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携弱旅退强敌 南满铁流寒

作者:佚名 字数:33831 阅读:324 更新时间:2011/04/17

第十章 携弱旅退强敌 南满铁流寒

1945 年8 月24 日。延安。

  陕北高原在时序的变替中已经露出浅浅秋意。

  一架美国运输机在机场腾空而起,在延安上空打了个不大不小的圈之后,乘万里晴空向东南方向飞去。

  飞机上有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陈赓、薄一波、膝代远、陈毅、林彪、江华、肖劲光等中共高级军政人员。

  飞机直奔太行山东阳关机场。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根据时局变化,中共最高领导层决定,立即向全国进军。

  这架美制飞机就是执行中共中央的这一决定飞行的。

  其中肖劲光、林彪、江华等人是中央派到山东根据地去领导工作的。

  肖劲光坐在飞机上,心情如云海翻腾。自从同弼时同志投笔从戎,投身革命二十多年,我们的党今天终于有了这样一个局面。他自己也随同党的事业一同沉浮,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他总结自己二十年来的经验,如同党在七大上总结的经验一样,什么时候,只要听了毛泽东同志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就元往而不胜。什么时候离开了毛泽东同志的指导,工作就遭受挫折。

  昨天,肖劲光参加了在延安工作期间最后一次党的高级干部会议,聆听了毛泽东对时局的精辟分析和对任务的透彻讲解,心里觉得格外亮堂。但是,他对毛泽东赴重庆和蒋介石谈判,总是心存疑虑,心存担忧。记得前天晚上,和陈庚交谈,陈赓也和自己有同样的心情。陈赓曾说:“蒋某人我是再了解他不过的。知子莫若父,知校长者也莫过于我们这些学生。无论从哪一面看,他蒋介石都是一个政治流氓。”

  肖劲光当时就应道:“在大革命时期,我们领教过他的流氓手段。”

  但是,中央已经作出决定,毛泽东自己也作出决定。事情就只有照这样去努力了。

  飞机穿过云层,在朗朗晴空平稳行进。飞机上的同志们谁都没吱声,各人想着自己的心事。

  肖劲光的心绪还沉浸在重庆谈判问题上。他想起了毛泽东在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最后那段话,他记得当时毛泽东是笑了一笑才说道:对你们这些赴前线的同志来说,同志们担心我去重庆的安全。蒋介石这个人,我是了解的。

  你们在前方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一些;你们打了胜仗,我谈起来就容易一些;否则,就困难一些。

  肖劲光深感自己和这些上前线的战友们责任重大。

  飞机在太行山的东阳关机场平安降落。

  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刘伯承、邓小平笑着对大家说:“我们是到家了!请大家到家里作客,歇歇脚吧!”

  陈毅风趣地说:“不到你们那儿打扰了,阎锡山已经快找上门去了,你们还是去‘招待’他们吧!”

  由于时间确实紧迫,转道其它地方的中共领导干部在八路军总部略作停留,就上路了。

  从太行山出发,肖劲光、林彪等人按预定计划直奔山东。没有车,也没有马,大家靠两条腿日夜兼程。

  刚到濮阳,情况发生变化。

  中共中央”万万火急”电令:林彪、肖劲光、江华、邓发、李天佑、聂鹤亭等一行原定去山东的同志立即转道东北,执行中央“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方针,与蒋介石抢占东北。

  于是,大家又日夜兼程往北赶。

  秋雨连绵,道路泥泞,一路千辛万苦..

  1945 年秋天的东北,处在一个极其特殊的位置上。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工业交通发达,是一块得天独厚的战略要地。

  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和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日军投降时,由于苏联红军入境作战,此地区基本上由苏联红军代管。根据有关国际会议精神,蒋介石将派人到东北接收。

  但,在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退缩西南一隅,在东北地区,无一兵一卒。

  与此相反,共产党则在那里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在东北也建立了小块的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与东北接合部创立了冀热辽根据地,这是共产党争取东北的极有利的条件。

  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

  8 月下旬,冀热辽军区李运昌所部遵中央、中央军委指示,以部分兵力分三路挺进热河和东北。

  9 月初,进入东北的部队迅速控制锦州和辽西地区。

  9 月6 日,先头部队进驻沈阳,随即分兵辽南、辽东。

  9 月14 日,中央决定建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 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

  9 月19 日,中央决定先后派出十一万部队和两万名干部,尽快进入东北展开工作。这些部队,包括山东军区罗荣桓所部六万余人,新四军黄克诚所部三万五千余人;从其它各部抽调万余人。干部中包括中央委员十人,中央候补委员十人(含中央政治局委员四人)。

  与此同时——

  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用飞机和军舰加紧实施他们抢占东北的计划。

  按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从1945 年9 月开始,到1946 年上半年,将有十四个军、四十一个师、八个交通警察总队约五十四万人由西南大后方出运,抵达东北、华北各地。

  一架架飞机在西南、东北之间昼夜飞行。

  一艘艘军舰顺长江东进后,又沿海岸线北上。

  一场争夺东北的硬仗,在和平涛声里悄悄演进。

  1945 年10 月。沈阳。

  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成立。林彪任司令员;彭真、罗荣桓任政治委员,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任副司令员;肖劲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伍修权任副参谋长。

  自治军总部会议室。

  政治委员彭真主持会议,讨论研究东北自治军发展方针。

  “占领大城市当然好。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即将出现困难。按照‘中苏友好条约’的规定,和蒋介石目前的合法地位,东北地区,蒋介石绝不会放弃。只要蒋介石不放弃东北,他就要城市,他就要设法占领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这一点。我们要有思想准备。”罗荣桓在会上反复说明。

  程子华却不以为然:“蒋介石是要来争的,但,我们先入为主,只要我们站稳立住,蒋介石再来也迟了。何况重庆谈判已经对蒋介石的行为采取了一些限制。我认为,既占住了,就要努力站住。”

  两人各执一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肖劲光坐在会议桌前,久久没有吭声。

  “肖参谋长,你的意见呢?”彭真见肖劲光一直没发言,提示道。

  肖劲光清了清嗓子,说:“最近,我听了一些汇报,但都是听的,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具体。所以,说不出什么具体意见。但是,有两点,我想是很重要的。一是我们必须有各种各样的打算和准备,要争取在城市站住。站不住呢?要想到这一步。第二,近期内,我想,我们的工作还是应该以摘果子为主。人、财、物对我们今后的斗争十分重要。同时,我主张把这些果实,不要故在是非之地。即使今后我们在沈阳站住了,把那些东西搬去搬来,吃点亏,心里踏实。”

  肖劲光的这一段陈述,对一直争论不休的沈阳会议,算一点收获。

  最后,林彪讲话:“军队的整编问题、整顿问题,请肖参谋长刻日着手。

  至多十二月初见效。届时请将报告送上。”彭真把会议讨论情况总结之后,说道:“时间太急,许多事要一边想,一边研讨,一边着手于。”

  会议开得热烈、紧张,短小精悍。尽管没完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但交流了思想,为大家深化对东北问题的认识理了一些头绪,为目前的工作拓展了一些思路。

  当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成立并召开总部会议时,蒋介石任命的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和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也正在秦皇岛召开会议。

  杜聿明就东北战事的设想说得绘声绘色:“到近日止,我军已占领哈尔滨、长春等重要城市。不日内即可用两个军的兵力先从山海关打进来,以击灭东北地区的共军,稳定东北大局。接着,我们可以沿平宁路向北作平推式前进,占领绥中、兴城、锦西、葫芦岛等地。然后,展开攻击,打破林彪脐身东北的美梦。”

  熊式辉说道:“东北战场既是一场军事战争,更是一场政治战争。中共派彭真、陈云到这里来,显然是和我们打政治仗,”熊式辉一边说,一边还用手指叩着桌子,尽力引起这些迷信打仗的同僚和属下的重视,“我们一定要争取苏联人的支持,做好战争以及各个方面的准备,不要去急于打一两个胜仗。”

  杜聿明等人显然不满意熊式辉的讲话,但又不便于明说,于是,便拿出手帕在那儿使劲掏鼻子。

  熊式辉继续鼓吹:“沈阳,林彪是坐不久的,美国人和苏联人有协议的嘛,你不打他,他也要走。再说,那几个土包子,也管理不了这些大城市。

  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它管好,要把哈尔滨管好,要把长春管好,要把沈阳管好。管好了,共军。自然就失败了..”

