的不良心态,自我约束不够,自我解剖不严,接受批评不真,接受处罚不诚,弄得许多家长为教育子女伤透脑筋。其实,爱有许多种,那种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和家长不去追究不是爱,是最大的失误,是最大的伤害。指出错误、及时疏导、适度惩罚才是真正的关爱,才是实在的教育。古人讲的“棒打出肖子”(肖,成才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和变相体罚,更不是心灵伤害和人格歧视,惩罚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觉得难堪,打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灵活适度。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能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自我矫正,自我更新的勇气和力量。惩罚犯错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尊重与信任,在顾及对方的承受力与尊严的前提下,不要对惩罚的后果有过多的顾虑,否则会让惩罚的效果打折扣。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尊重的结果是适度惩罚,当然在了解的过程中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一般来说,人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恰当的惩罚对孩子成长是有促进作用的。美国教育界在惩罚学生的教育上有一个著名的观点,那就是最容易使狗发怒的方式,就是让这条狗看着其他的狗或动物吃东西,而不让它吃。正是因为“吃”能刺痛孩子,在这上面做文章才能对孩子起到刻骨铭心的惩罚和警戒的作用。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当班主任的时候让犯错的学生写500字以上的“心理剖析书”、写“道德日记”、设立学生法庭、在其他学生娱乐的时候让犯错的学生独自劳动或不参加等等都是巧妙而又实效的惩罚教育的手段。
教育的目的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惩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应是让犯错孩子认识自己的过失并为之承担责任。
有一个12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打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说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教育本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