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作者:佚名 字数:20519 阅读:722 更新时间:2012/10/12

第十章 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接收”幻想的破灭

  日本投降前夕,行政院长宋子文于一九四五年七月间到莫斯科,与苏联商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八月九日,苏联对日宣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战略,派兵迅速进入我国东北。日东北驻屯军数十万,在苏军强大攻势下,土崩瓦解,迫使日本国无条件投降。根据条约,苏联对华三项声明中的第二项是:“苏联重甲中国在东三省之完全主权及领土行政之完整”,重庆国民政府幻想从苏军手中,把东北整个地接收下来。九月一日,特派熊式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主任,接着又任命张嘉激为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蒋经国为外交部驻东北特派员。并明令划分东北三省为九省,任命徐箴、高惜冰等为各省主席。九月十日,熊飞往长春与苏军接洽。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八日,杜聿明被撤销昆明防守总司令及第五集团军总司令之职后,离开昆明回到重庆。同一天,就发表了任命杜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命令。

  在发表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后的第四天,蒋介石对杜聿明当面指示:“你到长春去与苏军接洽,要他们根据‘中苏条约’掩护国军在东北各港口登陆,接收领土主权。”在此之前,杜已经听说东北共产党到处活动,八路军已从海陆两路进入东北,就问蒋氏:“假如共产党确已先入东北,苏军又不承担掩护国军接收义务,下一步怎么办?”蒋说:“你先到长春去见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再说。根据条约规定,他们一定要负掩护接收之责。”又说:

  “你先到南京去见何总司令,问他的意见;再到上海见美军第七舰队司令金开德,看他一次能运输多少国军?能否掩护国军登陆?然后到长春与熊式辉、蒋经国一道同苏军交涉掩护登陆事宜。第二步计划,等你从长春回重庆再说。”

  十月二十四日,杜在南京见了何应钦。何将阵平汉线新乡以北高树勋部被歼,津浦线北进部队被阻于徐州北临城附近的情况,告诉了杜聿明。何认为接收东北也是极为复杂的,要杜照委员长指示先去接头,东北的事直接向委员长请示。

  二十五日,杜到上海见了美军第七舰队司令金开德,代表蒋氏请美舰支援,运输国民党军到东北登陆。金满口应承说,他的舰队来中国,就是为了支援中国接收完整的领土主权,只要美国政府在重庆谈判决定,他马上可以执行命令。杜当晚将接洽情况电报蒋氏。

  二十七日,杜到北平,次日飞长春,当晚在苏军总司令部见了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同去的有杜的参谋长赵家骧、外交特派员蒋经国。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表示极为友好,欢迎杜带军队前往接收,告知营口尚有少数苏军,还给了杜一份苏军位置图。

  三十日杜飞回重庆向蒋氏汇报,并将苏军给的地图送蒋看。蒋喜形于色,并说已同美顾问团交涉好,由美舰运输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到营口登陆,接收东北。现第十三军已运至秦皇岛,第五十二军亦将从越南起运。令杜迅速到秦皇岛乘美舰赴营口,与苏军接洽登陆事宜。

  杜于三十一日飞北平,经过天津时会见了美驻天津第三陆战队司令洛克,代表蒋介石慰问美军,并乞求美军维持天津、秦皇岛段铁路的安全。洛克欣然允诺。十一月三日杜到秦皇岛同美国第七舰队代司令官巴贝,乘美舰脱罗尔号到营口与苏军联络。发现苏军已宣布自东北撤军,营口苏军已经离去,被共军接收,不能登陆。至此,国民党军想从苏军手中接收东北的企图已成泡影。杜聿明认为,要接收东北非用武力不能解决了,便与巴贝商议,沿营口至葫芦岛间侦察若干登陆点,作尔后强行登陆的准备。

  五日,杜急飞重庆向蒋氏报告,请求迅速抽调十个军,由美舰掩护从葫芦岛或营口强行登陆。蒋说十个军调不出,可以先派三个军从山海关打出去。

  攻占山海关锦西 进取锦州

  十一月八日,杜聿明到达秦皇岛,即开始指挥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向榆锦的共军进攻。经过一周的威力搜索,得知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指挥的共军约五万人,早已接收山海关、角山寺、九门口和义院口一带,并构筑了阵地, 以防蒋军进犯。杜于是命令第十三军推进于沙河,第五十二军集结于海阳镇地区,准备向山海关攻击。由于八年抗战,历尽艰辛,胜利后官兵亟想重建家园,现在又重启战端,人人失望,士气低沉。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在沙河的一个连,在共军袭击下不战而逃。杜亲自到第一线查明真相,以共军火力不如十三军,极力为该部官兵鼓气。

  十一月十四日,杜下达向山海关共军进攻的命令:以第十三军为主攻;以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为迂回部队,该军主力为总预备队。十五日第十三军第五十四师顺利攻占九门口,杜当即予该师师长史松泉以嘉奖鼓励。第二十五师迂回亦顺利占领了义院口。十六日开始向共军主阵地攻击,炮火震天。但由于士气不振,进展缓慢,经杜一再督促,仍蹒跚而进,共军得以从容主动撤退。国民党军未经激烈战斗进入山海关。

