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知不觉,近期乘坐地面交通工具的里程,已能绕地球近一圈了。(感谢上苍,感谢亲人,感谢朋友,让我乘坐最危险交通工具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我不知道当年Phileas Fogg八十天环游地球时有何消遣,对我而言,在等车和坐车的漫长时间里,所进行的活动竟只有发呆、看书、上网三种,其中发呆还占了大头。生活也太不丰富了吧?想来Phileas Fogg先生也曾遭遇同样的苦闷,虽有Passepartout同行,共同语言想必是不多的。于是这次上车前,选择了去电影院。场景也比较好笑,周围都是情侣,我不但是一人,还拖着诺大的行李箱,造就虚高的回头率。
其实以往虽有成功就是过想要的生活这句感悟,但体会得太狭窄了,局限在人生目标相关的过程。然而,喜欢写作的人,在笔墨之外,难道便不是生活;喜欢经营的人,在商战之外,难道便不是生活么?执着于目标相关的过程,忽略其它时间的生活质量,未免太过功利了。在前一篇《转瞬即逝的十年》结尾,我写道“未来十年,何去何从?我仿佛看到拈花一笑。”当时用了“仿佛”这个词来形容将见而未见的感受,没想到竟然言中。现在这条路逐渐清晰起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生活。
很遗憾,本来是要写杂事记的,记录一天的点滴。一不小心联想,又变成了这么一篇,某位博友又要无语了吧。执着于逻辑,也是一种障,什么时候才能做到心无羁绊,如皓月清风般收放自如呢?
言归正传,回到电影。到电影院一看节目单就傻眼了,除了《画皮》被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而有耳闻外,其它的都没有听过。当年号称阅碟无数的我,现在已成了电影菜鸟,不禁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先拣了部《保持通话》看,居然出乎意料的好。导演的镜头切换和衔接把握得非常好,该长距的用长距,该短距的用短距,造就绝佳的视觉效果。而不设背景音乐,纯用现场噪声的手法,加重了影片的紧张气氛,让观众的神经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对于商业片而言,让观众看过瘾,便值回票价了。
而《画皮》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部由商业片的剧情,文艺片的节奏,文武混杂的演员堆积成的电影,有一种另类的味道。画面虽然华丽,镜头却没有《保持通话》处理那么好,片中几个甄子丹与孙俪的对手场景,镜头拉得太远,没能很好的传递表情。陈坤有几个特写,头部偏高脸型都扭曲了。尽管没有《保持通话》那么精彩,影片的内涵却比纯粹商业片的后者要浓郁得多,导演让每个观众的心中留下疑问:什么是真爱?
从电影院出来,出租车司机一看我托着行李箱上车就乐了:小伙儿,等车闷得慌看电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