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三、淡泊养志 泰然自得

作者:[明]洪应明 字数:1225 阅读:186 更新时间:2009/06/18

一六三、淡泊养志 泰然自得

趨炎雖暖,暖後更覺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養志于清修而炎涼不涉,棲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為更多也。

  【译文】

  趋近火焰虽然暖和,暖和以后更加感觉严寒的威力;食用蔗浆能够甘冽,甘冽之余就会产生苦涩的意趣。何不在清静修省中保养志向而炎热凉冷不去涉及,在恬淡寂泊中栖息身心而甘甜苦涩全都忘记,他的自我感觉得意会更加多些。

  【注解】

  趋炎:喜暖,奔向火焰。宋梁栋《黄葵》诗:“九夏不趋炎,三月不争春。”比喻趋附权势。清梁绍壬《论交》诗之八:“贫士好趋炎,其见固可鄙。”

  寒威:严寒的威力。唐方干《岁晚言事寄乡中亲友》诗:“急景苍茫昼若昏,夜风乾峭触前轩。寒威半入龙蛇窟,暖气全归草树根。”

  蔗:〈名〉本义甘蔗。《玉篇》:“甘蔗也。”蔗浆,甘蔗汁。南朝梁元帝《谢东宫赉瓜启》:“味夺蔗浆,甘踰石蜜。”

  甘:〈形〉本义味美。《说文》:“甘,美也。”甘冽,甘美清澄。宋洪迈《夷坚丁志刘道昌》:“忽有泉涌於庭,极甘冽。”

  苦趣:见○四八【注解】。此作“苦涩意趣”的字面解。

  何似:何不,何妨。明高明《琵琶记乞丐寻夫》:“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背着一路去,也似相亲傍的一般?”

  养志:保摄志气,指培养、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多指隐居。《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

  清修:谓操行洁美。见一○一【注解】。佛教指在家修行。《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空室智通道人》:“空室道人智通者,龙图范珣女也,幼聪慧,长归丞相苏颂之孙悌。未几厌世相,还家求祝髮,父难之,遂清修。”后用为对修行的统称。

  炎凉:犹冷热,指气温。唐武元衡《独不见》诗:“俄惊白日晚,始悟炎凉变。”喻人情势利,反复无常。南朝梁简文帝《倡妇怨十二韵》:“含涕坐度日,俄倾变炎凉。”

  甘苦:甜味与苦味。《荀子荣辱》:“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比喻美好的处境和艰苦的处境。宋梅尧臣《送周学士定州倅》诗:“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栖心:犹寄心。《云笈七籤》卷一○一:“散形灵霞之烟,栖心霄霞之境。”栖息,止息,寄居。唐韩愈《鸣雁行》:“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一六四、席拥锦绣 炉烹液髓 下一篇:一六二、心竹俱空 貌松共瘦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