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茅盾自传

作者:佚名 字数:3838 阅读:279 更新时间:2011/05/09

11 茅盾自传

我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我开始写小说时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是前清秀才,后来从外祖父学中医。外祖父名陈我如,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在杭州、嘉兴、湖州、苏州一带很有名的中医。我的母亲是外祖父的独生女,出嫁前在家塾受过良好的旧文学教育。

我十岁丧父。我进过戊戌维新后在浙江开办新学时设立在乌镇的第一所小学,后来又进过浙江省立第三中学(在湖州),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在嘉兴)以及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3年(17周岁)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当时京师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第一次在上海招生。1916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由亲戚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英文部,后到国文部,又曾参加《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小说月报》半革新时,我曾主持“小说新潮栏”编辑工作。同年11月我任《小说月报》主编,决定全部革新《小说月报》。同年12月底我与朱希祖、周作人(皆当时北大教授)、郑振铎、王统照(当时还在求学)、叶圣陶等12人发起“文学研究会①〔文学研究会〕主张文学为人生的大型文学社团。”,12个发起人中,只我一人是在上海的。《小说月报》原为上海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20世纪初在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文人所盘踞,我主编后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并在《小说月报》上提倡写实主义文学,抨击鸳鸯蝴蝶派,引起他们的怨恨。同时,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守旧派也反对《小说月报》的全部革新。在内外夹攻下,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但仍在商务编译所“打杂”。《小说月报》由郑振铎接编,郑当时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编《儿童世界》。

1923年至1925年,政治活动占用我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工作退居次要之次要。国民党右派召开西山会议〔西山会议〕1925年,国民党老右派邹鲁等在北京西山开会,形成反共的西山会议派。后,恽代英〔恽代英(1895—1931)〕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我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1925年尾,恽代英和我及其他四人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我与恽代英留在广州工作。我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当时毛泽东同志代理宣传部长。1926年中山舰事件〔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蒋介石造谣说共产党人私调中山号军舰要劫持他,以此为借口,大肆进行反共活动。后,毛泽东同志辞去代理部长,我仍回上海。

1926年尾赴武汉。当时北伐军胜利占领武汉,已成立国民政府。我到武汉后,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教官,后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同年7月初,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叛变,我离《民国日报》编辑部,旋即经牯岭①〔牯(gǔ)岭〕在江西庐山。回上海。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通缉一大批人,我亦名在通缉令中。因此,回上海后,即转入地下,以写作谋生。此时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等小说。1928年夏赴日本。

在日本年余,写长篇小说《虹》及《中国神话研究ABC》《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等书,又短篇小说若干。1930年4月初回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此时仍为地下生活,以写作谋生。除参加左联工作外,在左联机关刊物《文学导报》写过反驳国民党喧闹一时的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即民族主义文学,是当时国民党提倡的文学运动。(他们想用此来抵抗左联,欺骗青年)的论文《〈民族主义文艺〉的现形》等。写了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路》,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又速写、论文、杂文若干。曾担任大型文艺刊物《文学》的编委,并与鲁迅发起创办《译文》杂志。1936年初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我曾写文章表示赞助,后来鲁迅同意了胡风提出、冯雪峰赞成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并征求我的意见时,我亦表示赞成,认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

1937年抗战初期,我先到汉口,生活书店请我编《文艺阵地》,但因估计到武汉不能久守,且在武汉刊行的杂志又多,而华南则尚无文艺刊物,因此决定《文艺阵地》在广州出版,一、二期后又因广州印刷条件较差,移往香港出版,当时助编为楼适夷。在香港我又主编小型报纸《立报》的副刊《言林》。在香港时写了《第一阶段的故事》,又杂文若干。

1938年冬,应杜重远之请,赴新疆学院教书,于1939年春,到达迪化(今称乌鲁木齐)。在新疆除教书外,又任新成立之“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1940年,盛世才(当时新疆督办兼省长)撕掉进步的假面具,步步走向反动。我于1940年4月尾离新疆,经兰州到西安,旋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讲学。约半年后,从延安到重庆,担任郭沫若所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常委,这是挂名的事。在此时期,写了《白杨礼赞》《风景谈》等散文、杂文。皖南事变后,党动员文化界人士到香港办刊物,我经桂林到香港后,创办并主编《笔谈》,又参加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编委会,并在《大众生活》上发表长篇小说《腐蚀》。太平洋战争起,日军占领香港,我与邹韬奋等经东江游击队之帮助,离开香港,辗转赴桂林。当时由东江游击队帮助离开香港的文化人有一二千人之多。在桂林住了八九个月,写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及散文、杂文多篇。然后又赴重庆,直至抗战胜利。在重庆期间写了若干短篇小说、杂文,及剧本《清明前后》。

1946年春,我回上海,同年12月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赴苏联参观。1947年四五月间回上海,旋因蒋介石蓄意发动内战,实行法西斯统治,我于1947年尾又赴香港。在新创办的《小说月刊》任编委,并在《文汇报》上发表长篇小说《锻炼》。1948年尾,由香港地下党安排,我与当时在香港的民主人士乘轮船赴大连,旋至沈阳。北京和平解放后,我与在东北的民主人士赴北京,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我又参加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人民政府成立后,我担任文化部长,直到1964年,改任政协副主席。我曾任政协第一至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至第四届人大代表。打倒“四人帮”后,任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并副主席,五届人大代表。解放后,我写了若干评论,编为《鼓吹集》《鼓吹续集》,又曾写长篇论文《夜读偶记》及《关于历史和历史剧》等等。

1979年9月

******

茅盾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等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这篇自传把他八十多年的经历清楚地介绍给了读者,平实、简明的文字所叙述的是一位文化名人不平凡的人生历程,让人窥见近一个世纪的时代风云。

写自传要注意详略。看看本文哪些地方是一带而过的概括介绍,哪些地方较为详细地写了比较突出的事情?试各举一二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外阅读茅盾的传记或作品,开个读书报告会,交流一下各自的心得。

有关资料

祝茅公80大寿

臧克家

著书岂只为稻粱,

遵令前驱笔作枪。

携手迅翁张左翼,

并肩郭老战文场。

光焰炯炯灼子夜,

野火星星燎大荒。

雨露明时花竞发,

清风晚节老梅香。

①选自《中国现代作家传略》(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12 蒙田自画像 下一篇:10 短文两篇名人自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