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九四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
在一九九四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
二
今年物价这么大幅度上涨,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交错形成的,要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加以分析。价格的调整和改革是引起这一次价格总水平上升这么快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价格的结构性改革,是我们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所不能避免的。也可以说,这是一个阵痛的过程,你不经过这个阵痛,就不可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秩序。这几年,我们对能源、交通、原材料的价格连续地作了调整,往上提,提价的金额总体上相当于两千几百亿元。特别是去年农产品价格的放开,对物价的上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价格的调整和改革,对于理顺价格关系、加快基础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对于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不这样调整,我们会更困难。现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有了提高,从去年化肥的滞销到今年的供不应求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所以,价格调整和改革所引起的物价上涨是难以避免的,是必经的过程。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次物价大幅上涨,有比这个更复杂、更深刻的原因。这次农产品价格的涨幅,已经超过价格补偿性、结构性调整的范畴,不是都按我们原来的设想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这个问题要引起注意。有一个数字讲今年的粮食价格比去年上涨47.4%,我觉得这个数字不可靠,低估了当前的通货膨胀。现在主要粮食品种——大米、玉米、小麦的价格都上涨一倍以上,绝对不会是47.4%。那为什么出现这个数字呢?我找国家统计局的同志查了一下,发现现在形势变了,但统计方法还没有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统计局对价格取样点的选择,有85%从国有粮店里取样,只有15%从集市贸易取样。这是过去的做法,国有粮店是粮食销售的主渠道嘛。现在可不是这样了,我在北京市调查过,北京市国有粮店的销量只占30%,70%的销量是在集贸市场和私有粮店。蔬菜销售只有10%在国有菜市场,90%是在自由市场。国有粮店经常是有价无货的,它的价格不能代表市民的真正感受。另外,大米只统计标二籼米,这也是过去的做法。现在大家不吃标二米,都吃粳米了,现在是1元5角、1元6角钱1斤;但现在不统计粳米,只统计标二米,而标二米是从仓库里拉出来的、国家补贴的米。今年决定标二米不涨价,你拿不涨价的米来作为抽样,它就不能代表大米的真实价格,米价其实是涨了一倍。面粉统计取样
65%是标准粉,富强粉只取35%,现在多数人都吃富强粉了,富强粉的价格涨得多,标准粉有国家补贴,涨得少。所以,粮食价格的上涨实际上不是47.4%,而是100%。也就是说,这一次物价上涨里面,粮食涨价是主要原因,但是粮食涨价没有按我们原来的设想调价,而是超过了预定调价的一倍,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上半年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已经不是结构性、补偿性的调整了。
现在粮食的涨价,不光是我们去进行结构调整的问题,这里面已经出现了一个供求矛盾扩大的问题。这几年,粮食没有怎么增产,今年是减产,内贸部说减产350亿斤,国家统计局说大概减产200亿斤,总之是减产。粮食消费又在增加,一年全国净增人口1500万,跨区流动的人口有2500万,这些人都到城市里来买粮食,也都增加了粮食需求,推动了城市的粮价上涨。现在的粮食库存下降了,去年10月底粮食库存是2250亿斤,现在只有1950亿斤,少了300亿斤,调控能力大大地减弱了,特别是中央的调控能力下降了,国家825亿斤的专储粮,现在只剩下600多亿斤了。到哪儿去了呢?一个是救灾,一个是平抑粮价,又扩大以工代赈,今年前后拿出了200多亿斤。所以现在不能够很有效地吞吐粮食来平抑粮价,缺乏这种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又扩大了粮食出口,减少了粮食进口。我们历史上是一个粮食净进口的国家,但是从1992年开始变成了一个粮食净出口的国家,特别是今年,到10月份为止,已经出口了1070万吨粮食,而进口的粮食只有720万吨,净出口了350万吨粮食。所以最近国务院采取措施,一律停止粮食出口。这是指新签合同,原来签的合同还得履约,实际上也出口不了,因为国内的粮食收购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你卖到国外去不是赔本吗?所以我再一次地呼吁各地区的同志,你那个大米、玉米都不要出口了,再出口你自己得赔本啊。国内的调控能力已经减弱,不仅粮食不能再出口,棉花也不能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