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侧影
深圳侧影
深圳侧影 若单从字面讲,深圳只是田边的水沟。它不久前还是个荒凉村镇,在短短十 几年中飞速崛起,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板和无比灿烂之花。最近,我有幸去了 一趟深圳,可又苦于不懂什么股票、房地产和进出口贸易,也就无力从这方面描 写这座飞腾的新城及其勇于创业的人民,只是肤浅涂鸦,写一点凡人小事和这城 市的侧影,以飨读者。 初识深圳人 这是初夏的一天。我们一行事先买好飞机票,定为是日晚7 时30分起飞。我 们提前一小时赶到机场,进候机室后却没完没了地等了起来。待登机离济时,已 是夜色深沉,到了晚9 时许。这时,才听说因深圳大雨,飞机晚点。两小时20分 钟的航程还算顺利。走下飞机已11点半多,天还下着雨。我想:这下麻烦了。事 先电话联系,请要去的单位晚10时前来接我们,现在都快12点了,人家特区是讲 效率的,即便来车,还能等吗?糟糕的是机场距市区还有30公里,我们又不知道 要去的单位在什么街,多少号,加之下雨,要出租车还不是被坑一下。 我边走边想,来到机场门口,在灯光与人流、车鸣中,忽见我们要去单位的 名字,醒目地写在一人举起的牌子上,向前一问,果然是接我们的。彼此简单寒 暄,连忙上车。这时,雨仍下个不停,公路上雨水滔滔如河。载满集装箱的大卡 车一眼望不到头。接我们的青年讲:“那都是从香港过来的货车。”尽管我们乘 的小面包车左拐右钻,仍不时被阻挡难以前进。听说,正因为考虑到夜晚此路堵 车,接我们的人晚7 时多就出车了,一直等到现在。我听讲后,既感激又深怀歉 意。所以,虽才下机伊始,初识深圳人,但感到他们还是很讲友谊、交情这类传 统美德的。到了海关,很快办好手续,重新登车。这时,有几位行人联系乘车, 司机和接我们的青年便同他们认真地讲起价来。一对男女青年与车上成交。两人 上车,最后交钱离去。所有这一切,在我们这远方来客面前,人家进行得堂堂正 正,丝毫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这事不大,但在我思想的屏幕上却又投下了阴影。 夜已很深,雨也渐渐停了。深圳人是很讲究夜生活的,什么舞厅、餐厅、卡 拉OK,到处都是。不少人经常要到晚12点后才回家。所以,我们路过集镇和市街, 仍灯火辉煌,有些店铺也还开门营业。是受深圳人的感染吧,虽说劳累一天,到 旅馆后却难以很快入睡。初识深圳人,他们是讲究传统道德,还是重利轻义,处 处讲钱?这些一直在我脑海里此起彼伏,直到送我跌入沉沉梦乡…… 酒楼情趣 我们到深圳的第二天上午,即开始同接待单位交谈工作。中午,主人在民族 歌舞大酒楼宴请。这大概是一家中上等饭店,进门有不少鲜花,所摆多楠木用具。 餐厅在二楼,宽大敞亮,四周有几十张餐桌,各有花栏相隔。大厅之顶,挂满攀 援垂吊植物,花穗与累累果实,颇有九月吐鲁番葡萄沟的风采。大厅正中是一舞 台,客人可一边品尝别具风味的粤菜、美酒,一边欣赏歌舞表演。 这儿的就餐环境是别致的,服务更自然、亲切、周到。我们刚进大厅,中年、 微胖的餐厅女主任立即笑面相迎。让坐后,服务小姐便递过卫生毛巾,接着在每 人面前放一小盖碗八宝茶(要其他饮料自便)。有趣的是两名男冲茶青年。他们 一色白工装,各持一把鼓肚、长嘴儿的紫铜壶,专为各餐桌轮流冲茶。那冲茶的 本事的确不同凡响,只见其伫立桌边,举壶齐眉,那壶嘴儿距小茶碗足有一米多 远。他只让铜壶一翘,水就变为一道清流,准确落人碗中。随之,他轻轻转身, 即不洒不漏,为一桌人挨个冲满香茶。人面带微笑,从容敏捷,为谁冲水先礼貌 示意。这与其说是冲茶,不如说是一种朴实的艺术表演,望去简直是种享受。