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勋小传
高树勋小传
河北地处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风云不断,豪杰四起。1898年8月6日,高树勋就出生在河北省盐山县高金庄这片土地上。由于地理环境恶劣,高金庄这个地方的大部分农田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很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常常是十年九荒,百姓生活相当艰难。当地群众常到地里刮盐土,用锅熬成盐水制成盐后,拿到集市上卖几个铜板以补贴家中生计。高树勋一共有兄弟姐妹7人,家庭负担重,他的父亲高步午实在难以支撑,只好廉价卖出仅有的几亩薄田来养家?口,最后不得不靠租种大户的土地来维持生计,不久家道中落,弄得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这种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高树勋不平凡的人生。
旧中国农村家庭信奉“耕读传家”的传统习惯。1906年高树勋8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入私塾读书,从《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启蒙,然后学习《千字文》、《百家姓》这些初级读物。高树勋天资聪慧,学习极为刻苦,每天从学堂回来后仍然要把每日所学功课复习一遍。在兄弟三人中,他排行老二,每逢家里来了客人,他父亲总是用手拍着高树勋的头对客人说:“我今后一家人,就全指望我这—个孩子啦。”由于家境不好,父亲不可能让高树勋继续求学。每逢农忙季节,高树勋还要上地里干活,这样断断续续地读了四年书。1912年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高树勋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学堂,收拾好笔墨纸砚回家,扛起锄头与土坷垃打起交道,田间劳动的辛苦、贫瘠土地里微薄的产出使他深刻体会到旧中国农民的艰辛与苦难。高树勋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
一晃到了1914年,高树勋年满16岁。高步午望着他日渐上蹿的个头,心想他也算得上半个大人了,于是对他说:“你人大了,自己出门到天津、北京去找生活出路吧!”高树勋听到这番话,知道以后的路就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了。他二话没说,简单收拾了一下背起行李卷出了门。一开始,高树勋到天津市去投奔他姐夫李银桥。他姐夫当时正在金刚桥上挎着篮子卖烟卷。他问他姐夫:“能在天津替我找个活干吗?”他姐夫叹了一口气,说:“你看我卖个烟卷,自己都是顾住了头顾不住尾,哪能给你找活?”高树勋一看这种情形就知道姐夫也是有心无力,就辞别了姐夫,一路餐风露宿往北京奔去。
到了北京后,高树勋经过一番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在同村姓张的村民办的一个血料厂里帮助人家推石磨,加工血料。每天,繁重的体力活弄得高树勋觉得好像浑身骨头都散了架,但他一声不吭,雇主见他为人实在,对他也比较照顾。后来,高树勋经他们介绍,又到—家杂货店当学徒,中间也干过学刻字、卖美孚石油(煤油)等活。在这个店里当学徒,只管吃住,不管穿,因此穿衣服,穿鞋,高树勋还需托人从家里往北京捎。有一天,高树勋收到一封家信,信中说:“家里越来越穷,连你的穿衣鞋袜也解决不了啦。必须重找一份工作,不仅管吃而且管穿,最好还能挣点钱贴补家用。”看完了信,高树勋想:“父亲说得一点没错,在这个杂货店继续干下去,不但解决不了穿衣这些基本的日常生活问题,而且赚不到钱,得另谋出路才行。”
从收到那封信以后,高树勋整天就寻思着想个什么法子来赚钱养家。有一天,他想到还有个舅舅在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里当军医,不如投奔舅舅去当兵或许还有出头之日。高树勋想了想决定和他的—个表哥一起乘火车去上海,然后坐轮船到湖北宜昌,再步行去四川绵阳投奔舅舅。不久,两个初涉尘世的少年长途奔波,几经周折总算到了绵阳。高树勋找到了他舅舅,说明来意。他舅舅听完后爽快地答应了。当时他舅舅所在部队的花名册里有些是空名,所谓空名就是只有其名而没有其人,目的是为了骗取军饷。他舅舅托了些关系,想办法让他们在连队补了个空名。从此,高树勋下连队当兵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那时当兵不仅管吃管穿,每月还有六块现大洋的军饷。高树勋把六块钱攒起来,每三个月往家里寄一次。家里有了他的资助,日子总算比过去有了好转。当他还是一名普通士兵时,由于他粗通文墨,而其他的士兵大字也不识一箩筐,因此,每逢其他的士兵写家信报平安,就由他代为执笔,念家信和往家里寄钱都来找他,他也很愿意帮助排里的弟兄。排里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个“小书生”。因此,他的人缘极好,士兵们都很喜欢他。高树勋身体矫健,什么双杠、木马这些体育运动不在话下,骑马、跑步这些军体课成绩在排里也是名列前茅。因此,他不断得到上级的嘉奖和表扬,也逐步赢得了上司的赏识。
