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七帝疑案 (十)朱棣直捣南京之谜
明十七帝疑案 (十)朱棣直捣南京之谜
上回我们讲到,官军在真定之役当中遭到了失败,朝廷一片大哗,怎么对付燕王?耿炳文老将已经不能够再带兵打仗了,被撤换了,由齐泰、黄子澄这些人推荐了一位新的统帅,这个统帅是谁呢?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是什么人?“公”是非常高的地位。他的父亲是李文忠,李文忠又是谁啊?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姐姐的孩子,而且在朱元璋夺取政权的过程当中立过大功,在功臣榜上还排名第三。李景隆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仍然做曹国公。所以这是一个功臣世家,又有高贵的血统。李景隆这个人怎么样呢?长得是仪表堂堂,说他是“眉目疎秀,顾盼伟然”,举止雍容,长得又漂亮,很有派,很帅。他虽然是名门之后,又是武将之后,但是他能够说,不能够真正地用兵,虽然也替朝廷做过一些事情,但是真正的带兵打仗他没有经过。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当年战国赵括,赵国的赵括,长平被坑四十万,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李景隆仗着自己是名门之后,又通晓兵书,不免妄自尊大,很多下面的将领也不服气。但是这样一个大将,带领官军北征燕王。
燕王对于李景隆来说,他是李景隆的表叔,他知道李景隆带兵来攻打北平,他非常看不起这个李景隆,他知道李景隆并没有作战的本领。于是,故意带兵离开北平,到哪儿去了呢?他借这个机会攻打大宁,一会儿我们再说打大宁。他离开北平的意思,就是吸引李景隆直接来攻打北平。李景隆果然带领军队直逼北平城下。
当时在北平当中防守的是谁呢?担任防守的是燕王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还有燕王的妃子徐妃,他们动员了城里的兵马,坚守不出。李景隆攻城攻不进去啊,当时天寒地冻,已经天气很冷了。李景隆知道燕王去打大宁,而且打完了大宁要返回北平,北平在受到攻击的时候,他一定要照顾到自己的老家,他从哪儿回来呢?要从东边回到北平,李景隆就在燕王回北平的必经之路这个地方连结九营,迎战燕王。
这个地方是哪里?就是在现在的北京的东边,叫做郑村坝,现在叫东坝,摆开了战场。燕王的军队和李景隆的军队在郑村坝展开了激战。这个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酉时,就是五六点钟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天气非常冷,南方的军队衣裳单薄,又受不了北方的严寒,所以这个仗就没办法往下打了。天黑以后,大家各自撤兵回营,李景隆趁着天黑把兵撤了,逃跑了。于是燕王就取得了保卫北平的胜利。
* 刚才说到,当李景隆率领朝廷军队进攻北平的时候,燕王朱棣反倒离开北平,去进攻一个叫做大宁的地方。这个大宁究竟在哪里?这里究竟对朱棣又有什么特殊意义?他怎么会在大敌当前的危险时刻不留在北平,而去进攻大宁呢?
进攻大宁之谜
刚才我们说燕王离开北平到哪儿去了呢?到大宁去了,大宁是什么地方呢?大宁,就是前面我们讲的宁王所在地。我们曾经说过,在各个亲王当中,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宁王的强,不仅仅在于善谋,而且他还有很强大的军事力强。当时说:“带甲三万,革车八千”,宁王有很强的兵马,最强悍的是他有胡骑,也就是蒙古骑兵。当时北方蒙古地区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西蒙古,西部叫做瓦剌,东蒙古叫做鞑靼,再到东北方叫做兀良哈。兀良哈里头有三个卫,有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也就是“朵颜三卫”。这个朵颜三卫的兵是能征善战,他们是大宁宁王的部下,这个朵颜三卫当时是为明朝所用,是当时明朝加强北方边境的一个重要的力量,在几次明朝北征对付蒙古残余势力的时候,朵颜三卫都出过力。
现在朱棣带兵去到大宁,干什么去了?他心里头有一个计划,一,要把朵颜三卫拿来为自己所用;二,要让宁王参加到自己的行列当中,帮助自己去打天下。在整个全盘战略上,朱棣离开北平去攻打大宁是为了诱敌深入,但是他真正的目的还是要让宁王和他联手一起夺取天下。大宁地区在北京的东北方,正是北平的后方,如果朱棣往南攻打,他的身后有一个很强大的宁王跟他不一条心,他能够放心往南打吗?所以,能够争取宁王参加到他的营垒当中,不仅消灭了后患、后顾之忧,而且加强了自己的力量。
燕王来到大宁,见到宁王,握着手,不禁潸然泪下,说你看,我们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儿子,咱们都是骨血之亲,可是现在被朝中的奸臣欺负,我们没有活路了。宁王也很伤心,告别的时候就把燕王送出城外。结果燕王在城外布置了很多军队,一拥而上,把宁王抓起来,带走了。为什么他不杀宁王?他要让宁王参加到他的队伍当中来。你跟我一块儿造反吧!他对宁王说,我们一起反,将来得了天下,你一半我一半。
这个宁王被控制了,没办法说,被人家裹挟而走。因为宁王已经被燕王控制了,所以他下面的朵颜三卫也都归了燕王。所以大宁之行他达到了他的两个目的,一个是解除了后顾之忧,第二个就是他争取到了宁王参加到他的营垒,利用朵颜三卫的骑兵强化了自己的势力。
* 虽然朱棣通过种种手段,成功地控制了他的兄弟宁王,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但是,自古出兵作战总要找一个借口和名义。朱棣发动这样一场内战,企图推翻合法继承皇位的建文帝,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政治借口,朱棣的这一战注定就要失败。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困境,朱棣究竟能够找到怎样的借口?
