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三题

作者:佚名 字数:2611 阅读:27 更新时间:2008/12/10

教育学生三题

一 . 三“心”二“意”
  教育者要具备“三心”,即童心、信心和耐心。教师的童心是教育的通行证,是跨越师生“代沟”的桥梁。有了童心,就有了教师精神面貌的青春化、心理品质的清纯化。以童心来看世界,世界就变得新奇、五彩、变幻和美好,教师的心境也就会清纯、积极、乐观和充满活力。而“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大的童心,是教师自我形象青春化的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们所喜爱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与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倘若教师来到学生群体中感到浑身不自在,或者不苟言笑、严肃刻板,这怎能不引起学生的厌倦与反感!为了童心,教师可以少点“师道尊严”的拘束与“成熟”;多点良师益友式的坦城与轻松!
  教育学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当代学生思维活跃,信息量多,学习却往往缺少动力和劲头。教师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心这时就起重要作用。教师应相信一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相信学生是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人。当你用足够的耐心去帮助学生,而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时,教育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育者还要具备“二意”,即爱意和创意。“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类的天性,同时更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需要。在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学生要享受着教师的“爱意”。因而教师的这种“爱”自然就成了学生求学进取的心灵的寄托之所!教育缺少了“爱意”,就成了无活水的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腐烂!有了“爱意”,教育时就会无论“优生”“差生”都能兼收并蓄。譬如园丁种花,对美丽鲜艳的花朵自然会给以关爱,更会对弱小多病的小花寄予特别呵护。如果学生“爱”的需求得到满足,师生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请记住:爱一个学生等于造就了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就可能毁灭一个学生!
  教师的工作是造就人才。只有创意的教育,才可能有创造的人才!创意,是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教师在教育当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施行教育。如班级各种任务的完成,少点传统的分配式、命令式、监管式,可把“任务”当作对学生的某种能力的考察,当作竞赛,当作“玩乐”,使学生在紧张、有趣、积极中快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又如学期评语,少点公文式、千篇一律的、鉴定式的评语,多点个性化、情感化、生动活泼、打动学生心灵的激励式评语。教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要以心比心,以真诚打动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的独立与个性的张扬,用委婉的对话式语气提出中肯的批评和殷切的期望,以适时适量的鼓励性评语点燃学生向上的激情。当学生谈恋爱而不能自拨时,你可以端出一盘青苹果让大家品尝其中滋味,也可以让他们捻揉一片嫩树叶和一片老树叶。这就是教育的创意!
  二 . 东“张”西“望”
  东“张”西“望”指的是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优点,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个学生向前望,用发展的眼光望学生。教育是创造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而有创造力的人才往往不是那种过分讲究规范、墨守成规、统一保守的人。要允许学生发展不同的性格、特长,发表不同的见解观点。对不能全面发展的学生要适当引导,不可求全责备。俄国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师。”教育的艺术不在于灌输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张扬学生个性,关键就是要“赏识”学生,像夸美纽斯讲的“应当象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教师的真诚赏识是学生充满自信地走向成功的前驱力。请不用吝啬你对学生的金言:“你真行”、“真棒”、“有前途”、“好样的”、“老师为你骄傲”、“我相信你”等等。
  三.  七“上”八“下”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知识。”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完全能在某方面超过教师。这时,教师绝不能再充当“掉书袋”的教书匠,而应成为点燃学生求知和创造灵感火花的智慧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为此,教育者课上务必做到七点:①以教学者身份而不以班主任、校长、权威者等身份教导学生。②以饱满乐观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③以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融合学生。④以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影响学生。⑤以精湛娴熟的专业技能吸引学生。⑥以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组织学生。⑦以激趣创新的教学效果打动学生。
  教育者不仅要有高超的课上教学艺术,更要有课下的教育功夫。教育者课下务必做到八点:①以学生为朋友,甘做学生的铺路石、引路人、协商者、参与者。②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为人师表。③注重民主开放、讲究实效的思想教育形式。④课下能解决的教育问题最好由课下单独解决。⑤开展教师和家长间的互访活动,密切关注家庭教育。⑥以高超的自我情绪调理能力作为学生自我疏导的典范。⑦以孜孜不倦的终身学习精神引导学生去进取去求知。⑧以创新的教育科研精神激励学生去实践去创新。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从“师道尊严”到平等而不对等——浅谈师生关系的发展 下一篇:引导·感召·熏陶·塑造——班主任非权力性影响力琐谈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