  十七日,杜决心在共军的主力部队未到达以前,夺取要点,分兵两路继续向绥中追击前进。杜赶到山海关东北十公里处,召集第十三军连长以上干部讲话,检查连日战斗得失。讲话完毕,杜乘吉普车超越部队前进时,听到官兵议论纷纷。有的说:“长官真神气,在战斗行军中还召集官长开会。”有的则骂:“他妈的!长官坐着车子跑,他不知道老子两条腿跑几个钟头没有休息,还催加油跑。”诸如此类不堪入耳之言,杜装着没有听见,一直往前赶。到达绥中附近,见第十三军军长石觉正指挥部队向绥中西关一高地攻击。石觉对杜说:“共军十分顽强,恐怕今天打不下绥中”。杜观察了一番,就命令石以预备队向共军左翼包围攻击,共军果然自动撤退。同时,左翼第二十五师方面的枪炮声,也渐渐停止,杜判断共军将利用夜间退出绥中,立即下令追。可是石觉不同意,最后决定以先头一个团进行搜索。杜亲自和团长通话,许以重赏。午夜得到报告:共军于黄昏撤走,该团已进入绥中。

  国民党军进入绥中后,停止四天,一方面整理后方交通补给事项,一方面派部队以各种手段侦察共军行动。杜聿明得知兴城、锦西,葫芦岛一带当面之敌,仍系冀热辽军区部队,有阻止迟滞国民党军进犯,待主力到达反攻之企图:乐亭附近共军游击队不断袭击北宁路国民党军队的交通运输,共军主力已到达绥中西北某镇附近。根据这些情况,杜决心在共军主力未到达以前,迅速击破兴城、锦西、葫芦岛,进取锦州。当即命令第十三军主力为右攻击兵团,向兴城攻击前进;第五十二军(欠第一九五师)为左攻击兵团,向兴城西北攻击前进;第一九五师继续担任乐亭附近的扫荡。不久接到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长刘玉章报告,二十一日半夜,共军已从兴城向锦西撤退,他决心不到兴城,而向锦西超越攻击,约九时许即进入锦西。由兴城撤退的共军,尚不知国民党军已进入锦西,被截击,缴枪甚多,刘本人在县政府。又悉葫芦岛共军数千人,正沿锦西以东海岸向锦州撤退。杜立即在电话中嘉奖刘玉章指挥正确,打得漂亮,并宁兴城的国民党军迅速向锦西推进。午后又接到刘师长报告说:“葫芦岛已无敌踪,经派所部进占该岛,码头设施完整。锦西的工厂很多,都没有破坏。”一日之间,国民党军便占了兴城、锦西、葫芦岛三个要点。杜聿明指挥所部进占锦西地区,蒋介石连电嘉奖,勉以进而夺取全部东北。

  杜聿明到达锦西后,得悉守备锦州的共军为第十一、十二、十九、二十等旅及警备第一旅、炮兵旅等不完整部队,装备较差,弹药缺乏;共军主力则正沿辽热边区向锦州方向前进中。杜即本原定方针,继续命令所部向锦州攻击前进,由于共军有计划地撤退,仅经过前卫局部战斗,国民党军即于二十六日晨进入锦州。同日,山海关至锦州段火车亦随之畅通。

  国民党军进入锦州的当晚,共军主力第一师、第三师已到达高桥附近,截断国民党军后路,向第十三军千军寨第八十九师阵地迄锦州之线展开反攻。国民党军仓促应战,颇形混乱。第八十九师阵地被突破,千军寨大部失守,军长石觉及该师师长先后告急。由于这时国民党军对东北人民还有一点欺骗性,又与伪满人员勾结,杜聿明尚能及时得到共军情报,便针锋相对地调动部队,命第一九五师由吕黎、锦西迅速北上,南北夹击共军。共军于是北撤,国民党军这才稳住了阵脚。

  杜聿明所部进占锦州后,蒋介石来电,一面慰勉有加,一面严令非有他的手令,不准继续前进。杜虽然不同意蒋的处置,但又不敢违抗命令,同时由于共军在千军寨给予第十三军以严重打击,也感到需要整补,只得停止于锦州。除积极整补两个军外,还大肆收编地方武装,令锦州地区四个县,每县成立一个保安大队,把伪满残余武装及地方土匪都收编为保安支队。

  接收长沈 抢占平泉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上旬,杜聿明被蒋介石召至重庆,指示东北以后的军事行动:(一)对新民以东的苏军占领区,用外交方式接收。即一面由重庆政府和在长春的熊式辉,根据中苏条约交涉接收;一面令杜将部队推进至新民附近,直接同苏军保持联系,随时准备接收。(二)对新民以西应逐渐向共军占领区扫荡,并打通承德至锦州铁路,扩大国民党军占领区,巩固北宁铁路的安全。