  东北的军政联席会议结束了。

  杜聿明说:没空说闲话。

  熊式辉讲:瞎忙乎是没有用的。

  东北的十一月,冰天雪地。

  肖劲光在零下40 度的严寒中一个一个军区跑,一个一个部队跑,一块一块根据地跑。他手中的那个小笔记本都记满了。这一次他干脆找了一个大的。

  来到长春,周保中、陈正人将肖劲光迎进屋里:“参谋长,你这南方人,还行不?”

  “行不行,我都要来嘛,来听听你们的意见,来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

  肖劲光一面脱下大衣,一边说。

  “许多人要求坚守长春,还有人提出要与长春共存亡。大家的情绪很高呵!”周保中汇报说。

  肖劲光坐在一张桌子旁边,端起了勤务员递过的一杯茶:“听说国民党已经派人来了,怎么样?”

  “国民党来了四五百人,大多是行政人员和警察之类。这倒不足为虑。”

  “那,你看什么事情值得考虑呢?”肖劲光问。

  “长春城内,我军无主力,仅有刘健民同志的工人纠察队和其它一些收编的部队。斗争一尖锐,还不一定靠得住。”

  肖劲光一边听,还一边记:“那,长春外围呢?”

  “外围九台有杨振华千余人,公主岭有苏梅千把人,伊通有余克同志千把人,亦显力量不足呵。”

  周保中说完,陈正人又接着道:“最要命的还是部队没有战斗力。刚收编的部队武器好,但素质极差;原有的老部队,素质好,武器却又是当年打游击的老套筒。”

  肖劲光抬起头,停住笔问道:“我到安东,肖华向我反映,国民党地下势力,伪、满、日的散军、警察、特务十分猖獗,你们这里怎么样?”

  “长春比安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问题也确实不能忽视了。”陈正人答道。

  肖劲光的钢笔刷刷飞走,笔记本越来越厚,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接着,肖劲光又分别到了锦州、四平以及南满各地。基本掌握了情况。

  他觉得自己现在似乎有了发言权。

  11 月下旬,肖劲光又回到沈阳。

  夜,已经很深了,肖劲光全无睡意,他将两个笔记本翻过去了,又翻过来。他要迅速地,完全地理清思路。

  几个通宵,肖劲光关于东北工作的几点建议出来了,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东北的战争将是比较长期的、残酷的、较大规模的,以运动战为主的战争。我们在兵力部署上、兵力组成上、交通运输的掌握上、兵源物资的补充上,以及后方建设诸问题上,都要适应这一战略要求。

  二,关于兵力部署,完全同意东北局在南满组成两个战线的决定。根据敌我态势的变化发展,南满将有可能展开激烈争夺战!在南满组成两个战线,对阻滞敌人进攻,对我们争取东北有战略意义。因此,我建议,东南满主力目前拟应集结于辽阳、辽中一带,同时将沟帮子到营口一线的铁路彻底破坏,以策应西南方面的作战。

  三,在部队编组上,东北有些改编过来的部队,不仅没有战斗力,而且本身巩固都成问题。像抚顺独立旅,全是散兵游勇编成,不能作主力部队使用。而像三五九旅这样的老部队,又长期无兵源补充。因此,近期原则上要用没有战斗力的部队去扩大、充实老部队,同时划定主力部队的扩兵地区,扶植地方武装。目前成立正规兵团的时机尚未成熟。

  四,对东北交通运输的掌握上,是关于军事成败的一个大问题。有了运输力量,一个师则可当几个师用,没有运输力量,几个师只能起一个师的作用。许多铁路支线,没统一管理,有许多地方指挥不灵。如,梅河口这个枢纽站,车头、车辆都调不动,一个连长在那里说了算。因此,必须统一运输工作,清查车辆、修整铁路,进行有计划的运输工作。

  五,关于大后方的建设问题。就目前现状看,各部队都收集了许多日伪遗弃的资财,都零乱地分散于各地,如不立即加强管理,集中于大后方,有计划的分配使用,将造成极大的流失和浪费。应该在延吉、牡丹江、佳木斯、北安、通辽等地聚集物资,恢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

  肖劲光把报告写好后,和部队编组,整训计划一起交给了林彪。

  东北局对报告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之后,向中央作了报告。

  沈阳。彭真住处。

  “来来来,坐坐坐!”当肖劲光踏进彭真住处小客厅时,彭真一面热情招呼,一边亲自给肖劲光倒茶,“肖参谋长,你的报告写得好哇。我们有的同志就是转不过弯来。只知道目前兵力还有点优势,主张和敌人拼大城市。

  他们就不考虑军事上的优势在短时期内会有一个回落,因为国民党在不断增兵啊!所以,你说的关于后方建设问题很重要,的确比打一两个胜仗重要呵!”

  肖劲光喝了一口茶:“我写那些,供东北局决策时参考参考,是对是错还很难说呢!”

  “唉——,对对对!我们将报告报中央之后,中央已经回电,你看这一段。”彭真将一张电丈递给肖劲光。肖劲光拿起电文,认真阅读了其中一段:

  请你们注意东北长期、永久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在通化、延寿、宁安、东宁、密山、穆宁、佳木斯、嫩江、黑江、洮南、开鲁等地区,必须派必要的老部队和干部去开辟工作,建立工业,组织与训练军队,开办学校,以便能够源源供给前线,有如汉高祖之汉中。只有这一计划的成功,我在东北的斗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目前你们的部队和干部集中在南满长春路附近工作是对的。但必须同时加强长春路两边深远后方的工作,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肖劲光读完电报,轻轻将电文放回桌上。

  “肖劲光同志,除了林彪司令员上次给你布置的抓军队整编整训工作外,我们还请你把后方建设的工作抓起来。”彭真看着肖劲光说道。

  “后方建设工作?”肖劲光希望彭真说得具体一点。彭真说:“是啊,根据你的报告内容,你对这方面的工作认识很高,同时也很熟悉情况,是最合适的人选啦!”初进东北之时,政务工作人才比军事人才更缺少,这是实情。所以,彭真读了肖劲光的报告之后,很希望肖劲光能帮他一把,甚至今后干脆做政务领导工作。

  肖劲光二话没说。只要是党组织安排的工作,他从没挑挑拣拣过。

  1945 年11 月16 日,国民党军攻占东北人民自治军驻守的沈阳。

  1946 年3 月,苏联军队开始北撤回国。国民党军进驻沈阳。

  3 月27 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军集中五个军,十一个师的兵力,南向本溪, 北向四平发动猛烈进攻。

  5 月19 日,国民党军攻占四平。

  5 月23 日,国民党军侵占长春,并逐步控制松花江以南地区。

  6 月6 日,国共两党达成停战十五天协议。

  东北斗争,错综复杂。国共双方皆不遗余力。紧张和某种忙乱是这个时期东北斗争的一大特色。

  肖劲光每天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

  上午要审阅某一部队的整训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

  随后,得参加地方工作的某一会议。

  中午,军区的某一负责人要来借空汇报工作。

  下午,要检查弹药资财的运输、分配、隐蔽情况。

  接着,某正在恢复的军事工业设备不足,原料缺乏,技术人员急需到位,请肖劲光及时解决。

  晚上,某收编不久的部队成建制地反水,请参谋长采取断然措施。

  夜,已经深了。肖劲光还要向彭真,向林彪汇报工作,请求指示。

  夜到更深处,肖劲光还伏在桌上安排明天的日程,思考处理那些事情的政策、原则、方法、措施。

  上床时,已经后半夜多一会了。

  1946 年6 月,国民党蒋介石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蒋介石声称:只需三到六个月就可以取得胜利。

  参谋总长陈诚吹嘘:“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整个解决”中共领导的军队。

  国民党采取的方针是:以八个整编师又两个旅,约二十二万人,围攻中原解放区;以五十八个旅约四十六万人,进攻华东解放区;以二十八个旅约二十五万人,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以三十八个师约二十六万人进攻晋察冀、晋绥解放区;以十六个师约十六万人,再次进攻东北解放区;以十九个旅约十五万五千万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以九个旅七万五千人,进攻广东各游击区及海南岛解放区。

  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部署是:以华东战场为重点,由南向北推进,以图稳定江南,确保华北,尔后转用兵力,夺取东北。

  东北地区,在停战四个月以后,国民党又重新在南满拉开战幕。

  蒋介石亲飞沈阳。

  夏日的午后,即使在东北,也还是热气逼人。加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紧张与不安,人的情绪就往往容易失控。

  上午,上飞机时,蒋介石的心情还是阳光灿烂。特别是一想到中原即将得手,人便有腾云驾雾之感。可一到沈阳,顿感心绪不宁,总觉得一块半生不熟的肥肉含在口里,叫他吞也难,吐也难。

  熊式辉刚来汇报时,无头无尾地被他骂了一顿。熊式辉一走,他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

  直到杜聿明进来好一会后,他才渐渐稳定情绪。

  “南攻北守,首先是南攻得手。南满打不下来,北满也是守不住的。林彪我是知道他的,他会和你兜圈子,把你转晕了,他再下手。——你不要上当。”蒋介石尽力使自己心乎气和一些。

  杜聿明见蒋介石阴转多云,才又说:“四平之所以让共军久守,主要由于情报不准,没料共军设有坚固的防线,我逐渐增兵,让共军有缓兵抵抗之力。倘兵力一次到位,我们就不可能付出过分的代价。”

  蒋介石把眼睛望着前面的天花板,慢慢地说:“是的——,是的。这次兵出南满,一定要牛刀杀鸡。”

  “聿明明白。”

  “铁路的破坏,对你十分不利。”蒋介石似乎累了,“要把铁路修护好!