1917年,张勋率领辫子军在北京拥废帝溥仪复辟,顿时全国哗然,纷纷起来反对复辟。冯玉祥率领第16混成旅官兵讨逆,高树勋也义无返顾地加入到这正义的事业中。战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被升为冯玉样的手枪连班长。1918年,冯玉样在鄂东重镇武穴通电全国,极力主张和平,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段祺瑞恼羞成怒,下令免去冯玉祥的旅长职务。后来为了缓和局势,段祺瑞便约冯玉祥在汉口谈一谈。高树勋率手枪班随冯玉样赴汉口与段祺瑞会面,当冯玉样的贴身警卫,以防不测。冯、段两人会谈时,高树勋手不离枪,一双机警的眼睛不停扫视着周围,最终使冯玉祥安全归来。
冯玉祥从汉口回来后,高树勋的出色表现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将他送进学兵营学习测绘、军事操典、射击常识。在学兵营学习期间,高树勋努力学习各种枪械的知识、行军打仗的军事理论,每个科目成绩拔尖,结业后被任命为机枪营司务长。1920年,22岁的高树勋升任排长,这时,他受冯玉祥的影响,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高树勋升任直属队机枪营营长。10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的统治。随后,冯玉祥宣布参加政变的军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
1925年,高树勋率部随李鸣钟赴绥远驻防。8月,高树勋升任团长,军衔为陆军少校。1926年9月17日,冯玉样在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参加北伐战争。从此高树勋成为国民党员。在以后的岁月中,高树勋随冯玉祥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官职也一路高升,一直到官居青海省代省长的要职。因他作战有功,获得冯玉祥的革命奖章一枚,纪念宝刀一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局势动荡,一衣带水的日本早就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看出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便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抗日团体。1933年5月,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高树勋又到该部当骑兵师长。不久,抗日同盟军失败解体,高树勋又返回天津英租界。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国土沦丧、人民几成为亡国奴的危急形势,高树勋觉得再也不能躲在英租界里当“寓公”了,作为一名有骨气、有血性的中国人应当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民族大业中去。于是,高树勋在宋哲元将军的邀请下出任河北省保安处副处长。为了民族的利益,他不计官职大小,欣然接受了宋哲元将军的邀请前往赴任,直到河北省保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6师。
在回忆自己的经历过程时,高树勋常常思考着两个问题。一是国民党蒋介石一次又—次地用强大的兵力围剿红军,但每次都是以红军的胜利、蒋军的失败而告终。在第五次“围剿”时,由于红军本身指挥失误而被迫长征。在长征中,蒋介石自以为红军走上了石达开的道路,是消灭红军的好机会,可事实又使蒋介石的美梦落空了。“西安事变”后,形成了全国一致抗日的新局面;二是他追随冯玉祥先生多年也终无建树。然而红军总是在强大的国民党军队进攻面前顽强抗击,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他经过再三考虑,认识到无论从历史的经验或从当前的情况看,单靠国民党蒋介石领导的军队,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是困难的。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有希望,从而下定决心要和共产党联合。
1938年初,应高树勋将军的请求,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驻河南新乡市)联络处主任朱瑞、唐天际同志派钟辉和杨志雅一同到高树勋部工作。临行前,朱、唐指示他们说:“你们到高部的工作任务是: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发表的《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指示精神,帮助高树勋将军加强军队建设,使之成为真正的抗日军队,尽可能使之留在华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为此,要大力宣传坚持全面抗战,反对投降分裂。”接受任务后,钟辉和杨志雅带着朱、唐给高的介绍信,来到高树勋将军的师部所在地——河南汤阴附近的一个村庄里。