  按照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军应于十二月三日从东北撤退。重庆政府鉴于后续部队尚未到达,经多次交涉,要求苏军延期撤退。先是熊式辉在长春与苏军直接交涉,接着蒋经国又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飞往莫斯科同苏联政府谈判。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表示:“苏军已解除中国东北之日军武装,并予调遣,然而由于中国政府之要求,苏军之撤退将延至一九四六年二月一日。”根据这一声明,熊式辉即坐镇长春,由北平空运了许赓扬之第二保安总队到长春。接着,辽宁省主席徐箴于十二月八日在锦州成立省政府。十三日,新任长春巾市长赵君迈从苏军手中接收长春市政。二十二日,重庆政府中央银行长春分行开幕,发行东北九省流通券。二十七日,沈阳市长董文琦接收沈阳市政,并开设中央银行沈阳分行。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国民党政府迫于国内、国际和平建国的舆论,与中共举行和淡,中共和谈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陆定一等到达重庆。重庆政府一面谈判,一面下令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积极进攻。杜聿明接到蒋氏指示后,即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命令第五十二军冒雪向北镇、黑山共军进攻而占领之。然后又兵分两路,分别向阜新、营口进攻。嗣后又与苏军取得联系,商定于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五日接收沈阳。但这时由于侵占地盘较多,兵力分散,派不出部队赴沈阳接收,只得令第二十五师留一个加强营守备营口,主力开沈阳铁西区准备接收。共军于当夜进攻营口,经两昼夜激战,营长吴占林被击毙,全营被歼。

  北线第十三军方面,杜亲往指挥,占领阜新、北票、朝阳、建平、叶柏寿、凌源、黑水各城。

  一月十日,杜接蒋氏密电,大意是:停战令即下,十三日午夜生效,着各将领务于是日前,抢占平泉等重要城市。杜立即指挥所属部队赶在停战之前抢占了平泉等地,然后才在上述地区停止待命。停战期间,趁机整训,在各县强征壮丁补充缺额,收编伪军及土劣武装,积极备战。

  北平医病 戴笠见访

  杜聿明自发动夺取东北的战役以来,多次亲赴前线指挥,日夜不息,疲劳过度。一月三十日到达阜新时,杜感到腰腿疼痛不能支持,即返回锦州。经医生检查,认为杜患的是肾结核,必须到北平医治。杜在临行前几天,还不肯放下层刀,命今各部向四周共军扫荡。其中北路第八午九师侵占公主屯,一个团驻秀水河于,二月十四日共军一个夜袭,将该团全部歼灭。杜卧病在床,阅报表面虽作镇静,内心却十分惶恐,乃连电蒋介石申述意见。略渭从秀水河子战斗看来,共军日益壮大,要接收东北,非增加共力不叫。二月十八日,杜乘专机飞北平,秘密进入白塔寺中和医院(现北医附属人民医院)治病,于三月十六日动手术,割去左肾,其妻曹秀清专程来北平照料。

  杜聿明在锦州决定住院时,是颇有顾虑的。他怕自己的病一时不能痊愈,蒋介石会派别人取而代之,不仅他全丢掉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这一高位,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随他到东北的几百幕僚,也将丢掉饭碗。因此,杜在向蒋请假治病的同时,就保荐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官郑洞国(第三方面军司令官为汤恩伯)为东北保安别司令长官,代行长官职务。因为郑与杜在黄埔一期、高教班两度同学,任过杜的副军长,抗日战争中,昆仑关战役共过患难,双方互谅互信,打仗又稳当,杜迭电蒋请示,蒋果然复电照准,郑十三门初到锦州就职视事。

  杜聿明住进中和医院后,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忽然于三月十五口前来看杜。杜十分诧异, 自审与戴相识十多年,过去不论在南京或重庆,只有自己主动去看戴,戴却从未登门造防过。这次突如其来,不能不引起社的怀疑。杜认为,戴笠必然是衔蒋之命,来打探自己病情的。如果戴认为杜不行了,回去对蒋一说,就有“换马”的可能。杜决不肯丢掉东北二大王的宝座,因而决定先发制人,以堵戴的口。便对戴力称自己的病不甚要紧,动过手术,两周后即可出院,四月底可回东北。可是,戴对杜却表现得非常关切,问杜的主治大夫是谁?杜说:“是一位有名的泌尿科专家谢元甫。”戴又问:“多大年纪?”杜说:“有六十多岁。”戴认为年纪大了,行手术可能有问题。戴还讲:“我在上海割盲肠,就是由一个英国有名老大夫开的刀。他动作迟钝,伤口缝了半个多小时,后来伤口老不好。我的身体就是这样弄坏的。要是弄坏了你的身体,有误老头子接收东北大事。最好能换个大夫。”杜坚持第二天就开刀。戴见杜很坚决,就说:“那我去找谢元甫看看。”戴果然连夜去找谢,见谢精神很好,便又到医院告诉杜,谢动手术没有问题。杜见戴情意恳切,才明白戴的来意是希望杜早日出院,好回东北继续指挥反共战争。戴临别时对杜说,过去他对杜未帮过忙,今后将以全力支持。决定在东北成立军警稽查处,由文强任处长。并推荐说:“文强是我们的好同学,在西北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办法多,我要他好好帮你做事。”随后,两个交警总队开到东北,担任北宁路及中长路的警备和检查任务,实行法西斯的警察制度。东北人民在蒋介石的飞机大炮战车屠杀下,从此又增加一重特务枷锁。

  经过这次亲切交淡,杜感到戴笠是蒋氏的心腹耳目,可以左右蒋的决定,今后如得到戴的支持,就能在东北稳坐江山了,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便安心地动了手术。