  你去吧,你去吧。”

  杜聿明本想还说说熊式辉不与配合之事,见蒋已无心再听,便欲言又止地告退了。

  蒋介石仍然坐在那张椅子上,仰着头,闭着眼,神情木然如一尊木雕。

  1946 年11 月。临江。辽东(也称南满军区)军区司令部。

  “等你们都等了整整一个月了。真把我们急死了。”原辽东军区负责人肖华一面把肖劲光和陈云迎进门来,一面说。

  “能来就谢天谢地了。”肖劲光说,“半路上差点儿就见了马克思。”

  陈云一边坐下,一边随口说道:“险啦,险啦!离死神只差两米!”

  肖劲光和陈云于上月就出发了,在宁安,火车遇险,给耽搁了。

  这次肖劲光出任辽东军区司令员,陈云出任辽东军区政治委员,是他们俩自己请缨出征的。此前,陈云已任辽东分局书记,此职未变。

  当肖华听说火车在宁安只差两米与另一辆货车相撞,连声叫险,然后说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但愿如此喽!”众人一片欢笑。

  陈云话锋一转,切人正题:“国民党‘先南后北’,你这儿首当其冲呵。”

  “听说杜聿明重兵压境,你们有何打算?”肖劲光接着问道。

  肖华想了一想,简洁地说:“由于局势十分严峻,南满主力部队已经作了必要时撤过松花江,与北满主力会合的准备。”

  肖劲光听后没吱声。

  陈云问道:“那其它准备呢?”

  “这几天各种各样的意见都有,正盼你们来,才好拍板呢。”

  陈云和肖劲光感到事情比想像的还要严重得多。

  辽东军区作战室。

  肖劲光正在听取例行的敌情汇报。

  “敌人已集中8 个师的兵力,从宽桓、通辑、梅河口三个方向包抄过来。

  前峰已达通化。”作战科长岳天培汇报说。

  “作战迎敌方案呢?”肖劲光问道。

  岳天培拿出两叠文稿纸,说:“这是防御方案,这是撤退方案。”

  “撤退方案?”肖劲光重复了一句,便拿起撤退方案翻起来。

  岳天培在一旁解释道:“第一步撤至长白山。三纵、四纵然后转向松花江,地方部队留在长白山打游击。我已派张参谋踏勘地形。转移所需爬犁已经准备好..”

  肖劲光一声没吭。他还需要了解情况。

  接连两天,肖劲光分别跑遍了各个部队,分别找了江华、程世才、韩先楚等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迫上心头:许多人都准备撤出南满。困难也的确太大:部队一缺武器弹药,二缺冬衣棉被,三缺医药器械。

  更重要的是,肖劲光所到之处,似乎都缺了士气,缺了斗志,这叫肖劲光最忧心。

  第三天,肖劲光踏着没膝的雪,来到拐磨子指挥所。他听张参谋说过,这里有个独立七师,是以三五九旅的一部分骨干扩编的。当时许多部队哗变、逃跑,这个师始终没有动摇过。

  肖劲光走进指挥所,对一位参谋人员说:“请你们师长来一下。”

  参谋人员连忙拿起电话。

  不一会,师长彭龙飞快马加鞭,披冰戴雪,一身寒气,来到指挥所。

  “报告!”彭龙飞的声音有些发颤。

  肖劲光站起来,握着彭龙飞冻得发紫的双手:“彭师长,你辛苦了。”

  彭龙飞咬住牙,极力控制着身体的抖动。

  “来来,坐下烤烤火吧!”肖劲光一边坐下一边问,“部队没发大衣吗?”

  彭龙飞低头不语。

  肖劲光看着彭龙飞一件破棉祆,一顶破棉帽,脖子上是一条毛巾,脚上是一双靰鞡鞋。

  肖劲光一阵难受,自言自语道:“一个师长都这样,问题是严重了啊!”

  彭龙飞“哇”地一声哭了。

  一个男人的哭声,使肖劲光深为震惊。

  “司令员!”彭龙飞挽起裤管,腿上缠着一层靰鞡草,“部队百分之三十的人没棉衣,百分之八十的人没棉裤啊!”

  肖劲光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张参谋,”但声音还是显得沙哑,“你现在就回军区,到管理处取五十万元北海票。连夜给彭师长送来。”

  张参谋即刻出门,飞身上马。

  肖劲光这才回头说:“要咬牙挺住,我们还要准备打仗。”

  “司令员,这就对了!”一提打仗,彭龙飞又脸带生气,“只有打仗,打了胜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呀!”

  肖劲光回到司令部。

  这一夜,他几乎没有睡着。彭龙飞的样子老是在他眼前晃动。多么好的部队呀,天底下哪有这么能吃昔耐劳的官兵!

  1946 年12 月13 日,毛泽东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给林彪发电,内容如下:

  林,并告东北局:

  七日电悉。在目前情况下暂取守势,力求拖延敌对北满之进攻,并准备迎击敌之进攻部署甚妥。南满方面应集中主力各个歼敌,收复失地,于拖延敌对北满进攻必有帮助。

  军 委

  十三日

  林彪接到电文后,一言没发。好一会后,指示身旁人员:“告诉肖劲光,南满不能撤!”

  等电文稿送出去之后,才有人说话。

  林彪将中央的电报递给身旁的工作人员:“转告东北局。”说完,又自顾自回到地图前。

  七道江。会议室。

  肖劲光正在主持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

  肖劲光开宗明义:“今天请大家看,我只有一句话,这就是中央和东北局指示我们,一定要在南满坚持。如何坚持,大家出主意,想办法。”

  “拿什么坚持呀?”沉默了好一会后,不知谁这样小声嘀咕了一句。

  肖劲光又说:“局势确实很严重,万分严重!这种局势若不尽快改变,部队要垮,整个东北也要垮。怎样才能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呢?彭龙飞师长说得好,只有打仗,打胜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撤退了,没有棉衣的还是没有棉衣,没有医药的还是没有医药。同志们..”

  肖劲光说完,下面开始小声议论。

  程世才是个直筒子,他大声道:“打,拿什么打呀?再打下去,我怕要到鸭绿江喝水了。敌人数倍于我们的兵力呀!”

  “是呀,环境太险恶了。再拼下去,这点本钱怕拼光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呵!”顿时,这种意见占了多数。

  “长白山地形狭窄,我大兵团作战没有回旋余地。”“撤过松花江,与北满主力汇合,可以保存实力,日后再打回来。”

  会议开了一整天。

  肖劲光宣布体会,明日接着讨论。

  当晚肖劲光又找了许多人谈话,给他们分析坚持南满的条件,并讲明坚持南满与确保北满的关系。

  第二天。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肖劲光决定,第三天会议继续开。

  第三天。

  大家早早来到会议室。

  开始讨论不一会,作战科长岳天培飞马来报:“敌人约两个师的兵力,已启程向梅口河、辑安进犯。”

  肖劲光一时沉默不语。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

  肖劲光的心情的确很复杂。坚持南满,事关全局。但一时间,这个意见又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本想通过讨论,慢慢引导,解决大家的思想问题,却不料军情如此紧急。怎么办呢?肖劲光在审慎思考。

  两分钟后,肖劲光宣布:“三纵,四纵的各位师长、马上返回,作好迎敌作战准备。政治委员留下,带回决议。”然后肖劲光对参加会议做记录的张参谋道,“给陈云同志挂电话,请他作出最后决定!”

