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零的艺术——吃
永不凋零的艺术——吃
有幸与诸友雅集于西子湖畔,参加由楼外楼、杭州日报共同举办的西湖饮食文化笔会。此次笔会不用笔,只用嘴,评尝楼外楼的美食,谈论饮食文化的过去与未来,继承和发展。
讨论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确实也可以名之为笔会,因为饮食文化和笔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名菜、名厨、名店都是靠诗文来传播的。名闻遐尔的“楼外楼”,这店名就是从南宋诗人林升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这位绍兴人当年到杭州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读过这首诗的人,一到西湖就会想起楼外楼,要到“楼外楼”去吃醋鱼;更不用说东坡肉了,它本身就是靠苏东坡的诗文和名声而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是靠口碑,二是靠文字,文字的传播是主要的,当今的电视也很了得,但不及文字那么天长地久。
饮食文化和其它的文化一样,也有个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人吃了千百万年,从天上吃到地下,从海洋吃到陆地,吃出了经验,吃出艺术。此种艺术有如日月中天,无与伦比,是永远不会凋谢的,因为全世界的人都在自觉和不自觉地参与此种艺术的创造,哪一种艺术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华夏大地五千年的文明,多民族、多地区、多气候、多物种,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菜系。毫不客气地说,中国人的烹饪艺术是世界第一。可是,此种世界第一的艺术也正在受到现代文明的挑战。因为中国的烹饪艺术有很强的个性和地区的局限性,有个性才有艺术,有局限才有特点,个性和局限曾经把中国的烹饪艺术推向峰颠。可是,随着现代交通与科技的发达,地区的局限正在逐步地减弱;随着烹饪操作过程的流水作业化,菜肴的个性也在逐步地消失,这就造成所谓的“现在的菜不如过去的好吃。”
今不如昔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菜肴的本身,一是吃客的本身。有资格谈论“过去”的都是中、老年人。老年人身经百“战”,食欲减退,味觉迟钝,同样质量的菜肴也会觉得今不如昔。另一方面,菜肴的的本身确实也有今不如昔之处。过去上饭店的人很少,饭店的规模也比较小,所谓的美食只是供少数人享受。早年间较为高档的筵席都是由大厨师一手操办,从原料采购,菜肴配制,直到煤炉操作,上菜的节奏等等,都是个人创作,不是集体创作,此种菜肴可以称得上是艺术,是有个性的。现在很难做到这一点了,现在稍具规模的饭店厨房像个篮球埸,一只滚热的菜从煤炉上下来,等人拿上传送带,进入升降机,送到三楼的备餐间,再等服务员来送到客人的面前,如果是夏天到也罢了,如果是冬天那菜差不多快凉了。中国的菜除掉冷盆之外,其余的都要热吃,主人邀客吃菜时,都是举起筷来点点:“来来,趁热,趁热。”蟹粉凉了有腥味,冷肉吃下去要拉肚的;一到冬天四川火锅就大行其道,其原因也就是一个热。
冷热犹可说也,更主要的是那厨师的作业不能流水,不能让采购、配菜、煤炉、服务各行其道。高明的厨师要认真地做好一席菜肴,他就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要了解食者的背景材料。比如说食者是何等样人,来自何地,是否吃遍全国,是否连续作“战”?因为菜肴的好坏是由食者决定的,食者的爱好以及是否连顿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否则的话,你以为很好,他觉得是老一套,这就需要有背景材料作为配菜的参考。配菜是否得当,致关重要。早年的筵席间,如果有一只菜大家都不愿下箸,那厨师就要来道歉:“对不起,我不知道大家的胃口。”他不认为是做得不好,只是在配菜上出了问题。
配菜即使得当,还要看原料的有无与好坏。菜的质量如何,原料是决定性的,不能靠采购员的批量采购,许多名菜对原料还有特殊的要求。就说这叫化鸡吧,是公鸡还是母鸡,是活杀鸡还是冰冻鸡,是饲养场里出来的鸡,还是农家的散养鸡?如果是一只冰冻的、饲养场里出来的鸡,完了,再高明的厨师也做不出高质量的叫化鸡。要知道,当年创造了“叫化鸡”的那个叫化子,他用的鸡是偷了老太婆的一只下蛋鸡,决不是饲养场里出来的冰冻鸡。中国的名菜大多是有地方性的,大都和地方的物产有关系,物产又和季节有关系,所以说采购原料是很复杂的,有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
中国的菜肴(不抱括快餐之类)不适合于大规模的流水作业,连吃的方式也不能像西餐那样的分食,因为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型还有响声,除掉食用价值之外还有欣赏价值,对食物的欣赏也是对食欲的剌激。中国人用不着喝开胃酒,观色闻香就可以“吊胃口”。把食物分得一块块地放在小盘子里,那就少了点情趣,甚至分不清那小盅里是甲鱼还是乌骨鸡。
如此说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就不能继承与发展了?不必担心,人为了吃,各种各样的方法都会想出来的。美食的经营者会想出方法来处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侧重于提高的菜肴早就不是流水作业了,一个楼面一个厨房,一个大师只做一个席面或一两只拿手菜。这在国内外都有。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遍地开花的饮食个体户。个体户不存在什么流水作业,也不存在部门牵制,他们如果不仅仅是想捞一把,而是想打出牌子做好菜的话,那就能把中国的菜艺发扬光大。要知道,中国的许多名菜名点都是从民间来的,都是从什么马家、谭家、石家、王麻子家,甚至是从叫化子那里学来的。
1997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