  四月初,蒋介石来电洵问杜的病情。杜复电说:开刀后经过良好,刀口已愈,但体力未复,尚须一定时间休养。这时,各方又传出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要易人的议论。杜对此日夜不安,生怕丢了官,一定要出院返部。谢犬夫劝阻说:“伤口虽愈,尚未巩固,不能马上工作。”此时蒋已派范汉杰到东北,名义上是协助熊式辉,实际是要范接替杜的职务。杜更加感到郁闷,但又转念一想,范去也好,反正是为蒋打天下,只要范在东北打开局面,把共军赶走,蒋家王朝稳定,不会没有他的一官半职;假如范打不开双方相持的局面,那时杜再去卖命,倒会增加蒋对他的信任。

  四月中旬,东北一些将领如赵家骧、赵公武等纷纷来电,要杜立即返部主持大计。蒋氏亦从重庆来电,要杜去贵州相见。杜认为蒋氏见召,不外两种可能:或者要他回东北,或者更换别人。即复电说:“大病初愈,不适于长途飞行,拟即闩返部报命。”蒋复电:“吾弟既能返部,即勿庸来见。望速指挥所部收复东北领土主权,有厚望也。”杜遂于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六日返倒沈阳。

  病愈返沈 猖狂进犯

  杜聿明回到沈阳,立即恢复了保安司令长官的指挥权。得知在他卧病中,熊式辉,郑洞国曾指挥由美舰从上海、广州、越南等地陆续调到的五个军,向共军管区猖狂进攻,虽然进占了抚顺、鞍山、铁岭、法库等地,但受到共军坚强阻击,损失重大,士气低落,形成僵局。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熊、郑仅以争城夺地为目的,未能消灭共军主力。因此,如何消灭共军主力,打开僵局,成为杜苦心思考的核心问题。他决心一方面就现有态势,让郑洞国继续向四乎进犯,一方面积极搜索共军情报,寻找主力,以求一逞。经过十几天的侦察,得知以下情况:

  共军集结子辽南本溪的部队为一、六、七、八、九、十、十一、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等旅,及南满第三纵队两个警卫团,共约十余万人。在四平街方面为第一师,二、七、八、五十九、独立旅,辽西第七旅、第十七旅、第十九旅及炮兵团各部驮,也有十几万人。火力战力,较本溪方面为优,林彪本人在这方面指挥。

  杜认为,从地形上看,本溪为沈阳门户,直接影响沈阳安今。如将共军压迫于连山关以南,国民党军可扼要据守,就能抽出一千军加入到四平方面,以优势兵力向共军进攻。于是杜邀请第五十二军军长赵公武、新编第六军军长廖耀湘商谈后,决心作如下处置:

  令在沈阳集结的曾泽生第六十军接替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等地新六军和第七十一军之八十八师防务以及抚顺第五十二军的防务。

  令新六军及第七十一军之八十八师交防后集结于辽阳。

  令第五十二军(欠一师)交防后,对本溪准备攻势。

  四月二十八日,国民党军在空军掩护下,分两路向本溪攻击前进。

  熊式辉前此亲自指挥进犯本溪时,一部被共军歼灭,心有余悸。这次看到杜用两个军攻击,害怕又蹈覆辙,极力反对。杜推故延宕,等到取得绪战胜利后,才向熊报告情况,熊方准遂行攻势。第五十二军进攻顺利,迅速侵入本溪。新六军方面,在向本溪进攻时,由于配属的第八十八师师长胡家骥刁;服从廖耀湘命令,不得不改变部署,以致耽误了两天,还未越过太子河南岸,发现共军在集结部队。空军发现后派飞机大肆轰炸,共军遭受重大伤亡后撤退。国民党军遂得占领本溪,控制连山关及其东西一带阵地。

  杜聿明于进攻本溪得手后,即转而全力策划进攻四平街之战。前此,孙立人新编第一军曾协同陈明仁第七十一军进犯四平,被共军打得晕头转向,草木皆兵,停滞于昌图、法库之线。以后郑洞国到开原指挥,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一个团在金家屯、大洼附近全部被歼,进攻受挫。均未完成蒋介石限令四月二日前占领四平街的命令。

  五月六日,发现共军两个纵队由西丰南移,侧击开原,铁岭,国民党军纷纷告急。杜聿明即先调第一九五师及第八十八师至铁岭、开原,掩护中长路的安全;一面令新六军迅速集中辽阳附近,以火车输送至开原。杜聿明以击破四平街当面之敌,一举收复长春、永吉为目的,部署两翼攻击,企图压迫共军于辽河套内而歼灭之c五月十四日,国民党军在飞机炮火协同下,开始猛攻,经过激烈战斗,共军实行战略撤退,新一军始于五月十九日侵入四平。

