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中庸之道

作者:未知 字数:1147 阅读:199 更新时间:2011/03/24

古希腊的中庸之道

亚里士多德不仅关心事物的原因,他也和苏格拉底一样,关注人生的幸福,“作为幸福,我们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在他看来,钱财、权位、外物等都不是最后的目的,只有幸福才是最后的目的,它不以其他目的为目的。因此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以人生幸福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据记载,他关于伦理学的著作就有三本:《尼各马科伦理学》、《欧德米亚伦理学》和《大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独到的伦理学说。他的伦理学是古希腊“德性论”伦理学的典型代表。他把德性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实践相关的伦理德性;一类是与理论相关的理智德性。伦理德性来自社会风习,理智德性是出自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德性的养成重在做德性的行为。我们只有做公正、勇敢、节制的行为才能成为公正、勇敢、节制的人,这就好比我们只有从事建筑活动而变成建筑师一样。然而,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建筑的技艺,那么,即使他天天在建房子,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同样,如果你不知道行为公正、勇敢、节制的技艺,那么,你想成为一个公正、勇敢、节制的人,也是不可能的。可见,伦理德性是后天养成的,因而道德教育对于伦理德性至关重要。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关于德性的普遍标准,那就是“中道即德性”。
  亚里士多德的所谓中道,是指无过无不及的恰当适度的良好状态。德性之所以是中道,因为一方面,德性是两种恶的中点,一边是过度,一边是不及。例如,关于健康,饮食过多或过少,同样有损健康,惟有适度饮食可以保持和增进健康。另一方面,德性能够在感情和行为方面发现和选中恰当的量,即在情感和行为方面能够命中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方式、恰当的对象和恰当的目的。譬如,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对什么对象都畏首畏尾、退缩不前,这就是懦弱了,即在勇敢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一个人无论对什么都无所畏惧,敢冒一切危险,甚至冒着违背法律的风险去杀人,这就是鲁莽了,即在勇敢方面的过头。
  可见,过度和不及都是恶,而德性却只有一种情况,即命中中道。因此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善的道路只有一条,作恶的道路可有许多条。”他也时常感叹:善是难的!为善需要高超的实践智慧。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像条狗一样活着 下一篇:四因说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