高树勋见到八路军的代表特别高兴,出于前线情况紧张,高树勋只同钟、杨二人进行了简单的交谈。他向书记处的负责人交待道:“一是要好好接待钟、杨二位先生.安排好他们的食宿;二是等待杨志雅先生休息好后,派人送他到一旅旅长张翰泉那里去。钟先生留在我跟前做事,给钟先生以上校军衔。他们都是我请来的客人,要好好尊重和支持他们,给他们办事的各种方便。”随后,高树勋便去处理军机。当时漳德府的日军备战频繁,四处派出侦探,在阵地前沿施放高空侦察气球,运输弹药等等,似有南犯新乡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进而威胁郑州待机南侵的企图。高树勋同时还得到情报,济南日军也有所活动,似有南侵开封等地的企图。高树勋决定到前线去,临行前,他交代钟辉随书记处行动,由一位姓宜的先生负责照顾。听他说完之后,钟辉问他:“如果敌人发动攻势,我军如何行动呢?”高树勋直截了当地说:“日军进攻我军必退。”钟辉又问:“如何退?退到哪儿呢?”他回答:“那就要看蒋委员长的了,蒋叫过黄河就过,如不准过,就留在敌后和八路军—起打游击战。”他这个想法钟辉极力赞成,钟辉当即建议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所属官兵,特别要把在敌后打游击战的有利条件和问题向大家讲清楚,使全体官兵有个正确的认识,以增强全军战胜敌人的信心。交谈后,高树勋于当天黄昏前到达前线指挥所。就在他到指挥所的第二天,即1938年2月19日,漳德府的日军就发动进攻,并占领了新乡市。根据国民党最高统帅部不准高部南渡黄河的指示,在强大的日军进攻面前,高树勋沉着地指挥部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交替掩护撤退。从前沿阵地经汤阴、辉县、获嘉、焦作、博爱(青化)、沁阳、孟县、济源一线,行程五百余里,部队损失不大,最后在地形和民情有利并在日军力量减弱的情况下,在封门口与尾追的日军激战整日,将敌击退并略有所获。这个胜利,大大地鼓舞了部队和当地居民抗战的信心。随后,部队即分驻在济源、邵源镇坡头村(师部驻地)、晋城、阳城一带休整,补充兵力和给养,总结经验教训。高树勋忙得不亦乐乎,他特别关心的是,如何尽快将八路军的建军经验和政治工作经验学到手。
同年,在钟辉和杨志雅等共产党人的建议及组织下,高树勋在所属部队中组建了政治部。在政治部成立后,钟辉和杨志雅立即组织本部政工人员学习抗日战争有关文件,使他们明确组建政治部的意义和任务,并就如何搞好政治工作,提高政治工作威信,以及当前抗战形势等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学习材料有毛泽东写的《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以及关于人民军队的宗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的文章,同时组织部队政工干部联系漳德至新乡战役的实际进行学习。这实际上是一次政工人员的短期训练班,是一次统一思想认识和统一行动的自我教育。通过学习讨论、研究,发动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制定了工作计划。同时,还在部队和民众中进行了抗战必胜、日本必败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和军民联欢等一系列活动,部队面貌果然大有改观。高树勋看到了这些变化,从内心里感到共产党带兵确实有过人之处,对共产党又多了一分敬佩。
在部队驻守鲁南、滨海地区休整待命期间,高树勋很注意抓军队的发展,首先是抓紧兵员的补充,二是很注重部队素质的提高,他念念不忘要把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在自己部队中落实和发挥作用。他非常赞成在当地招收青年学生入伍的主张。招生广告贴出后不久,就招收了一批知识青年,加上从部队抽调的数十名对政治工作感兴趣的初级军官组成了一个训练班,由政治部主持学习。学习内容有: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抗日战争中的战略问题》、《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和有关军队政治工作、民众运动的资料和文章。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总算把旅、团、营、连所需的政工干部配齐。这些人到达工作岗位后,热忱地教士兵们读报、识字、出版报、绘画、教唱救亡歌曲、演文明戏、帮助士兵写家信。经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部队增强了纪律性,军政军民关系也很融洽。政治工作人员的威信也随之提高。高树勋将军非常热心于做政治工作,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团队里找初级军官谈话。谈话内容大到抗日救国、小到生活细节,无所不谈。由于他的表率作用,带动了连队军官尊重政工人员并使连队军官也积极参加做政治工作。部队形成了一种官兵团结、军民团结、斗志旺盛的新局面。当时,连大后方的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国防部都在传说:“高树勋部队被派进去的红军干部赤化了。”由此可见高树勋的进步意识。后来,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高树勋与共产党的合作关系被迫终止。高树勋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坚持民族立场,从不受威逼利诱,甚至还秘密诛杀了汉奸石友三,一时被传为佳话。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1945年终于迎来了胜利。