  当进攻四平之战正酣,蒋介石看到了杜聿明要一举进占长吞、永百的进攻计划。在全国人民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压力下,蒋氏担心共军在长春顽强抵抗,致使战事旷日持久,反不如侵占四平后适可而止,特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于五月十七日飞沈阳视察。当晚,杜向白分析了双方态势,说明了决心和处置。白认为,只要将四平街打下,对中共的和谈就有面子。蒋指示不应再向长春前进,俾可缓和舆论和整训部队。待与中共和谈不成,再大举进攻。杜不以为然,列举四点理由:“一、进攻四平日的,就是为了击败共军主力,一举收复长春、永吉,如不继续进攻,则前功尽弃;二、国军整训,共军也整川,而共军扩充非常迅速,必然坐大;三、进攻命令已经下达,中途变更会引起混乱,有被敌各个击破危险;四、长春为东北首府,永吉、小丰满水电站电力可以利用,在地形上可依松花江天堑与共军隔江对峙。”白对杜的四点理由虽然同意,但对进占长春仍抱有怀疑,说:“南京已和共产党协议,国军不进入长春。如果无十分把握,以到公主岭为宜。”杜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到长春绝不停止。白也有向蒋邀功之意,便对杜说:“我看只要能拿下长春,蒋先生也不会不高兴吧!咱们明天到前方看看再决定。”

  五月十八日,杜同白一道到开原指挥所,看到郑洞国后,知道右翼兵团迂回到赫尔苏附近,并未遇到共军坚强抵抗,正向公主岭前进中。随后,白、杜又一同到红庙视察。在车中自一再问杜:“有无把握攻下长春、永吉?”杜肯定地说:“绝对有把握!”白最后说:“如确有把握的话,我也同意一举收复长、永。那么你照原计划打,我马上回去向委员长讲,收复长,永后再和共产党淡判下停战令。”第二天白崇禧起飞前,已得到蒋军进入四千的消息,即径飞南京向蒋氏报告去丁。

  杜聿明认为,顺利攻占四平,是由于共军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威胁下,主动脱离战场而取得的,但共军不会轻易放弃长、永,可能待国民党军队兵力分散,补给线延长后再集中兵力打击国民党军。为此,决心以扇形追击打破共军之离心退却,保持追击重点于长、永方面,并以此作了部署,还分别命令孙立人、廖耀湘两军,首先进入长春者,奖给东北流通券一百万元。

  下达命令后,杜即乘专车赴前方泉头指挥。见到孙立人新一军尚未行动,杜与郑洞国多次诱导督促,孙仍不从命。幸廖耀湘于二十一日报告,公主岭已顺利占领,同时占领了农安、伊通等县,均未发生重大情况。杜即令新一军先头潘裕昆第五十师归廖指挥,继续向长春,永吉迢击前进。

  五月二十三日,国民党军进占长春。至五月三十一日为止,又占领了松花江以南永吉至农安之线。全役只青年军第二○七师一个营,在桦甸附近,被共军歼灭。

  校长瞎指挥 学生干瞪眼

  在杜聿明部攻占长春的同一天,蒋介石为一时表面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飞到沈阳,亲自指挥向共军占领区进攻。这时,共军采取的战略是北守南攻, 在辽南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鞍山、海城方面非常吃紧。第一八四师一个师分守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等地,兵力分散,处处薄弱,师长潘朔端连电告急。杜担心在蒋氏驻沈阳期间,如第一八四师吃亏,沈阳门户洞开,万一共军朱个奇袭,沈阳没有精锐:部队,蒋氏和所有将领有被一网打尽的危险。乃集中数十辆火车,限令在四平的孙立人新一军(欠五十师)于五月二十六日以前,集中辽阳,迅速解鞍山、海城之围。命令下达后,杜去见蒋,说明第一八四师是云南第六十军的部队,万一援救不及,会影响全军士气,现已令新一军星夜前往解围。如孙立人来见时,请命令孙一定要遵照命令,迅速行动。蒋当时很郑重地答应了。第二天,蒋忽然召见杜,对杜说:“我已允许孙立人军休息三天,再去解第一八四师之围,应令第一八四师死守待援。”杜听了非常诧异,觉得老头子有些糊涂了,情况这样吃紧,还准孙休息三天。便对蒋说:“这样鞍山、海城会出乱子,沈阳亦将危急。”蒋说:“不要紧,我看第一八四师守得住。”杜对蒋放纵孙立人,贻误戎机,非常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有令本溪之第五十二军抽调部队前往增援,等待二十七日新一军去解围。

  新一军二十八日到达辽阳时,守鞍山的一个团已情况不明,海城亦危如累卵,部分阵地已被共军突破。孙立人按兵到二十九日,才慢吞吞派了一个师到鞍山。而这时,海城潘朔端已经起义,共军于得利后主动撤退。六月四日,孙立人却大发“捷报”,声称已“收复”海城。

  潘朔端海城起义,震撼了整个国民党军队。熊式辉、杜聿明及许多将领,都认为潘的起义,是孙自私自利,见危不救而逼成的。可是,蒋介石对此却一声不吭。孙立人为于会么不遵从杜的命令?杜后来才知道此中原委。原来,在进攻长春时,杜将中长路以东划归新六军。新六军得地形之利,先进长春,使新一军落在后面。孙认为杜指挥不公道,满腹牢骚,这次故意与杜作对,给杜一点脸色看。孙之敢于违抗命令,还因为他是留美学生,倚美国作第一靠山,蒋介石为第二靠山。早在远征军入缅作战时,孙部由宋子文财政部税警团(美械装备)改编为新编第三十八师,在缅甸的彦南阳解英军之围立过功。远征军撤退时,孙没有听杜的命令而随史迪威退入印度,因此深得史迪戒称誉,并多方培植孙的威望,支持孙任新一军军长,孙从此更加骄横。

