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体任自然 不染世法

作者:[明]洪应明 字数:1504 阅读:127 更新时间:2009/06/18

四五○、体任自然 不染世法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译文】

  山间菜肴不必接受人世间的浇灌施肥,野生鸟禽不必接受人世间的饲养照料,它们的味道香馥而且芳洌。我们能够不被世俗法则所玷污沾染,他的气息不就有迥然不同的区别了吗!

  【注解】

  山肴:肴本指荤菜,如鱼肉熟而可食都叫肴。用山间猎得的鸟兽做成的菜。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此处的山肴似指香茹、木耳、竹笋等山产。

  世间: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灌溉:浇灌;滋润。《汉书·沟洫志》:“可各顺从其性,毋復灌溉。”

  野禽:指野生的鸟。汉·路乔如《鹤赋》:“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 泛指野生的鸟兽。《汉书·蒯通传》:“语曰:‘野禽殫,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

  豢养:喂养;驯养。见○一一【注解】

  冽:〈形〉寒冷。亦作“洌”。《诗·小雅·大东》:“有冽氿泉,无浸获薪。”清澄。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芳洌,亦作“芳冽”。芳香而清醇。宋·王沂孙《解连环·橄榄》词:“把孤花细嚼,时嚥芳冽。断味惜、回涩餘甘,似重省家山,旧游风月。”

  吾人:犹我辈,我们。见三七三【注解】

  世法:世人的典笵,社会沿用的习惯常规。汉桓宽《盐铁论·相刺》:“居则为人师,用则为世法。”指人事上的交际应酬。宋·戴复古《有感》诗:“老子生来世法疎,白头思欲把犂鉏。”对出世法而言,佛教把世间一切生灭无常的事物都叫作世法。《西湖佳话·南屏醉迹》:“况真不真,假不假,世法难看。”

  臭味:本义臭恶之气味。《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汉·郑玄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这里指气味。汉·仲长统《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如此乎?”泛指气息。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如近日蜀本《东都故事·赵普传》与正史迥然如两人,正史几可废。”

  【评语】

  山珍野味在大自然中生长,其味美而珍,一切都顺乎自然发展,无须人工培植,可见人工远不如自然,也就是人永远无法巧夺天工。此理来喻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的,即一个不受世俗点染的人总得有不与世俗相处的条件才可能,不受世俗点染便少有世俗的许多欲念而纯朴真厚。但是,并不是因此说凡于野山林生长因其与世隔绝就好;也不能因为少有而肯定,不能因为要不受世俗感染便否认后天教育的职能。这里作者仅做个比喻,强调人贵自然,本性纯朴,心地纯真,和世俗人相比他们厚重可亲。以人的品格来说,如果我心不被世俗污染,品格自然高尚,不就没有世俗的污秽气息了!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四五一、减繁增静 安乐之基 下一篇:四四九、世间皆乐 苦自心生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