  张参谋应声而去。

  各位师长纷纷出门。

  晚上,陈云来了。陈云是躺在担架上来的。本来,这次会议,肖劲光是请陈云参加的。但当时陈云正在发烧,身体很虚弱。所以,陈云给了句话,“无论如何我们要坚持南满。具体工作你就大胆做吧!”就没有来参加会议。

  没想到事情紧急,他又只好如此了。

  当晚,陈云开始和各政治委员谈话。

  在斗争的关键时刻,陈云拍板了。他要求各位政治委员回去,切实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军事干部的思想工作。

  由此开始,一场威武壮烈的南满斗争活剧上演了。

  肖劲光宣布了此次作战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这就是: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彼此呼应,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密切配合。

  临江。辽东军区司令部。

  肖劲光正伏在地图上;认真思考着这场战斗的细节。

  作战科长岳天培匆匆进来:“报告!”

  肖劲光头也没抬:“去请肖副司令!”

  不一会,肖华来了。其他人也都到了。

  “请大家来,不是开会,是议一议这场战斗或者叫战役的所有细节。在目前极为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吃不起亏呀,只能万无一失。”肖劲光说道:

  “下面再请天培同志介绍一下敌情。”

  岳天培介绍道:“敌人有五个师的兵力,由郑洞国指挥,向我临江地区发动第一次攻击。敌人的具体兵力部署是:以第五十二军的两个师攻占辑安,有第九十一师协同作战;五十二军的第一九五师一部由通化向临江方向佯攻,主力则向六道沟方向进攻,企图在九十一师的协同配合下歼我主力于八道江一带:新一军第三十师八十八团和第六十军暂二十师一个营向临江佯攻:十四师主力集结于灌水作预备队;新二十二师在梅河、柳河进行清剿监视。另外,敌还有企图,完成对通辑铁路线的封锁,然后,向临江合围。”

  肖劲光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我必须先有一支部队跳出敌人的封锁圈,像一把锋利的钢刀,出敌不意地直插敌后,在安奉线两侧地区展开,从总体上打乱敌人的部署。”

  “我建议,由四纵整个跳出去。跳出去要神不知鬼不觉,充其量让敌以为我是小股穿插。然后出其不意突然采取爆发方式展开,最好能同时打掉敌人的数个乃至十数个据点,然后,佯奔敌人纵深,迫使敌二十二师和九十一师回调,这样内线作战的三纵和其它部队就主动了。”肖华讲得紧凑,逻辑性强,才华横溢。

  肖劲光和肖华在中央根据地就相互认识。当年肖劲光在红五军团当政治委员时,十九岁的少共国际师师长肖华就十分著名。他活跃,好动,思维敏捷,敢打敢拼。但他的文韬武略常常被脸上的稚气所掩盖,使人觉得他太年轻。其实,他已经是老资格的军队高级指挥员了。

  江华补充说:“四纵从跳开始,到实施战略打击,这个时间很重要。早了,敌人可能回身与我们分兵作战,迟了,内线作故压力太大以防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紧接着,参谋处、作战科等有关人员纷纷参加讨论。

  最后,肖劲光一拍桌面:“好!不就是五个师吗,五块石头,我们也要把他咬碎,吞下去。”

  在肖劲光说这话的时候,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杀气腾腾,挥三面重兵以绝对优势兵力,向临江地区包围过来。

  吃过午饭,肖劲光坐不住了。他要亲自到晚上开始行动的四纵看看,给指战员们说说话,鼓鼓劲,他知道四纵的成功是南满成功的关键。

  来到部队驻地,武器弹药,后勤装备,都已经准备好了。

  肖劲光在胡晋秋的陪同下,来到战士们中间。“大家带多少天的粮食?”

  肖劲光关切地问。本来,会议上决定四纵的同志带二十天的粮食,后来听说,四纵建议少带一些粮食,把不多的口粮,留给内线作战的同志们。是呵,封锁圈内,是什么办法都想不出来的呀!

  胡晋秋答道:“十天!”

  肖劲光沉默了一会,说道:“也就是说你们在第十天之前,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吃饭都成问题了!”

  胡晋秋笑道:“这也叫‘破釜沉舟’嘛!”

  肖劲光很感动。他叮嘱胡晋秋,“今晚部队行动,独立师在辑安方向会有一些配合。你们只管往外跳,一个晚上必须赶一百二十里,然后白天隐蔽休息。然后再摸索前进,三面搜索部队一定要派好,让他们用游击队的服装和方式活动,争取五天时间完成跳跃任务,同时选择好攻击目标,部署好兵力,五天之后来个猛虎下山。”肖劲光边走边说,细心地反复阐明各个细节战略意义和战术要领。

  胡晋秋表示都记住了:“请司令员放心!”

  肖劲光来到战士们中,问:“同志们的信心足不足呵?”

  战士们抢着说:“拔几个据点就有衣服穿了,就有罐头吃了。大伙劲可大啦!”

  还有个战士半真半假地说:“呆在这儿守阵地,还不把我们冻死。这一走路,棉衣问题也就算解决了!”

  肖劲光为战士们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笑了。尽管他笑得有些勉强。

  夜幕开始降临。

  肖劲光和战士们一起吃简单的晚饭。他对大家说:“算是为大家壮行吧!

  祝同志们马到成功。”

  四纵踏着积雪,披着寒风和夜色出发了。

  肖劲光开始亲自筹划和指挥艰苦的内线作战。

  第三纵在肖劲光的直接指挥调度下,在冰天雪地阻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的进攻。肖劲光虽然身经百战,什么样的险仗、恶仗都打过,但这一次他心里确实有一些紧张,有一些不踏实。他毕竟刚来南满十几天,敌我情况还不十分了解,特别是部队的战斗力他还没有把握。尤其是各级指挥员的素质,作战特点,他都心中无数。

  “叫车,今天一起去七师。”肖劲光对作战科长说。

  岳天培转身出去。

  司机高桥很快就把车开过来了。高桥原是日本军队的一个坦克兵,我军解放抚顺时,他主动留下来,为肖劲光开车。他技术过硬,责任心极强,东北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但他总能让车处于良好状态。高桥忠厚老实,有什么事随叫随到,肖劲光十分满意。

  七师是三纵主力,他把内线作战的重头戏放在那里。七师师长邓岳能打能拼,政委李伯秋大学毕业后从戎,精明能干。

  肖劲光来到七师,就往指挥所钻。

  站在地图前,肖劲光反复体味现在的敌我态势。

  邓岳在一旁补充介绍:“敌二师占领辑安之后,一九五师开到了六道门沟,看样子,他是想从协同作战的角色转到唱主角的位置上来。”

  肖劲光频频点头。

  李伯秋在一旁建议道:“司令员,我们能不能出击一下,动一动一九五师。估计四纵同志们近天内应该有大的动作了。”

  肖劲光想了一想:“再等一天时间看看吧。四纵的困难也很多呀..”

  肖劲光的话还役说完。七师作战参谋进来,“报告,据可靠情报,敌九十一师正准备南调,可能马上就要行动。”

  邓岳大叫一声:“好!——四纵出击奏效了。司令员,我们出击,敲了一九五师那个狗娘养的。”

  肖劲光点了点头:“可迅速布置,我马上回司令部弄明情况。在此之前,你们可作试探性接触。”

  肖劲光等人立即上路。

  “高桥,车开快点。”肖劲光催促道。

  车在坎坷的路上行进,够快的了。肖劲光还嫌慢。

  走进司令部,张参谋报告:“司令员,四纵来电,一天一夜内,承桓公路以东地区,被我军收复;八河滩、大清沟以北地区基本被我军占领;现四纵正向清河城、碱厂、赛马等地奔袭。”

  肖劲光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太好了!”