  国民党军于五月二十八日占领永吉后,杜很得意,以为蒋氏即将下达停战命令,从此可以和共军隔江对峙,保全东北大部江山,即向蒋氏报捷。五月三十日,蒋介石飞长春巡视,在飞机场大厅中召见长春驻军将领训话,蒋打开地图一看,见拉法为永吉以东铁路公路交叉点,就说:拉法非常重要,是战略要点,必需派一个加强团固守。杜认为蒋的指示,比他原来隔江对峙的腹案积极,即令廖耀湘派一加强团固守拉法。第八十八师之一团,遂于五月三十一日攻占拉法。蒋介石在长春还召见长春各界人士、豪绅地主进行慰问,旋即飞莅北平,于六月三日飞返南京。

  拉法是国民党军在松花江东岸的一个孤立据点,后方交通补给不便,地形低洼,无险可守。而国民党军将领对蒋的指示,向来视若“圣旨”,不顾具体情况,机械地服从,不敢灵活应付紧急情况。守备拉法的团长发现共军将大举进攻时,曾一再请示对策,师长韩增栋要该团死守待援。更吃紧时,韩才请示廖耀湘,廖也要该团死守待援,并令韩派队增援。韩以兵力分散,抽调部队援救不及,径电杜聿明请示,杜还是令死守待援,并令韩全力前往解围。及至后援部队到达老爷岭时,该团已全部被歼。

  这个团被歼后,各级将领互相推卸责任。廖怪第八十八师士气差,战斗力弱。韩怪廖指挥不当,将该团摆得太远,孤军深入。杜则怪该团警惕性太差,工事没做好,以致敌人一打就垮;还怪廖,韩掌握情况不确,未能及时组织力量支援。蒋介石在南京得到这一消息,不但不认为这是自己瞎指挥的结果,反而复电说:“这是共方破坏停战,破坏和平”,要杜交三人小组向中共提出交涉。

  停战以后再举进犯

  蒋介石从长春回南京后,六月六日在中共同意下,明今东北国民党军停战半个月,自六月七日起生效。蒋氏所以在这时下达停战令,完全是被迫的。一是由于国民党军被共军打得伤亡惨重,整师整团被消灭者近三个师;二是全国舆论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不得不装出和平态势,并在和谈中争取喘息时间,乘机整补后再举进攻。

  停战令下达的同时,蒋派专人给杜聿明送来两个文件:

  第一个文件说,在北平三人小组中得到中共的秘密文件,其主要内容是:(一)中共和淡是为拖延时间,争取主动,决不同国民党解决任何问题;(二)中共利用停战和谈机会,大加扩充部队,准备反攻;(三)和谈是要削弱国民党实力,让国民党裁军,中共部队则不让国民党统一整编。来人说,这个文件是打进北平三人小组的特务搞来的,华北和南京都不便发表,以免暴露。杜看了这个文件认为,既可以此诬蔑中共,又可夸耀他收复长春的战果,当即照办发表。

  第二个文件是一幅预定同中共在东北地区整编军队的示意地图,这份图上,将共军限制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几个城市中,而国民党军则满布于东北九省、二市,各主要工矿城市及交通要道。来人说:“委员长拟定这个方案,作为同中共停战后具体谈判双方整军的基础,特来征求你的意见。”并说:“如中共不接受这一方案,国军将继续以武力接收整个东北。”杜认为,这一方案是蒋氏想把共军限制在极小地区内,借整军的幌子而消灭共军。杜根据自己在东北与共军较量的经验,认为在战场上是绝对不可能得到的这些东西,如果能在和谈中得到,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杜怀疑,中共是否能够接受这个苛刻的整军方案。匣同来人说:“我完全同意这个整军方案,并无补充意见。不过,中共能同意吗?”来人说:“委员长说马歇尔同意这一方案,他可以使中共同意的。”并说:“中共自四平大败后,求和甚切。南京中美各方认为,东北共军已不能再战。”其实,共军究竟能不能再战,杜聿明心中是有数的,但他没有同来人争论。

  杜聿明懂得,蒋氏送来上述两个文件,是要他表示态度,虚张声势,威胁共军接受整军阴谋。于是,立即在长春接待中外记者,发表声明说:“停战令下达后,国军已遵令在东北全面停止战斗,而共军不遵守停战命令,现正集中二万余人向拉法国军进攻。如果共军在停战期间,不遵守停战协定实行整军的话,国军将于半月后继续接收东北领土。”谈话发表后,蒋氏还假惺惺地来电责备杜说:“据三人小组报告,在东北停战令下达生效后,你仍发表谈话,要继续向共军进攻,是否属实?”杜将谈话复报后,蒋又来电说:“在十五天停战期间,务必严守命令,不准开火,严饬所属一体遵照,并应加紧整训部队准备接收东北领土。”

  进占长春,永吉后,杜聿明十分骄傲,气焰更张。停战期限届满,国共谈判破裂,杜怀着抢夺整个东北的野心,策定了南攻北守的全局作战指导原则。于八月间派副长官郑洞国负责指挥对热河省的全面进攻,扫荡热河境内共军,以确保北宁路的运输,并相机攻占承德。参加作战的部队为第十三军、第九十三军、第七十二军之第九十一师,此外有保安部队及李守信的所谓热河人民自卫军。共军方面,李运昌部集结了十六个旅约五万人。郑先以有力一部扫荡平泉以东,锦州,古北口铁路以北地区之共军后,以主力一举攻占承德,相机占领赤峰、围场等要点。经过一个月的激战,于九月初占领承德及热河省广大地区。