1945年9至10月,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蒋介石、国民党玩弄假和谈真内战的骗局,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谈判期间和谈判刚结束,国民党先后发动了进攻解放区的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又称邯郸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所部在军事上勇敢地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在进行平汉战役的同时,开展了秘密争取高树勋率部起义的政治攻势。高树勋原来就同彭德怀、萧华、杨得志、朱瑞、解方等我军高级将领多有接触,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表示赞佩。同时他对蒋介石在国民党军队内部重嫡系、轻杂牌、排斥异己,尤其是对蒋阴谋部署、挑起内战的行动表示不满和反感。因此高树勋对蒋介石的命令消极敷衍,并早有同我军合作反蒋的意向。
1945年9月上旬,高树勋派战区总部参议王定南(中共地下党员)秘密来到上党战役前线指挥部面见刘伯承、邓小平,并转交高树勋给彭德怀的一封亲笔信。信的主要内容是:向彭将军致以问候,希望和共产党、八路军建立联系。对高树勋的言行,刘、邓作出积极反应。9月20日,他们联名电告党中央和军委:我们的对策是要充分利用反蒋派与蒋介石的矛盾,争取其中立,以便专力对蒋,请中央对此给予指示。次日,中央书记处复电同意刘、邓提出的方针,指示在扩大敌人内部矛盾的条件下,应加紧在西北军中进行工作。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刘伯承亲自给高树勋写信,欢迎他派人和我党联系,望他不断进步,为革命、为人民做出贡献。邓小平指示王定南:为了打退蒋介石进攻,使其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必须在国民党军队中开辟新的战线,首先要争取受蒋排挤、歧视的非嫡系部队,尽一切可能争取国民党将领站到和平、民主的旗帜下面来,并让他转告高树勋,希望不断联系。不久,刘、邓接到负责争取高树勋工作组负责人申伯纯的报告和高树勋写给刘伯承的信。信中表示,当此日本已经投降之时,全国正需要真正之团结,以建立现代之民主国家。如仍以法西斯来统治,必将走到灭亡之路。同时,高树勋还向我方提供了国民党军队关于华北的作战战略及有关军事情报。第二天,刘、邓即电示申伯纯:“对高树勋是争取中立的方针,并经过他联络西北系统军队,进行反蒋统一战线。”要求申伯纯尽快与高树勋面谈一次。这份电报也同时转报给党中央。随即中央军委的复电指示,如果高树勋反蒋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时,我当予以适当之援助。
1945年10月中旬,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的先头部队第3军、第16军经同蒲路、正太路进抵石家庄,后续部队第1军进抵闻喜以南;沿平汉路北犯的敌30军、40军和新8军企图到达石家庄与胡宗南部会合,企图抢占平津,夺取东北。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阴谋,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尽快发起平汉战役。刘、邓在邯郸西郊的峰峰矿区设立前线指挥所。16日,刘、邓下达平汉战役令,同时上报中央军委。刚刚结束重庆谈判返回延安的毛泽东,当即批准了刘邓的作战部署,并电示:此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要“刘邓亲临指挥,精密组织各个战斗”,取得战役胜利。
10月25日,我军将敌人合围在预定区域。高树勋部被我军合围后更加动摇。刘邓抓住时机,再次召见王定南。邓小平指示王定南说:高树勋率新8军和河北民军已经开进邯郸以南的马头镇。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拦阻国民党30军、40军、新8军这三个军北进,这是我们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你现在回去立即劝说高树勋将军,根据形势需要,他要就地起义,配合我们完成阻止国民党军队北上的战略任务。刘伯承要求王定南进一步促使高树勋痛下决心。他说:这正是高树勋将军走向革命的大好时机,他要当机立断。王定南奉命急返高树勋驻地,向高树勋转达刘、邓意见,劝其立即起义。但高树勋对立即就地起义思想准备不足,尤其是顾虑仓促起义,国民党当局会残酷迫害自己在徐州的家眷和其他军官家属。王定南也认为这确实是个重要的实际问题,表示待请示设法解决,并于10月28日凌晨赶到指挥部向刘、邓汇报。刘邓再次强调起义时机的重要性,对高夫人和其他军官家属安全问题,表示立即请示中央设法解决。1945年10月30日,刘邓为此事专电中央,“请加快派人往徐州接出高树勋、王定南二人眷属至我地区并护送来此”。后又转告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帮助妥善解决高树勋在西安子女及亲属的安全问题。新四军第4师张爱萍部接到接应高树勋家属的命令后紧急部署,我淮北行署公安局便衣大队派出精干人员三进徐州,终于在11月3日接出高夫人一行。就在他们离开徐州不久,蒋介石即派出宪兵4团空降徐州抓捕高夫人等。在中央及刘邓等多方的关怀下,高夫人等于10月28日由专人护送到河北武安伯延,与高树勋团聚。高树勋无限感激地说:“共产党、八路军办事言必信、行必果,真了不起。”这件事使高树勋非常感动,遂下定决心马上起义。10月30日,高树勋率新8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高树勋率部起义后,使敌军受到很大震动,丧失了固守的信心。这时,刘伯承判断被围之敌必然向南突围,便故意网开一面,放开敌人的退路,将我军主力调至漳河以北敌退路两侧,于运动战中歼敌孙连仲部两个军计2.3万余人,生俘敌40军军长马法五,取得了平汉战役的胜利。