  “另外,敌人已准备调九十一师至桓仁,敌二师停止对我军进攻。”

  “给邓岳发报,敲掉敌一九五师!”肖劲光命令道。

  “还有,”张参谋继续说,“为支持南满斗争,林总命令北满部队一部渡过松花江,南下作战以牵制敌人。”

  半天时间,各地情况同时在肖劲光这里发生变化。肖劲光不由有些激动。

  至少,三纵的压力大大减少。另外,肖劲光相信这句话:变则通,变则有办法,变则有机会。

  邓岳率七师突然出击,直奔敌一九五师。

  敌九十一师南调后,一九五师本来不敢进击。现遇到邓岳主力反击,不知如何是好。赶紧请示郑洞国。郑洞国是狡猾的,他知道围攻临江,到此已经基本被瓦解,于是,急命一九五师后撤。

  邓岳率兵一口气追了上百里,只是咬住了一点点尾巴。

  当邓岳向肖劲光报告战况的时候。一个奇妙的机会让肖劲光一下子冒出了一个漂亮的歼敌方案。

  一九五师后撤后,进占辑安的敌二师便失去了协同配合部队。“打掉敌二师。”肖劲光一瞬之间下定决心。

  于是,肖劲光命令:“邓岳率七师就地西折切断通辑线,然后向通化方向运动。四纵主力进攻辑安,使通、辑两地首尾难顾。三纵七师,由杨木桥子向南等待出击,八师集结于天桥山,专等敌二师南调时七、八两师进行夹击。九师向通化方向警戒。”

  作战科迅速将命令发往各部。

  事情真如肖劲光所料。

  当七师向西切断通辑路之后,敌人就乱了阵脚。辑安战火一起,通化之敌一时难以北调。郑国洞只好命二师南调。于是遭到七师、八师中途夹击。

  另有敌五八四团南援至黄沟时,亦被歼灭一个加强营。

  至此,敌人围攻临江的企图完全破产。四纵挺进敌后和三纵通辑线反击战,共克敌据点三十七处,歼敌四千余人。

  保卫临江首战获胜,意义非凡。它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坚定了指战员坚持南满的信心。当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使肖劲光更了解自己的部队。

  1947 年1 月11 日,毛泽东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发电报给林、高、彭。其中谈到南满斗争时说:

  (二)南满四纵二十天敌后作战经验亦指明,只有采取勇敢进攻方针,才是胜敌之道。

  他们还要勇敢一点,要敢于进攻一营、两营驻守之敌而歼灭之,并且每次均一定要准备打援兵①。

  1947 年1 月30 日,杜聿明不甘失败,走马换将,命赵公武指挥,以四个师的兵力第二次进攻临江地区。

  敌五十二军一九五师由通化出动,企图由北迂回六道江,配合敌二师和敌新二十二师直攻临江。取黑虎掏心之势。

  二○七师由新宾到三源浦驰援一九五师,以作机动,成犄角之势。

  暂二十师向金川、濛江地区扫荡。

  临江。

  薄薄夜色中,远山近水已成朦朦胧胧,紧张了一天的人们得以稍微的松弛,临江城开始安静下来。只有那永不停息的江流依然奔腾向前,尽管它流得缓慢,流得波浪不惊,但正因为如此,才给人们一种超越的从容和某种永恒的昭示,给人们无穷的遐想。

  肖劲光站在地图前反复分析敌情。

  陈云走进来:“林总和东北局指示,要我们争取打两个大的歼灭仗,扭转南满的被动局面。你看?”

  “政委呀,身体怎么样?”肖劲光闻声走过来。

  陈云走到地图前:“身体好些了。你这里怎么样?”

  肖劲光转过身去:“这赵公武也太狂了一点嘛!”肖劲光拖过一把椅子,请陈云坐下,“是不是还有情况我们没有弄清?说不准。”

  是呵,战场拼命,斗力斗智,总有自己的道理。肖劲光总觉得赵公武的这一招黑虎掏心太冒失,太没有依据,以致让肖劲光吃不准还有没有别的军情不准。

  陈云想了一想,说:“郑国洞气势汹汹而来,彻底失败而去,杜聿明十分恼火。这次肯定得换一个心狠手辣的才行啊!”

  “他们这样由一九五师孤军深入大穿插,侧后背完全暴露。明显的破绽呀!”肖劲光说。

  陈云看了看地图,说:“我不懂军事。前次中央来电,要我们大胆迂回、大胆包围,力争打两个大歼灭仗。你就放开胆子干嘛!”

  肖劲光沉默着。

  是啊,肖劲光,决非畏首畏尾之人。只是现在情况特殊呵,让大家留在南满就不容易,做了那么多工作才有了一个开头。现在许多人坚持南满的信心仍然不足,稍微的挫折,都有可能使部队动摇信心,垮了土气。虽然中央和东北局都发话,以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代价,在南满坚持,就是胜利,就是对大局的贡献。但肖劲光不能这样对自己说呀!

  陈云见肖劲光沉默,猜透七道江会议在肖劲光的心头还有阴影。这也是① 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三卷,第612 页。

  可以理解的,于是说道:“执行中央坚持南满的决策,我是完全支持你的。

  大多数同志现在也是支持的嘛!不要有什么顾虑。我拍的板,出了问题,我负完全的责任。——劲光同志,我也相信你。”

  肖劲光感激地看了陈云一眼,浅浅地笑了笑。他当然相信陈云。

  陈云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辽东分局书记和辽东军区政委。陈云的话当然是有分量的。

  正在这时,肖华走了进来,显得很兴奋:“政委、司令员,看来机会是来了。一九五师先期出动,周围的确没有配合部队,如果我们抓住他,敌二师、新二十二师赶来增援三五天才到。我们打点阻击,保证有五天时间。五天时间就够了嘛!”肖华说得眉飞色舞。

  陈云看着活跃、才华横溢的肖华,说:“南满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还要准备吃大苦呵。这一点,一定要给同志们讲清楚。胜不骄,败不馁。”

  说到这,陈云又咳嗽起来。

  这一段时间,陈云的身体老是不太好,经常发烧。平常多年是肖劲光往他那儿跑,去请示汇报。今天,天气好,人精神也不错,便主动到这来了。

  也许出来还是太凉,便觉得不对劲,止不住咳嗽起来。

  “政委,你回去吧。我和肖副司令再研究一下。”肖劲光说。

  陈云站起来:“坚持南满是我拍的板。事情就拜托两位喽!”

  肖劲光和肖华送走陈云后,又开始仔细研究敌情,部署战斗。

  北风呼呼,天空有雪花乱舞。这是南满最冷的隆冬季节。

  肖劲光听完岳天培关于敌情通报的汇报,说了一声“好”,然后问道:

  “敌二○七师现在什么位置?”

  “在新宾。”

  “离一九五师多远?”

  “大约两天路程。”岳天墙当然明白肖劲光问话的意思,于是补充道,“四纵如稍作回师,便可到达阻击敌二○七师的位置。至于敌二师、新二十二师,直奔我临江而来,要绕过临江挥师相救起码要四天。”

  “好,机不可失!”肖劲光真有点兴奋,“另要密切注视新二十一师动向。”

  岳天培收起敌情通报资料:“是!”

  肖劲光站起来,用红色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不大不小的圆圈,然后说:

  “走,到高丽城子看地形。”

  岳天培看了看肖劲光,他知道,整个作战方案,司令员已经成竹在胸。

  2 月5 日拂晓,战斗打响。

  爬雪卧冰五个小时的第三纵七、八、九师官兵,如猛虎扑食一般从三面包围了高丽城子。指战员们在厚厚积雪里发起一次又一次的集团冲锋,死死地把敌人压在一块狭长的坡地上。

  肖劲光骑马来到前线指挥所,亲自指挥战斗:“派一个团从中间斜坡攻上去,切断敌人的首尾联系。”

  部队很快钉上去了,尽管没把敌人完全切断,但除了一条狭窄的高地为通道外,敌人在此已无法展开。

  司令部参谋人员赶来报告:“三源浦方向敌二○七师增援部队已经出动。”

  肖劲光简短地答道:“按原计划实施阻击。”说完又投入了指挥眼前的战斗。是的,只要这里的战斗如期进行,并在预定时间内结束,那还真的想他来这里,一锅给煮了。

  也许赵公武已经意识到了他的失误。晚上10 点,敌人放弃奔临江参战的打算,沿来路向通化方向实施突围。

  一经发现敌人意图,肖劲光急忙命令,白天压在那片斜坡上的“钉子”,不惜代价切过去。

  终于,咬住了敌人这段不小的尾巴。敌人被歼二千余人,仓惶而去。

  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肖劲光又命令部队南折,截堵前来增援的二○七师。同时,肖劲光又命令临江左翼部队,急行军向二○七师背面压上去。

  2 月8 日,终于将敌二○七师堵在三源浦附近,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

  敌人自知不是对手,扔下第三团的两个营和保安团跑了。

  第三团的两个营和保安团很快被就地解决。

  赵公武痛声惊呼:“共军在积雪上采用大迂回、大奔袭战法。想不到啊!”