至 于那精致的小盖碗中,有嫩绿的香茶小叶、鲜红的小小枸杞子、黄黄的椰子片, 以及冰糖和我说不清的什么,品一品,只觉满口芳香,其味无穷。 我与其中的一位姓陈的冲茶青年进行了简短交谈。他是四川人,高高的身材, 脸上一直挂着笑。他到深圳才一年多,这冲茶本事是从家乡带来的。在此,被老 板赏识,很快派上了用场。我听后,深有所感:深圳,你这改革的先锋,开放的 窗口,不仅大敞四门,迎接世界八方来客,引进各国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坚持 拿来主义,就连国内某地茶馆酒楼的小小技艺,你也不肯放过,让其在此发扬光 大,开花结果。 酒已过半,演出也近尾声,胖胖的经理先生前来征询意见。这位中年男士, 得知我们是济南来的,又听我们赞扬其酒楼有特色,服务好,便诚恳致谢,并询 问济南有无这类酒楼;如没有,他可否到济南开设这样一家? 啊,深圳人,不仅善于引进,还具有无孔不入的开拓精神。 街头采访 深圳的大街是整洁、广—阔、美丽的。一排排、一座座高大、新颖的建筑前, 蒲葵挺拔、圣洁,榕树枝茂叶密,叶如蝴蝶的紫锦,满树红花。花坛中的七里香 飘着淡雅的芬芳。大街不是公园,犹如公园。在这般美好的大街上,没有人相聚 闲聊、下棋和甩扑克,人们来去匆匆。我这一时的过客,尽管只住几天,还是借 每天吃早点前的时间,到街上享受一下这城市清新的空气。 这天清早,我正漫步在人行道上,忽见路边的绿色果皮箱,干净得像绿叶一 样鲜亮,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走约百多米,又见一箱洗刷得同样洁净。抬头见 不远处,有位妇女推辆小车,停在果皮箱前在洗刷。我快步走向前去。这是位40 来岁的中年妇女,有着稍瘦的中等身材,那白皙的长脸上,透着沉静与和善。大 概是南方天气阴多晴少,她又是清早工作,所以不见北方环卫工那满面风尘。 我刚走向前时,她颇有几分愕然。待我向她道一声辛苦,并说明自己是从北 方出差来此地,觉得这里的街道绿化、美化和卫生都搞得很好。她听说后,便从 容笑着,同我交谈起来。她姓李,原籍川北农村,是1985年来的“老深圳”了。 她说,因为自己文化低,身体也不很结实,虽进过工厂、干过饭店,最后还是干 了环卫工。丈夫是工程兵,转业到此干建筑。她每月收入600 元,丈夫900 元。 有个上小学的孩子。深圳生活费用高,三口之家,每月需600 余元。她还给在川 北的双方老人,每月寄百元左右,仍月月有余。所以,用两万多元钱买了一套两 室一厅职工福利房,只是还没有将老人接来住些时候……看来,她对自己的工作 和处境是满意的,只是提到故乡的老人,感情有些茫然,我赶忙改变话题。 这位李大姐大概觉得我们都自北边来,竟有些儿异地见老乡的味。她向我介 绍了当地粮菜价格、街上花木名称等等,我怕影响其工作,便与之道别。她竟诚 恳地告诉我她住的街道和门牌,请我有空去看看她的家和房子。我表示感谢。 第二天清早,我们乘车离开深圳。透过车窗,在宾馆附近的街头,我见几位 头戴白凉帽、身穿红白坎肩的环卫女工,正在认真清扫街道。我搜寻李大姐,没 见人影,可路边那一个个果皮箱,已洗刷得干干净净,像一位位身着草绿军装的 小兵,迎着晨曦,肃立路边,随时准备为行人服务。 我在车上想到,改革开放为多少真挚而平凡的普通人,开辟了就业与摆脱贫 困之路,可这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城市,又岂不是靠了千百万平凡而智慧的普通 劳动者,才被建设与打扮得这般生机勃勃、优美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