  十月间,杜又派第五十二军进攻安东、通化等重要城市。该军之第二十五师在瑷阳边门被共军包围歼灭,师长以下六千五百余人被俘。但杜聿明并未从失败中接受教训,他认为这不是战略上的错误,而是个别将领无能。乃坚持既定扫荡方针,向临江进犯,第五十二军攻占了安东(今丹东市)。

  一九四七年二月,第二次进犯临江时,第七十一军第九十一师的一个团遭到歼灭,其他部队也遭受沉重打击。二月二十一日,守备长春、德惠的新一军,遭到渡松花江南下的共军大部队的围攻,损失约两个团以上的兵力。该军潘裕昆第五十师在德惠被包围,求援甚急。杜聿明不得不把在临江损失较大的第九十一师调回四平街,以便抽出陈明仁第七十一军主力,再加上几支保安部队虚张声势去解德惠之围。由于守德惠的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采取构筑城塞堡垒的防御工事,曾使共军突入城内的一个团,遭到很大伤亡,再加上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已到,共军乃主动撤过松花江。杜聿明又乘机宣传。德惠大捷”,“歼灭共军巨万”。蒋氏被这个“捷报”冲昏头脑,竟直接命令新一军,第七十一军渡过松花江追击。杜心中有数,对于蒋的追击令,感到紧张万状,赶快打电话给孙立人,陈明仁两个军长,要他们撤回原防。孙,陈二人却坚持非渡江追击不可。杜不便在电话中告知真相,只得赶到德惠和他俩当面说明:“共军在德惠并未受到多大损失,这次撤退是受我军虚张声势所眩惑。现据情报,共军从冒险渡江的保安部队被俘人员中已经知道我们力量不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孙、陈二人这才同意撤回。就在撤回的当天晚上,发现共军已渡江向德惠以南迂回。当杜聿明乘夜赶回长春时,在路上遇到共军部队正由东向西行进,显然是要截断国民党军后路。杜乘小汽车冒险驰过,同行卡车大部被俘。杜回到长春,立即应付危急情况,调新六军及第十三军主力赶快到长春。当时长春只剩下一些保安部队及少数正规军,如共军进攻,长春是很危险的。新一军在德惠,第七十一军在农安,共军正以主力攻农安,尚来不及对长春攻击,给了杜聿明从容调集兵力的机会,暂时稳定了战局。但是,东北国民党军开始走下坡路,则是确定无疑的了。

  迭遭惨败 忧郁成疾

  正当国民党军北上解长春、德惠之围时,南线临江方面的共军采取北打南拉的战法,乘机向梅河口、海龙、新宾、柳河等国民党军据点发动进攻,包围了通化之一九五师。杜聿明将新六军、第十三军转移来解通化之围。第十三军之第八十九师在公路左侧山区前进,在六道江,八道江地区遭共军伏击?全部被歼。同时,驻新宾之第五十二军第二师的一个团也被歼灭。杜聿明处此败局,深感形势不妙。他估计到,如北满共军再度南下,将无法应付。他打电报并派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到南京见蒋介石,要求增加两个军,至少把原东北军周福成的第五十三军调去。

  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五日,北满的共军渡江南下,展开丁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十八日攻占怀德,长春听到炮声。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为了增援怀德,师长韩增栋阵亡,全师覆灭。五月二十日,东丰、西丰,农安等地均告吃紧。驻长春的美国领事馆匆匆撤退。五月二十四日,共军巳占领四平街外围重要城镇,二十六月攻入法库,二十七日攻入昌图。南线临江方面,共军进入了梅河口,并歼灭了国民党新建的第六十军之第一八四师;将由海龙撤退的一师消灭大半,新六军也丢了几门重炮。这种急转直下的形势,震动了沈阳。杜聿明一面大修城防工事,一面电蒋介石要求第五十三军速开东北,并星夜从锦州调第九十三军两个师到沈阳。五月三十日,蒋氏亲到沈阳视察,仍不同意第五十三军到东北,决定暂时采取“重点防御,收缩兵力,维持现状”的方针,随即放弃安东、通化、赤峰等城市。蒋原打算放弃永吉,杜不同意作罢。

  六月中旬,共军一、二两纵队全部,三、四两纵队之一部,辽热保安一、二旅,松江军区独立一、二、三师共约十余万人,并配有炮兵,由西、南、北三面将四平包闲。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只得将第五十三军涧东北增援。该军于六月十日前后陆续到达沈阳。此时本溪的共军也向苏家屯外围进扰, 以策应北满的攻势。六月十五日,共军开始总攻四平,十七日四平市的铁西区为共军攻占,陈明仁第七十一军龟缩到铁路以东地区负隅顽抗。