  杜聿明在沈阳直摇头叹惜:“用人不当,用人不当!过在光亭!”

  肖劲光回到临江。临江城到处贴满了庆祝再保临江大捷的标语。

  陈云摆了一桌简单的酒菜,为肖劲光凯旋接风。

  全军上下,一片欢欣鼓舞。

  杜聿明第二次攻打临江失败之后,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经过半个月的调遣运筹,亲统大军五个师,要与肖劲光一较高低。

  杜聿明的兵力部署是:

  第九十一师由四平经梅河口、山城镇进至杨木桥子、太北岔一带,向八道江实施攻击;

  第二师,进至高丽城子,大龙枣沟门一带,与九十一师协同作战;第二十二师经六道沟,占领闹街,向临江和八道沟之间迂回。

  第二十一师住通沟,进行斜向逼迫。

  一九五师剩下的两个团由通化赶来作机动兵力。

  肖劲光反复分析敌情后,决定避开敌人锋芒,不与九十一师、二师、二十二师正面作战,集中力量,长途奔袭,解决由通沟斜向逼迫的二十一师。

  如能顺利得手,再折向南面,抄九十一师的后路。这样,战士们虽然多跑点路,但全胜的把握大,出其不意。万一不行,放弃八道江,歼敌一个师,也为大胜。

  2 月18 日,三纵主力七、八、九师两天急行军后,在通沟不远处包围了敌二十一师。一天激战,全歼敌二十一师的两个主力团。

  2 月21 日,又折向南一个急行军,与高丽城子的阻击部队一起,对敌二师发起猛攻。此时辽宁地方部队也配合作战,从四梅一线向北出击。

  2 月22 日,北满部队渡江南下。

  2 月27 日,活动于敌后的四纵捕捉到战机,在宽桓地区得手,拔敌两个据点。

  3 月7 日,北满渡江部队前锋,直逼辉南。敌人被迫回兵长春路。

  肖劲光不失时机,命令部队连续作战,一举收复辉南、金川、柳河、桓仁、辑安五座县城。

  杜聿明羞愧而退。

  四月的松辽平原,春回大地。

  松花江解冻,江水唱起了欢快的歇,哗哗地在大地上跳跃着流淌。

  树梢变成浅绿色,坡地冒出勃勃生机,小动物们开始忙碌起来。

  人们脱下寒冷的冬天强加给大家的累赘,一抖冬日里不得要领的拘束和抑郁,在阳光明媚的春的气息舒展冬藏的折皱。

  要不是因为战争,该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呀!

  然而,战争的乌云始终压在人们的心头,每一张脸上都有战云密布。

  杜聿明虽三遭惨败,仍不死心。与此相反,莫名其妙的失败仿佛挑起了他那种作为军人的征服性欲望。经过一个多月的重新调度,他杜聿明又决定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似乎来得从容一些,来得有把握一些,因为他因此而吃过苦头,因此而丢过面子。

  晚上,杜聿明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细细盘算。十一个师,该够了吧。按实力计算,足足有七个整编师的配备,近十万人。他肖劲光不就四个师,全是铁也才两三万人嘛。

  夫人下楼来催杜聿明去休息。他说还想坐一会。夫人无奈,就势在身边坐下。

  他感叹了一句:“打不下南满,我睡不着呵!”

  夫人巧言劝了几句。

  杜聿明只是摇头不语。

  本来呀!他杜聿明出征前,委员长曾经拍着肩膀说:“光亭老弟,东北战事就拜托给你了!交给熊式辉,我不放心!”

  然而,真没料到碰上个肖劲光,拉不直,弯不弓,咬不碎,打不烂。除此,还损兵折将,他怎么能不着急呢?

  肖劲光比杜聿明更急。

  无论从哪方面看,形势都是如此严峻。

  肖劲光本来已经脱衣服上床了。但是,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索兴披上衣服坐起来。

  到南满工作的这几个月,他心里确实不太踏实。开始,是不了解情况,心里不踏实,硬着头皮往前闯。结果,还真闯过来了。

  现在,是深入了解情况之后的不踏实。是啊,敌人十一个师的兵力,近十万人,而且兵种齐全。而自己呢,才四个师(四纵两个师一直在敌后活动),每个师也就五六千人。虽然春天来了,不像刚开始到这里,部队连衣服都成问题,但武器装备还是十分落后呵。

  这仗怎么打呢?

  他坐在床上,反复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战史,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点启示。他特别对赣南斗争作了回忆。但时间、空间都不一样啊。

  特别是对手不一样。那时候的卢新铭、卢兴邦是土匪,钟绍奎团匪出身,就一个张贞,那算什么玩艺。杜聿明是谁,尤其是现在的十万部队,不是当年可比的呀。

  想着、想着,他干脆从床上下来,在房子里走动起来。

  他想到,该从哪里入手呢?

  夜已经太深了。万籁皆静。他努力理顺自己的思路。他想到了:首先要统一思想。对,这是头等重要的事。这件事不解决,其它无从谈起。他把军区领导人一个个在脑海过了一遍:肖华、程世才、吴克华、唐凯、沙克等等,都是党多年培育出来的好同志。但在具体问题上的分歧总是难以避免的。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方式方法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最后,他想到陈云。

  他是自愿请缨和陈云来南满的。

  来后十几天,就碰到郑洞国攻打临江。陈云在最困难的时候,支持了他,他常常为此感动不已。陈云那句“我是来拍板的”时常在他耳边响起。正因为有了陈云的拍板,才有了坚持南满这几个月的胜利。

  显然,这一次还得找陈云。他需要这种来自权威的,来自同志间信任和理解的支持。

  想到这里,肖劲光那张方方正正的脸,又充满了坚毅和自信的光辉。

  短暂的极度兴奋之后,睡意袭来。

  肖劲光看了看钟,深夜两点了。

  作战室一连几天高速运转。

  肖华忙得团团转。肖劲光正在进行艰难的决策。整个工作基本上就由他顶着。幸而他年纪轻,身体好,天生的乐观,好动。累了,倒头躺一会;饿了,抓起东西就吃。一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被打发了。

  现在已近午夜。肖华又感到一阵饥饿袭来。他隔窗望过去,机要科还灯火通明。

  肖华抬脚直奔机要科:“小唐,来点吃的吧,好饿哟!”机要科由于通宵有人值班,所以每天半夜都有点“夜宵”,肖华是这里的常客。

  “虾酱豆腐,大■饼子,吃不吃?”机要员小唐说。

  “真饿的人,什么不吃呀,所谓‘饥不择食’嘛!”肖华说着,已经伸手拿起饼子往口里送。

  “栾科长,给东北局的电报发了没有?”门帘一动,肖劲光走了进来。

  众人都站起来。

  栾科长答道:“司令员,已经发了。”

  肖华仍然坐在那儿大嚼大吃。他见肖劲光走过来,便说:“司令员,来点吧,好香哟!”

  肖劲光看着这位比自己小十四岁的小首长,差点笑起来:“你吃吧,我吃了你吃什么!”

  肖华真地掰了一块递过来。

  肖劲光婉拒了。他总是这样方方正正。

  “栾科长,东北局如有回电,随时送我。”肖劲光交待完这句话,和肖华打了个招呼就出去了。

  机要室里又热闹起来。

  肖华副司令的笑声最响。

  中共辽东分局会议室。

  陈云主持召开分局军直干部会议。

  会议首先讨论分析了战争的形势和任务。

  显然,形势极其严峻。杜聿明恼羞成怒而来,兵力数倍于我方。如果撤吧,中央要求坚持南满。打吧,显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怎么办?

  肖劲光作了题为“树立坚持南满军事斗争的正确思想”的报告,针对部队的思想状况,他讲了如下三个问题:

  (一)胜利与牺牲。他说伤亡有两种,一种不应该出现的伤亡,那是无谓的牺牲;一种是胜利的伤亡,付出必要的一定的代价,是为了换取更大的胜利,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胜利。他还指出,付出牺牲不是鲁莽,不是不讲战术。他强调,从战术上,必须爱护一兵一卒,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

  (二)啃骨头与吃肉。他说,一个战役,或者战斗,没有几个啃骨头的硬仗,不经过几个反复的冲杀,是不能实现其目标的。啃骨头是战役战斗中的关键,作用大,影响全局。部队必须有啃骨头的精神。

  (三)胜利与疲劳。不怕疲劳的连续作战才能争取恢复疲劳的时间。否则,错过胜利的机会,让敌人存在,就会延长战争的进程,增加疲劳的时间和程度。

  (四)奖与罚。他说战争是对干部品质最确切可靠的检验,是评定和选拔干部的标准。凡是积极努力、坚决勇敢顽强指挥作战的就奖,否则就罚。

  另外,他还谈到了战术技术和思想政治工作,军队与群众的关系等问题。

  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无论多么残酷,多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南满。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最后,陈云特别指出:“要准备打大仗、恶仗、硬仗。要准备付出四分之三,甚至五分之四的代价,只要有利于全局,南满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说到这儿,陈云看了看每一位指战员,说:“作出这个决定,有没有人后悔的呀?——不后悔就要准备承担责任啊!”