发兵借口之谜
我们在这场斗争当中可以看得出来,燕王朱棣他的谋略很高,他的身边有高人,他自己有智慧,同时他要在政治上采取主动。我们说过,他说自己是靖难,不是造反,是为了帮助朝廷铲除奸臣,平息祸乱。那么现在他又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什么口号呢?他说朝廷的奸臣是什么人呢?朝廷的奸臣是左班文臣。大家知道,古代的左和右它有一个方向的规定,是以谁来做规定呢?比如说皇帝坐在皇宫,他要是坐北向南,他的左手就是东边,他的右手就是西边。所以左班文臣就是在皇帝上朝的时候,文武官员都上朝,左边站的是文臣,右边站的是武臣,就是东边是文臣,西边是武臣。所以你看故宫,是文华殿、武英殿一个东一个西,东华门、西华门,文臣要是进宫办事要走东华门。他这个“左班文臣”,讲的是这些文臣都是奸臣。
他为什么这样说?他就把他的打击面缩小了,他不能说朝中奸臣我一律全打;一律全打,都联合起来又对付燕王。他现在说,就是左班文臣,这帮书生坏事,这样他就争取了一大批武臣的心。你看我发动靖难之役,我跟你们这些武臣们没有冤没有仇,我不是针对你们的。他们这些武臣在战场上,斗志很大程度上就被瓦解了。
所以在朱棣靖难的过程当中,他在策略上,在计谋上,他耍了很多的花样,动了很多心思。我们说,燕王如果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不可能造反,正是因为他不循规蹈矩,他才可能造反。那么他在造反的过程当中,他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真理、正义的化身,这就是他采取的策略。
* 虽然朱棣寻找到了一个谋反的借口,但是,当时全国的绝大多数兵力依然掌握在南京建文帝的手中,燕王朱棣仍旧面临着朝廷优势兵力的围剿。在刚才的北平之战当中,朱棣只是暂时击退了朝廷李景隆的军队,而李景隆的主力依然在离北平不远的地方,准备重新进攻。北平的局势依然很危险。那么,朱棣究竟又是怎样在这样的威胁之下,接连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朝廷军队呢?
* 刚才说到,明朝南京朝廷派出的北伐大军虽然遭到了一些失败,但是很快就重新集结,卷土重来。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朝廷军队,已经疲惫不堪的朱棣究竟如何取胜?
朝廷兵败之谜
燕王在北平打败了李景隆的军队以后,李景隆军队南撤,他们在白沟河,现在河北雄县白沟河发生过一场激战。当时李景隆合兵60万,号称百万,而且配备了火器,这个火器叫什么呢?叫“一窝蜂”,一窝蜂是什么?实际上是跟这个地雷差不多,一个圆球,里面装着炸药,四周有很多的孔,如果点起来以后,这个火药从孔里头喷出来,喷出来就乱转,仍到敌营里头就是杀伤敌人,配备了一窝蜂。这个一窝蜂很厉害,几次两军接战,朱棣非常危险。但是后来老天也帮了朱棣的忙,东北风刮起来了,北军战胜,这次白沟河之战燕王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当时说白沟河是尸横遍野啊,血都把河水染红了,官军战死、溺死的一万人之多。
李景隆从白沟河撤兵,第一步撤到德州,第二步撤到济南,我们下面说在济南之役。李景隆逃到济南,他的兵马还有11万人。燕王想着趁李景隆立足未稳之际消灭李景隆,李景隆如同惊弓之鸟,从河北一直逃到山东。他没有想到燕王这么快就追上来了,双方一交战,猝不及防,李景隆一下又失败了,燕军在济南得到七千匹战马。李景隆当时叫单骑而逃,全军都散了,李景隆一个人骑着匹马跑了。
燕王虽然在济南的城外得到了胜利,但是济南的城非常坚固,不能攻下。当时把守在济南城中是谁呢?是布政使叫铁铉,这个人非常重于朝廷,而且有谋略,能够战斗。铁铉镇定自若,他一看到形势不好,他心出一计,他派人假装投降。燕王这时候大意了,你看李景隆失败,济南城也投降了,他非常得意,骑着马进城。可是没想到,刚刚走过吊桥,一块大铁板切下来,几乎要砸到燕王的马上。燕王一惊,没想到中了埋伏,赶快拍把便走。刚刚退回,吊桥就拉起来了,——吊桥拉晚了一步!有惊无险,燕王在这儿逃了一大劫。燕王不甘心,继续派人攻打济南城,铁铉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同时他在城墙上悬挂起了牌子,上面写着太祖高皇帝,意思是说,你们要就往这儿打吧,我这儿是太祖高皇帝让我来守这个城的,我是合法政权。这个虽然燕王他要造反,但是见了太祖高皇帝的牌子,他们还是含糊啊。在坚城之下,不能够久战,屯兵过久了,这些战士就会失去斗志。所以他的军师姚广孝说:“师老矣,请班师。”就是军队已经疲惫了,不能再打仗,赶快撤回。于是在济南城下,燕军撤回。