  蒋介石命令杜聿明,限于六月三十日前,必须解四平之围。杜与郑洞国及高级幕僚研究了全般情况,认为本溪的共军对沈阳威胁甚大,决定以第五十三军为主力进行扫荡,以固沈阳门户,然后集结可能集结的兵力去解四平之阁。根据这一决定,由郑洞国指挥对本溪的攻击。经过激烈战斗,二十日攻下本溪,郑到本溪布防完毕,即转到铁岭方面部署解四千之闹。杜聿明等判断共军主力,可能位置于中长路以东的山区。连日来无线电侦察,中长路以东的电台甚多,二十六日后,忽然中止。杜认为共军主力可能在移动中,便决定利用这个时机开始攻击。新六军、第九十三军的攻击,遇到共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甚慢,杜以第五十三军投入,由左翼迂回攻击,共军才主动后撤。新六军在追击中,忽然发现共军主力向其两翼包围,一个冈被击溃,军长廖耀湘求援甚急。郑洞国匆匆把第五十三军从左翼抽调下来,使用于昌图以北之泉头车站附近,由新六军左翼向共军进行反包围,战斗甚为激烈。六月三十日共军全部撤退,四平之围随之而解。

  四平之围虽解,国民党军的损失是很大的,被歼灭者八万二千余人,丧失县以上城镇四十三座。国民觉军越来越陷于广大人民武装包围之中,士气更加低落,从此一蹶不振。

  曾经嚣张一时的杜聿明,在共军铁拳捶击下,迭遭惨败,日夜谋划,一筹莫展,以致忧郁成疾,不能视事。杜遂致电蒋介石,清准其先到上海再出国医治,于七月八日垂头丧气地离开了东北。

  杜聿明离开东北后,陈减接替熊式辉到沈阳就任行辕主任。为了由行辕主任直接掌握军队指挥大权,撤销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这个指挥机构,解除了杜聿明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职务,调副司令长官郑洞国为行辕副主任,保安司令部人员则合并到行辕任职。

  创办中正大学

  杜聿明一生除集中精力于军事工作外,为了团结和巩固军—心,在军队整训期间,总是要搞一些诸如开办军人子弟学校、军人眷属工厂,设立医院,刊行报纸之类的“公益事业”。杜到东北后,在沈阳创办了一所中正大学。

  一九四六年五月,杜聿明邀其友好——曾任河北大学救务氏的留英学者焦实斋到沈阳,筹建一所大学,杜自任筹办处主任。

  杜聿明原是带兵打仗的,为什么忽然想起要办大学呢?原来,这时正值杜指挥蒋军一举攻占长春、永吉,军事上接连取得胜利而十分得意的时候。杜以为,消灭东北共军指日可待,东北的天下他坐定了。而要统治东北,必须培养各种人才,有自成系统;的得力骨干。所以杜办大学,决不是附庸风雅,装璜门面,而是为将来当“东北王”准备条件,妥搞出一个“桃李满东北”的局面来。筹办处的头一项工作,首先要组织一个董事会。杜于是广为活动,搜罗东北各界头面人物,几经奔走,董事会终于组成。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为名誉董事长,杜聿明为董事长。董事为:辽宁省主席徐箴,辽北省主席刘翰东,安东省主席高惜冰,吉林省主席郑道儒,松江省主席关吉玉,合江省主席刘汉涛,黑龙江省主席韩俊杰,嫩江省主席彭济群,兴安省主席吴焕章以及沈阳市长董文琦,东北知名人士臧启芳、王家桢、马毅等。

  董事会讨论这所私立大学的校名时,曾提出各种方案,最后一致同意杜聿明提出的“中正大学”这个校名。按当时南京政府教育部的法令,成立大学必须得到教育部的备案批准。当时这个煊赫的董事会名单和“中正大学”校名呈报时,很快就得到了教育部的批准。

  这所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军费中拨出专款,实际是由杜聿明批条子支付。其次则是由沈阳各工厂依分承担。

  中正大学校长为张忠绂,是一位国际问题专家,原东北大学政治系主任,教务长为焦实斋。大学设四个学院:文学院院长为留美的史学家余协中,工学院院长为留美的学者王华棠,化学院院长为留英的化学家王铁崖,农学院院长为留德的林业专家贾成章。

  一九四六年暑期,中正大学开始招收新生,先办一期先修班,名额一千名。

  开学这天,坐落在沈阳和平区的中正大学,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在军乐声中,熊式辉、杜聿明及各名.人显贵登上主席台,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其盛况轰动一时。许多达官贵人、地主豪绅,莫不以送子女到该校学习为荣。

  一九四七年暑期后,该校规章渐臻完善,所开各课教材亦步正轨,于是又招收新生数百人。

  青年党党魁曾琦到沈阳时,向杜聿明建议,让该党在中正大学成立支部,发展组织。建校之初,杜聿明已就学校开放党团组织问题征求过大家的意见。教务长焦实斋和文学院院长余协中认为,党团没有必要进中正大学,党团一进校门,问题就多,学校就不好办了。杜以为然,于是谢绝了曾琦的建议。

  陈诚到沈阳后,对杜聿明办大学一事曾批评说:“军人就管带兵打仗,挖空心思占用军费办学校,不知搞的是什么花样!”

  一九四七年七月八日,杜聿明因病离开东北,职务由郑洞国代行,萧规曹随,学校尚能维持。一九四八年沈阳国民党军形势危急,该校匆匆迁往北平,由于无人负责,随之解体。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十一章 在济南和辽沈战役中 下一篇:第九章 衔命解决龙云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