  程世才首先表态:“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肖华接着说:“就这样决定了。”

  吴克华说:“同意!”

  所有的人都逐一表态。

  “好,我们也学上海交易所的规矩,”陈云一拍桌子,“那就成交了,呵!”

  吃过晚饭,肖劲光找到程世才,征求关于这场恶仗如何打的看法。

  程世才快人快语:“这种仗,首先要放得开,舍得拼。一拼就说不准拼出一条路来了。”

  “那也得拼敌人的弱点啊!”肖劲光说。

  程世才则不以为然:“敌人兵力如此强大,吃一个营,一个团,没用,截掉他的尾巴,他回头还咬人。”

  肖劲光问:“那你的意思是..”

  “要我说,先用二分之一的人拼上去,拼掉他一个师。我们还有一万多人。但杜聿明不知道啊,他只知道自己一开始就掉了一个师,那还有什么戏。

  说不准一下子把他唬住了。”

  肖劲光边听,边琢磨:这杆炮筒子,还真能想,虽然是险招,但也有险的道理。

  程世才接着说:“我们还必须占个先字。先敌展开,先敌占领阵地,先敌进攻。”

  “你看打敌人哪个师,效果最好?”肖劲光问。

  “以我之见,就打敌八十九师。八十九师是从热河新调来的,气焰嚣张,装备也强,能把他拼干净,我想杜聿明会吓一大跳,其它各部心也就虚了。”

  肖劲光思考着。

  随后,他们俩反复研究了这种险招的各个细节。

  从程世才那里回来,已经很晚了。肖劲光又将这种想法,向陈云作了汇报。

  “你以为呢?”陈云问肖劲光。

  “我以为可行。”肖劲光说得毫不拖泥带水。

  陈云盯着肖劲光:“那我就支持你。”

  两双眼睛汇在一起好久,好久。

  辽东军区会议室。

  肖劲光正在具体部署兵力。三纵七、八、十师的领导基本上都在。

  肖劲光说:“这场硬仗,我们叫它捉蛇先捉头,只要我们能把头抓住,敌人就失去了锐气,乱了方寸,就会给我们创造机会。”

  众人在认真听,仔细领会。

  肖劲光两大步,走到地图前,说:“七师一团,迂回到敌背后,在红石碰子的后面,占领那一片树林高地,切断敌人退路,战至一兵一卒。八师一团,抢占歪头砬子阵地,人在阵地在。八师主力和十师,由东向西进攻敌八十九师的主阵地红石砬子。动作要猛,要狠,当然既不能怕牺牲,也要讲战术。除此之外,让九师协同作战,主要是控制湾口镇,准备阻击最近的敌二十二师。与正面攻击部队作适当呼应。”

  肖劲光说完,又回到位置上:“敌我兵力一比一点四,狭路相逢勇者胜。”

  肖华接口道:“八师主力和十师,必须大兵团向纵深发展,义无反顾,因为我们没有退路了。各位明白吗?”

  八师师长左叶、十师师长江发点头:“明白!”

  程世才又接着说:“必要的时候,你们要准备拼掉。一定要在天亮之前攻入纵深,在敌人肚子里展开,让他方寸全乱。到这时候,天亮了,你们就有办法了。你们要知道,兵败如山倒。你们把他推倒了,事情就好办了。”

  随后,大家又仔细研究了细节问题。

  最后,肖劲光宣布:“部队晚饭后出发,凌晨四点所有的部队都要达到指定位置。五点半展开攻击。——我再重复一遍,突击方向一定要打得坚决,不手软。散会。”

  每一个人的心头都有一把火。同时,也都作了拼掉的准备。

  4 月3 日凌晨5 点。红石砬子。

  激烈的枪声、炮声,在黎明前的寂静里骤然响起。担任主攻的八师和十师如拼命三郎一般,借夜色的掩护,成建制地往里冲。敌中间阵地被突破了一个小缺口,成连成连的人往里塞。他们没想自己还能不能退出来,他们只想到干掉一个够本,干掉两个就赚一个。

  敌人被这种战法弄懵了。在黑暗中,有时根本弄不清是自己人,还是对方,糊里糊涂就交待了。天亮的时候,敌人的整个战斗序列被打乱。敌人一时真弄不清“共军”有多少人,是哪个部队。到后来,见了“共军”就投降。

  少数敌军没被打乱,企图退回去,结果被七师一团死死地挡在阵地前。

  战斗到中午就基本结束了。

  清理战场时,才发现,敌人除八十九师外.还有五十四师的一个团。敌我兵力的实际比只有一比一点二。

  仗打完了,肖劲光手里还捏着一把汗。

  程子才看见肖劲光之后,远远地就开始叫唤:“司令员,俘敌七千,缴枪万余..”

  肖劲光点点头,说:“亏了你呀!”

  当然,八师,十师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个小小的缺口,和由此向里面延伸的道路,全由生命和鲜血铺成!

  杜聿明心虚了,胆寒了。

  同时,也因为东北战场的整个失利,他不得不放弃对临江的进攻。

  他感觉到,他对东北局势,已无能为力。

  4 月23 日。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出指示,号召“全军高度集中兵力,坚决放手打击敌人,实行连续攻势作战和规模日益扩大的歼灭战,以根本改变东北战局。”

  至此,东北局势已有根本好转。

  天气一连好多天风和日丽。

  肖劲光、肖华、吴克华、沙克等几个人在参谋处商讨部队总结、整训事宜。

  “四保临江的胜利,为整个东北战略势态的转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吴克华说,“成绩要讲够,使大家开阔眼界,开阔心胸。要好好地召开群英大会,召开庆功大会。把声势造得大一点。”

  “我看哪,”肖华说,“应该把部队整训和大反攻的政治动员结合起来。

  发动广大官兵研究下一个战斗的特点。在防止和克服骄傲情绪的同时,整顿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

  吴克华又把话接过去:“要特别加强组织观念的教育,共产党员要有党性。大家..”

  “好热闹啊!”陈云人未进门,声先到。

  “政委呀!”

  “政委。”

  大家都站起来。

  “政委这段时间气色不错哟。”肖华赶紧拍了拍身旁的一个空椅子,说:

  “来,这是我专门给您留的空座呀!”

  陈云走过去,夸张地点点头:“嗯,还是肖副司令多个心眼。”

  “盐多不坏酱嘛!”

  众人笑了。

  “言归正传吧,部队整训是件大事。同志们都有何高见?”陈云问道。

  “大家随便扯扯。等你定方向呢。”肖劲光说。

  “我看哪,”陈云也不客气,“有这样两句话,不知行不行:认真总结过去,端正思想,增强党性;准备打大仗硬仗,研究战术,苦练技术。大家再凑凑。弄全了,就作为这次整训的指导方针。”

  “唉,到底政委厉害,我们在这瞎扯一通,没个方向。政委几句话都说全了。”肖华在一旁乐道。

  沙克说道:“端正思想太抽象,不如干脆换成增强组织观念。似乎具体一些。”

  肖劲光建议道:“恶仗不能丢,就叫准备打大仗、硬仗、恶仗。你看呢,政委?”

  “嗯!”陈云点点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嘛。这一来就全了。”

  紧接着,大家又你一句,我一句,谈起了关于整训的具体想法。

  时而,有一串串笑声传出来。

  辽东军区作战室。

  肖劲光坐在地图前,仔细思索,反复分析敌情近来的变化。

  四保临江胜利之后,敌人被迫分散龟宿在吉奉线、安奉线一带的大小城镇中。如敌一九五师守通化;新二十二师守新宾、永陵;二○七师守平顶山清河城一带;二师守安奉线;新二十一师守英额门;一八四师守梅河口。另外,有两个营守北山城子,一个工兵团守草市。针对这种情况,程子才建议,敲掉北山城子两个营和草市工兵团。肖劲光积极采纳这个建议。结果,5 月13 日一个通宵,就把这两处守敌完完全全吃掉了。

  这是南满战场,第一次取得了反攻的胜利。

  尽管后来敌人贼心不死,曾派出号称东北战略总预备队的新二十二师向北山城子反攻。但半路之上就被击溃,毙伤被俘人员达千余而逃之夭夭。

  杜聿明由此,结束了他在南满的进攻,开始调整兵力,进行战略防守。

  根据敌我战略上的根本转变,肖劲光一连几天,都在思考,该有大动作了。从哪下手呢?