李景隆在北平、在河北、在济南连续失败,跑回朝廷,建文皇帝竟然没有给任何处分。朝廷采取的措施,就改派一位将军叫做盛庸,来带领北伐军继续跟燕王对抗。
* 朱棣的军队在济南城下败退而去,而朝廷的援军又在源源不断地向北平逼近,形势对于刚打了败仗的朱棣来说,又一次变得极为紧迫。南京朝廷新派出的这个盛庸,究竟又是怎样一员大将?朱棣与盛庸的这一战,究竟谁胜谁负?
死里逃生之谜
官军北上,在哪里和燕军相遇呢?在定州,又是北平的南方、真定的北方,河北境内,定州。这回,燕王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但是他以攻为守呢,他不是守定州,而是他转而去攻打辽东,声称攻打辽东,实际上是打沧州。他把沧州一举拿下,官军主帅被俘,把手沧州的几万名官军被杀,数千人做了俘虏。燕军继续南下,就到临清、馆陶、冠县、莘县、东阿、东昌,这些地方就是在河北的东边、山东的西部这一带,燕军就一路来到了东昌。盛庸在这儿是以逸待劳,等待燕军来进攻,他们在东昌城外打了一场大战。这次朱棣陷入重围。
我们知道在燕王起兵的时候,他身边有两个大将,一个是张玉,一个是朱能。就是在东昌之役的时候燕王陷入重围,他的大将张玉、朱能把他救出来了,如果不是他们及时赶到,这回燕王可能就会毙命。这一次在东昌府的战争,燕军在第一天惨败,损失万余人。
* 东昌这一仗,让已经奋战了三年的朱棣元气大伤,但是朝廷围剿的军队却步步进逼,不给朱棣以任何喘息之机。此时此刻,精锐丧失殆尽的朱棣该如何对付正在向北平星夜兼程而来的朝廷大军?朱棣的命运将会如何?
反败为胜之谜
燕军在济南失败以后,回到北平,和姚广孝这些谋臣商议,怎么办呢?下面的仗如何打?朱棣这个人非常强悍,可以说百战不挠,他说是:“惧死者必死,捐生者必生。”说你要怕死的话你肯定要死,你要是不怕死的话,你还有一条活路。朱棣为了一雪东昌之耻,再次发兵南下,在保定定州与官军交战,双方战于夹河。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打到双方疲惫都打不下去了,两方面都没劲儿了,全坐在战场上休息,朱棣这几个大将都在战场上阵亡了。第二天两军再次作战,双方是屡进屡退,不分胜负。这个时候,又是一场大风救了燕军的驾。忽然一阵东北风,大风弥天,南军在南、北军在北,双方作战,刮北风是对南军不利啊,官军打乱;燕军趁势攻打,再次取胜。这回燕军险胜,每个战士都是灰头土脸,大家找燕王找不着,说燕王在哪儿呢?燕王也是一身灰头土脸,一说话,才听出来是燕王。
所以燕王夺取政权非常不容易,他是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这场战斗非常激烈,可以说燕军是险胜。战争结束,燕王给大家展示了一面旗子,为什么这个旗子要给大家看呢?这是一面旗子,写的是“燕”,上面射满了箭,都像刺猬毛一样。燕王说,这面旗子你们带回北平,好好地收藏,说让子孙看看我们今天的艰难。
燕军这次取得了胜利,但是燕军也在反思,燕王说,我们这样打、这么拼,什么时候是个结果?我们打了三年的地方,才得到了北平、保定、大宁这支地,我们离过江打南京还非常遥远,我们不能这样打。
这个时候,朝中发生了一些事情。建文帝他身边有一些宦官,这些宦官对于建文帝不满,为什么呢?建文帝管束他们很严。他们就偷偷地和燕王拉上了关系,他们向燕王报告南京虚实。什么意思呢?说现在官军都在北方打仗,南京空虚,你们不应该一步一步地跟官军拼了,你应该直接插向南京。
* 直捣南京,这对于还在家门口艰难作战的朱棣来说,几乎就是一个神话。北平到南京的距离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显得非常遥远,而且一路之上还有着朝廷重重围剿大军的阻隔,让一支军队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然兵临南京城下,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朱棣究竟是如何实现了这个传奇的呢?
