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荣誉的巅峰
第三十四章荣誉的巅峰
第三十四章 荣誉的巅峰
袁隆平的名字,象征着一长串金光闪闪的重量级的奖章——
1981年,获我国首届特等发明奖;
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1987年度“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让克基金会“农学与营养奖”;
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会“拯救饥饿奖”;
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
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
1996年,获日本经济新闻社“日经亚洲大奖”;
1997年,获国际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袁隆平的母校——西南农业大学在建校50周年之际,张榜公布了他们的老校友袁隆平获得的上述一系列荣誉。
2000年的年终岁尾,就在世纪交替的前夕,袁隆平应邀回到母校,参加母校50周年校庆。
袁隆平在校庆大会上,怀着喜悦的心情向新老校友宣告:我们所培育并推广的杂交水稻面积已经达到2.3亿亩,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而杂交稻谷的产量则接近我国稻谷产量的六成。他说:
“‘2l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命题。
“我们的回答是:中国人用自己创造的高科技养活自己。”
这时,西南农业大学的大礼堂里,爆发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几千名校友聆听了袁隆平院士作的《我国发展杂交水稻的几个阶段》的精彩报告。最后,他向“师弟师妹”们传授了自己的“成才经”,他说:
“科研事业是创新的事业,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只有面对权威敢于质疑,才能够创新,才能够有所突破……”
几千名校友继续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接着说下去:
“和艺术家一样,科学家也需要灵感,灵感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到突破口。但是,我们要知道,灵感从来只青睐那些付出艰苦努力的探索者,不能指望躺在床上就能获得灵感,也不要指望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就能获得灵感……”
就在这次袁隆平返校后不久,新华社发布了一则消息,消息称:自70年代推广杂交水稻以来,我国水稻亩产量比原来提高两成左右,每年可多产粮食数百亿公斤。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是4.6亿亩,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是2.3亿亩,而杂交稻的产量则占了我国稻谷产量的58%。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和北方一部分地区。其中东北地区1.1亿亩的粳稻由于杂交优势不强,至今仍以常规稻为主;太湖流域还有1亿多亩的粳稻和早籼稻,也属常规稻;其余约2.3亿亩已全部换成了杂交稻。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他创造的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数据迎来了新千年第一个美好的春天!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盛会,于2001年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向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和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分别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500万元的奖金。
万人大会堂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新华社在《新闻背景》的专栏中,对于我们国家设置的“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作了如下介绍: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国务院设立了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400项。
党和国家对此次颁奖之重视,可见一斑。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首次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文俊和袁隆平表示热烈祝贺。他说: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崇高荣誉的吴文俊、袁隆平两位院士,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吴文俊院士在代数拓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半个世纪以来对国际数学领域的发展一直产生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他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定理证明和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彻底改变了数学机械化领域的面貌,为信息时代数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们的卓越成就,不仅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这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是有智慧和创造力的民族。我们相信,两位院士的感人业绩,必将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科学家努力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我们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其他奖励,就是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气氛,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袁隆平从江泽民主席手中接过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以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作为农业科技战线的一位老兵,能代表我国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最高科技奖,感到无比光荣,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关怀。回想我们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每一步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巨大支持,江泽民总书记多次亲切地接见我,还亲自到我们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来视察,今天他又亲手把获奖证书颁发给我。李鹏、朱镕基两任总理都曾拔出专款支持杂交水稻研究。我们湖南省的历届领导都对杂交水稻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关心与支持。各地党委、政府,各级有关部门,社会方方面面和广大群众,也都对这项研究予以多方支持和帮助。杂交水稻研究是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对一直关心和帮助杂交水稻研究的领导和同志们,我是非常感谢的……
科学研究无止境,杂交水稻研究是我永恒的事业、毕生的追求。现在我还有两个最大的心愿,第一个心愿是抓紧超级杂交稻的研究,尽快取得圆满成功。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所育成的第一阶段超级杂交稻在大面积多点示范中亩产达700公斤以上,每亩比现在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50公斤。我们第二阶段的目标是育成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米质优良和抗性强的超级杂交稻。我向朱总理保证过,5年达标,力争提前两年实现,今年是打基础的第一年,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做好这项工作。
我的第二个心愿是让杂交水稻进一步走向世界,造福其他国家和人民。我始终认为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我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文俊院士在他的讲话中,除了赞扬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科研事业中的突出成绩以外,还饶有兴趣地说:
“袁隆平院士看似一双在大田里捏惯了泥土和稻穗的大手,却能拨弄精美的小提琴的琴弦;看似如农夫般笨拙的嘴巴,却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这天晚上,在国务院举办的庆功晚会上,袁隆平手拿小提琴,登上舞台为科技界的同行们,深情地拉了一首舒伯特的《小夜曲》,又献上了一首《蓝色的多瑙河》。那优美的音乐,从手指问,从琴弦上缓缓流淌。一曲终了,人们带着惊异的表情,热烈地为他鼓掌,他的科技界的朋友们,似乎从晚会的舞台上,看到了一位充满浪漫色彩的袁隆平。
生命的华章,书写着袁隆平岁月的风采。或许,袁隆平应该引以自豪;或许,他应该引以自慰。命运将他引向了一次隆重的世纪盛会。刚刚跨入2l世纪的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以他在杂交水稻科研方面的杰出贡献受到党和国家的表彰和重奖。以他古稀高龄、卓越的风采展示于世人,当说,这是他此生受到的最高礼遇,是他荣誉的巅峰。然而,漫漫旅途,使他领悟到,一个人生命最恒久的境界,依旧是拼搏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