高树勋率部起义后,关于改编的问题,11月4日,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指出:“因为汪精卫曾用过和平建国军名义,故高部应改用人民建国军或民主建国军或其他名称或仍用新8军旧名均可。请与高树勋商量酌定,高宣言宜早发表。”经过刘邓与高树勋等起义人员研究,决定将起义部队改称民主建国军。此前,遵照毛泽东的意见,高树勋于10月30日以通电形式向全国发出了《停止内战团结建国的起义宣言》。
11月2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给高树勋发来了贺电:?
树勋将军吾兄勋鉴:
闻兄率部起义,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凡属血气之士,莫不同声拥护。特电驰贺,即颂戎绥。
毛泽东 朱德
11月4日,高树勋将军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感谢对他的关切。电文中说:“戌冬电敬悉。抗战八年,生灵涂炭,实不忍再睹流血惨剧。此次暴动,纯为呼吁和平团结,并速组织联合各党派之民主政府,俾国家早登富强康乐之境,专电驰复,顺颂勋祺。”同日,高树勋在武安伯延镇接见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说明他率部起义的原因。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太行山麓的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升旗仪式完毕,宣读了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王定南为总政治部主任。随着高树勋对中国共产党认识的不断加深,在他起义后短短的10天里,三次向刘邓等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心情十分迫切。鉴于此事关系重大,刘邓一时也难以定夺。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于11月11日致电党中央请示。党中央对此事也格外慎重,因为像高树勋这样有声望的国民党军队将领,怎样才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号召力呢?经过认真研究,中央书记处于13日复电刘邓:中央批准高树勋同志加入本党。这样,高树勋由邓小平、薄一波介绍,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于11月13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即日起,高树勋由一名旧军队将领,经过曲折道路,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高树勋起义对于蒋介石及其统帅部引起较大的震动,使其感到“兵心不固,民心不归”,发动内战的时机还不够成熟。高树勋起义及平汉战役结束后,我军缴获了国民党蒋介石阴谋部署发动内战的大量文件,延安新华社选其重要密令7件公开发表,使全国人民认清了国民党挑动内战的真相。高树勋起义及随后开展的“高树勋运动”,成为国民党军队中有爱国心、厌恶内战的广大官兵的一面旗帜,他们在此后的国民党内战前线大批倒戈起义,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部署下,晋冀鲁豫军区适时成立了国军工作部,由薄一波兼任部长,下设城市工作室、西北军工作室、晋绥军工作室和中央军工作室等,“高树勋运动”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开展得更加轰轰烈烈。
新中国建立前夕,高树勋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工作。建国以后,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河北省民革副主委,并长期担任河北省副省长职务。1955年,毛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决定,授予高树勋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1月19日,高树勋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作者点评
高树勋将军出身贫苦,历经三个历史时代,戎马半生,道路坎坷曲折。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他有着一颗赤热的爱国心,对我党有坚强的信念,所以,他能从一个爱国者转变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这是历史的必然。高树勋将军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种忧国忧民,迫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为祖国的统一和富强,战斗到了最后一息。青史有情,一切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他们对中华民族作出的推动历史前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