  “司令员,”肖华风风火火走进来,“机会来了呀。”

  “哦——”肖劲光回过头来。

  肖华几步迈到地图前:“新二十二师被我击溃后调回沈阳铁岭。一九五师退出通化移驻新宾,加上北满主力在怀德歼敌七十一军,紧逼四平。这样一来,驻梅口河、东丰、海龙这一三角地区的一八四师..”

  其实,肖劲光方才也正是在考虑这个问题。这还真叫不谋而合。

  两人稍作商议就拍板定案。

  拍板打归拍板打,怎么打又是一回事。

  肖华主张,每一个地方用一个师,再留一个师作预备队。也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肖劲光觉得应该更稳妥些:“平均使用兵力在绝对优势的条件下,是可以的。但,我们一个师的兵力,比敌人多不了多少。万一哪儿卡壳,出现骑虎难下的局面就难办了。”

  “司令员,”肖华说,“你也太谨慎了。现在总体上敌人处于守势,我们一打,他首先就心虚了。何况我三处同时作战。敌人不大乱,也乱得差不多了。”

  经过反复讨论,肖华放弃了自己的意见:“那行,像你说的这样,似乎稳妥一些。”

  于是,两人开始部署兵力:

  一,十师全部,另配两个炮团攻打梅河口,要充分发挥炮火作用,力求牛刀宰鸡。

  二,七师全部,另配一个炮团攻取东丰。东丰没有纵深的工事,打起来也应该顺手。但东丰成长条形,注意分割。

  三,九师控制海龙之敌,一方面简单设围以张声势,另一方面,担任截击梅河口、东丰两地的残兵败将。

  四,待梅河口和东丰两敌解决之后,再集中三处兵力,迫使海龙敌人投降。

  五,八师为总预备队。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

  林彪坐在地图前,一动不动。宽大的军大衣把他裹得严严实实。他手里拿着毛泽东刚刚发来的电报,脸色木然地沉浸在地图上各种各样的线段和标识里。

  好一会后,他才缓缓地睁开那双处在有为与无为之间的眼睛。

  警卫员给他送来一袋炒黄豆。他用左手抓起几粒往嘴里送。同时,抬起右手又看那份电报。

  电文是这样的——

  林高并告刘朱:

  高卯号电、林辰巧、辰皓两电均悉。出师顺利,甚慰。东北在你们领导之下,改革了土地,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在全国各区中,论经济你们占第一位;就军力论你们占第二位(山东为第一位)。目前,你们以八个师的兵力南进,希望能于夏秋两季解决南满问题。争取秋冬两季向热河、冀东行动一个时期,歼敌十三军、九十二军等部,发动群众,扩大军队。该两区共有人口一千五百万,为将来夺取长春北宁两路,长、沈、平、津四城之条件。夺取两路三城必须准备三个条件:你们已在北满建立强大的根据地,解决了第一个条件;现正向南满作战,估计不久即可解决第二个条件,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

  看到这儿,林彪把电文稿纸放回到了桌子上,顺手又抓了几颗黄豆放进嘴里,使劲嚼了几下,然后冲着旁边的工作人员喊道:“告诉肖劲光,南满应该动一下,难道连个梅河口都不敢打?”

  工作人员应道:“是!”然后转身出门。

  林彪又回过身来,依然如故地坐在地图前,一动不动,宽大的军大衣裹得紧紧的,脸色木然地沉浸在地图上那各种各样的线段和标识里。

  5 月24 日。梅河口。

  十师在包围梅河口之后,分三面发起攻击。强大的炮火,整整轰击了三个多小时,敌人的郊外工事,被打得七零八落。

  上午10 点,攻城部队开始向前推进。

  东、北两个方向,部队一进入郊区就碰到敌人强大的火力阻击。

  原来梅河口的工事比情报所反映的要坚固得多。特别是纵深火力点,从城郊一直到城区,构成许多道防线。我炮火最初摧毁的只是最外围的一圈。

  根据这个情况,肖劲光命令部队暂时停止强攻,继续炮火延伸,尽可能将整个防御工事体系打乱,使敌人的火力失去联络和配合。

  整整一天的炮击。

  夜里,按肖劲光的思路,部队采取小分队摸索穿插的办法,一步一步向城区靠近,一个一个消灭敌人的火力点。

  敌人自恃有坚强的工事,拼命顽抗。一步一步往后退,一道一道防线往后让。

  越与城区靠近,战斗就愈加激烈。

  肖劲光亲到前线指挥所,观察地形,指挥炮火伸延和部队冲锋。由于部队过去没有打攻坚战的经验,所以,思想准备不足。有一些基层指挥员急躁起来,命令部队硬着头皮往里攻,使部队伤亡很大。

  肖劲光了解情况后,立即命令密切注意周围敌人部队的反应和敌情变化,在目前情况下不要急于破城,各部善于火力侦察敌人的火力点。然后利用炮火优势,一点一点地啃。

  仗打了四天五夜。

  5 月28 日,终于攻下了战略重镇梅河口,全歼守敌第一八四师,生俘师长陈开文。

  东丰很快被攻克。

  很快,肖劲光又三方合兵一处,会战海龙。大获全胜。

  这一三角地带的攻克,扫除了南满与北满联系的障碍,打烂了敌人在南满的防御体系。

  沈阳。

  蒋介石从飞机上一下来,脸色就阴沉得怕人。熊式辉率文武官员大气不敢多出。只有杜聿明心头反倒淡然,他在想,也许陈诚会比自己败得更惨。

  “东北战事,出我意料。”蒋介石一边上车,一边说,“我这次来,住在东北行营不走了。”

  熊式辉脸都变色了。

  “林彪是什么?黄埔四期。”上车之后,蒋介石还自言自语,“你们就是不行。”

  这也许是蒋介石的毛病。只要他一急,整个思维就出现一种不规则跳跃。

  许多时候,让别人莫名其妙。

  与蒋介石一同上车的陈诚说:“林彪用兵以诡为长,往往出常人意料。”

  “林彪其人,我是知道的。能拼,能跑。”蒋介石朝后看了一眼陈诚,“其实,光亭不是对手。”

  “杜聿明刚而易折!”陈诚说。

  蒋介石没吭气。

  车在公路上行驶,很快就到了市区。

  陈诚把眼光投向外边,他现在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

  蒋介石又突然发话:“你这次到东北来,要准备打虎。熊式辉不打虎,就叫他下台。”

  陈诚连忙请委员长放心。

  其实,这一点来沈阳之前陈诚就明白。东北地区再易主帅,蒋介石选他这位总参谋长,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他知道自己在蒋介石棋盘上的分量。一个熊式辉都摆不平,那还算陈诚吗?所以,他要委员长放心。

  轿车直奔行营公署。

  蒋介石对东北的战局,企图作最后的挽救。

  果然不出杜聿明所料——

  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指示,东北民主联军于9 月至11 月发动强大的秋季作战攻势。先是由肖劲光率部对北宁路及其两侧地区发起猛烈进攻,以猛虎下山之势,歼灭守备薄弱之敌,诱使沈阳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南调。而后以北满部队在中长路沈阳以北发起攻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国民党军被迫退缩在锦州、沈阳、四平街、长春、吉林等仅占东北面积百分之十四的三十四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陷入极端被动局面。

  到此,陈诚企图以“机动防御”的新花招挽回败局和“六个月恢复优势”的狂言,随风散去。

  美联社发出哀叹:“陈诚也未必比杜聿明高明。”

  11 月底,东北民主联军又发动冬季攻季。蒋介石不得不再用“换马术”, 三移东北战场主帅,委任卫立煌为东北“剿共”总司令。

  但这显然无法挽救其覆灭的下场。冬季攻势结束时,东北敌占区,又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四缩减到了百分之一。

  蒋介石对东北已完全丧失信心。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十一章 兵对兵将对将 北国起苍黄 下一篇:第九章 战倭寇斗敌顽 智勇大周旋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