* 刚才说到,朱棣决定率军直捣南京,但是在当时朝廷大军重重围剿的情况下,远征朝廷的大后方南京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那么,朱棣究竟是怎样让这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他究竟是怎样成就了这样一场传奇之战的呢?
直捣南京之谜
燕军插南京,采取了避开强敌,专走朝廷把守的空隙,这样一个策略。凤阳是明朝发家的老家,他怕朝廷有重兵把守,绕开凤阳;淮安这个地方朝廷也把守有重兵,绕开淮安;所以他让开官军强有力的把守的地区,直插南京,迅速来到江上。这时候燕军的气势很盛,扬州的守将叫不战而降,燕军又夺去了仪真,准备过江和朝廷作最后一战。
战争打到了三年,双方互有胜负,可是燕军直接插向南京,已经跃兵江上,引起了朝廷的恐慌。建文帝的朝臣们怎么办?他们在商议对策,于是他们又出了一个计谋,这时候建文帝下罪己之诏,说我行政做事有缺点,请大家批评;同时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天下兵马都来支援南京;与此同时,建文帝还用了方孝孺,他的一个重要谋臣,以后我们会说,用了方孝孺的计策,派庆成公主来到燕王军中。庆成公主也是朱元璋的女儿,他们都是兄妹关系,干什么呢?和谈。说你们,建文帝朱允炆是你的侄子,你是他的叔叔,我们都是一家骨肉,你不要再打了,你要想要地盘,朝廷也同意划给你一块地盘,让你自治一方。
燕王眼看就要攻打南京,这个皇位要唾手可得,他能够放弃吗?所以,朝廷在这个时候如果说不是下下策的话,也只能是一个缓兵之计,燕王是绝对不会接受的。燕军这时候怎么办呢?他也希望在这个时候用骨肉之情打动人心。你想你的兵已经来到南京城下了,刀兵相见了,你有什么说辞啊?燕王也有说辞,他写了一封信,射进南京城。这信里怎么说呢?他这个信是给他的弟弟妹妹,他说如果朝廷知道我忠孝之心的话,我就能够行成王之故事,我当如周公辅佐他。周朝不是有一个周公辅成王吗?我就是周公,我要辅佐成王当皇帝,我不想推翻他,我也不想给这些弟弟妹妹为难,也不想给侄子们为难,我向周公辅成王,我是来帮助你做好皇帝。但是我现在带了一些兵马,马上要进南京了,如果你们害怕的话,请你们赶快离开南京,在孝陵那儿躲一躲,因为兵荒马乱,说不准会伤着谁……你看这封信,把自己又打扮成一个正义的化身,而且对骨肉很讲亲情啊。朱棣兵临城下,同时用政治手段瓦解官军,瓦解朝廷。
* 面对突然兵临城下的朱棣大军,建文帝的南京朝廷在惊诧之余,也在紧张地谋划着应对之策。那么,面对朱棣这突如其来的致命一击,建文帝的命运将会怎样?他会有什么击败朱棣的良策吗?
建文帝的命运
这时候朝中也是出现了一片混乱,有的人建议建文帝迁都,说到湖广,到四川。这时候建文帝在宫殿里头走来走去,没有主意。有一个魏国公叫做徐增寿,这个徐增寿是谁啊?是燕王妻子徐氏的弟弟,早已经暗中通燕王了。建文帝知道他暗中通燕王,这时候徐增寿知道燕军已经来到城下,更加明目张胆,说话很冲,群臣一下子给这个徐增寿一顿暴打,建文帝一怒之下,拔剑把徐增寿杀了。这么一个柔弱的君王在非常紧急愤怒的时候,也动手杀人,就已经到了末路了。
这时候朱允炆,建文帝出了一个下下策,他让诸王替他把守城门,让李景隆协助诸王。你想,开始建文帝一上台就要削藩,不到一年的时候五个亲王全被削了,明明他的矛头是针对亲王的,他又让亲王帮着他把城门,这不是下下策吗!李景隆是一个败将,几次被打败而朝庭没有给他处分。这时候李景隆和这些亲王一起把守城门,结果可想而知。
燕军来到城下,谷王朱橞、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燕王进京。这时候宫中火起,一场大火,宫殿烧了,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进了南京,这个皇帝做得成还是做不成?我们下一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