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不让生命有残缺 |
作者:佚 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5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他们是一群不幸者,灾难给他们留下终生的残疾。既然活着,就只能选择坚强。他们用残疾的身躯书写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吴立海,是一个盲人,一个截瘫的盲人。二胡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和70多名地震受害者。居住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的“家”里。
王宝占,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金牌运动员。他是1991年建成的康复村的第一任村长。1994年,他曾获得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三块金牌。
共同遭遇:地震让他们
成为截瘫患者
地震前,吴立海的眼睛还未完全失明,当时在唐山按摩医院做按摩师,主要为住院病人按摩。打算把按摩手艺学得超过别人,吴立海的压力一直比较大,“如果不赶紧学,眼睛完全失明后就彻底完了。”带着这种心情,1976年7月27日晚上,他没睡着,一直在琢磨如何提高手艺。
“听到外头连喊带叫的,我就坐了起来。”突然房塌了,一块厚厚的房顶砸在了他的后腰上。
而时年17岁的王宝占因为走亲戚,也被砸成了截瘫患者。
失望消极:这样活着
不如死了干净
地震几天后,王宝占和其他重伤人员一起被送到河南新乡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吴立海则被送到江苏南通市住院进行截瘫治疗。
失望伴随着每一个住院接受截瘫治疗的地震受害者,不吃、不喝、不说是他们的平常表现,“用头撞得床直响,想死都死不了,难受啊”。地震前,王宝占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当时心里想,命是留下来了,以后什么都不能干了,想打篮球都不能打了。”
吴立海的心情同样沉重,“生下来眼睛就不好,医生说早晚都要失明,再加上腰也断了,我就想,老天爷咋就这样对待我呢。”随着心情的沉重,吴立海的眼疾也逐渐加重,“当年10月份,眼前就是雾气沼沼,彻底看不到了。”
重新振作:不能
一辈子都靠别人
1981年,王宝占、吴立海等在地震中截瘫的上百人,人住到修建成的唐山市截瘫疗养院。
“不能这么活着,这样活下去,就是不死,也得把自己拖死。我要找一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王宝占对自己说。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到一家残疾人螺丝厂做工,“干了俩月就辞职了,主要是为了锻炼下自己到底还能不能养活自己,结果是能行。”
吴立海作为惟一的截瘫盲人,入住疗养院后,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锻炼——床头上挂着一截木棍练习臂力,自己脱(穿)衣服和洗衣服,“我要能照顾自己的最起码生活,不能一辈子都靠别人。”
“刚开始摸不到,头一回抓空了,一下子倒在了床上,不能不练啊,老躺着容易生褥疮。小便盆子找不到,就让人放到固定位置。练洗衣服吃了很多苦,衣服常放错地方,有时还洗不干净。”吴立海说。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大家都是互相帮助,互相依靠,“缺了这个,我们肯定不能自立。”
王宝占想打篮球,就模仿着电视上残疾人练习篮球,“平常人都是人与球的关系。我们是人、车、球三者之间的关系。”王宝占说,最难练的是控制轮椅,“抢球要高速运转、掉头,练了两个月,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也不知道摔了多少回,才把车技练好。”
王宝占自己成立的唐山市残疾人篮球队,首次参赛就在全国取得了第三名,“两个月后打垮了天津队,超出了他们20多分。”
一种精神:坚持是为
证明自己有用
王宝占说:“有时候,残疾人在社会上受到的歧视比身残还痛苦,坚持这么长时间,我就是要证明给正常人看,残疾人同样可以为国争光,为社会作出贡献;证明给和我一样的残疾人朋友看,让他们坚定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铅球、铅饼、标枪是王宝占的强项,为了坚持体育运动,“我放弃了摊铺,专心搞体育,就是要搞出个样来,让人看得起。”1994年,王宝占参加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铁饼、标枪、铅球项目的三块金牌。
王宝占、朱德芹夫妻结婚后,住在当地政府修建的康复村里,生活美满惬意。
“我得了肺癌,经过化疗现在好多了,就是有点咳嗽。”王宝占说,“我前前后后重生了三回,地震治疗、火热爱情、现在的肺癌。你说,我都有三回生命了,这一辈子活得多充实。”
吴立海对到疗养院的志愿者说:什么都好,就是精神世界缺少点东西,我想拜师学胡弦。于是,唐山群众艺术馆的二胡演奏家成了他的老师。
从低音到高音的声音定位,吴立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也有过不想练的念头,可你不练这个,还能做别的不?”于是,他又继续练,“手指头磨破了,找医生上点药,有时拉胡弦拉得都忘了小便时间,都是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简单的曲子一直练到今天。”
吴立海坐在轮椅上,仰望着刺眼的太阳,“我喜欢盯着太阳看,眼睛里稍微有点光;这个曲子也好听,节奏激昂。”他的生活里没有颜色,觉得看太阳能稍微有点光亮,心里可以重现年少时的斑斓色彩:红的、黄的、绿的、蓝的……
(蒋玉琮摘自《重庆晨报》)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