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朱砚馨同学

作者:陆文夫 字数:2709 阅读:193 更新时间:2013/05/31

忆朱砚馨同学

上了年纪的人有一个特点,对青少年时代的人和事记得十分真切。我和朱砚馨同学在初中时同班两年,可是至今对她的声音笑貌记得还很清晰,当然,我记得的是她的十七岁,用现在的话说是所谓的花季、雨季。不过,我们那一代的人都和花雨无缘,国难当头,颠沛流离,严酷的现实使得我们早早地就思虑国事家事,要用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不是我们要砍人,实在是日本鬼子的大刀在向我们的头上砍来,我们都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杀人放火。

  当我在炮火中读完小学要升入初中时,已经是1942年,那时候的农村里没有中学,升学就必须到城里去,城里的公立学校都是敌伪所办,爱国者认为是奴化教育。

  当年的泰兴城里,有几位爱国的士绅和知名人士,还有一些抗战前就在上海、杨州教书的很有名望的老师,他们都不愿到日伪的学校里去做事,于是便在戴为敷、杨元毅两位先生的带领下成立了一个“扬陋学塾”,戴为敷先生当塾长。我还很清楚地记得,戴为敷先生是个胖子,夏天穿一件白夏布的长衫,戴一顶铜盆帽,手拿一根手杖,在泰兴城里是个很有名望的人。

  扬陋学塾只办了一年就名声大振,一是教育质量高,二是有民族气节,不教日语。我慕名而往,从延令中学转学去读初中二年级。此时认识了朱砚馨,我们同在包家巷戴家的一个大厅里上课,女生坐在前面,男生坐在后面,我当年的个子高,好像是坐在最后面。我们的一个班共有五十多人,那个大厅很大,坐五十多人也不觉得挤,只是那个大厅没有屏门,靠天井的一边是敞开的,雨天会打雨,冬天会飘雪。我们的这一个班远离其他的班级,所以同学们相互之间都很亲密,下课时同在一个天井里嬉戏,真的像是一个大家庭。假期里还组织联欢会,男女同学在一起唱歌或说故事。我会吹口琴,常常担任伴奏,奏的都是些当年的流行歌曲,什么《秋水伊人》《花好月园》等等。

  朱砚馨同学很少参加我们的假日活动,她拚命地读书,但也不是那种死读书和任何人都不来往的人,她与人交往落落大方,下课时在教室里也很活跃,有说有笑,口词伶俐。但是在星期天或什么假日里就很难见到她,当年的泰兴城很小,人也不多,同学们在假日里常常相互串门。

  朱砚馨的学习成绩在全班总是第一名,特别是数理化,没人能与她竞争。当时班级里有一位男同学叫冯泰成,是班长,他老是要想和朱砚馨争第一,结果总是败下阵来,屈居第二。我当时的成绩也不是太好,大体上是十名之前,但我做的作文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全班第一,除非是偶尔走题。朱砚馨的个性很强,她不允许自己有一项是落在别人的后面,常把我的作文薄拿去看看,找找原因。那时的学生都尊敬成绩好的人,所以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尊敬朱砚馨,几十年后同学们相聚回顾当年时,都要提到朱砚馨。我手头还有一本我们当年毕业时的同学录,是我的老同学周俊崧复印给我的,那本同学录里每个人都有几百字介绍,是同学们你写我,我写你,大家自由发挥,倒也基本上写出了各人的特点。其中杨永健写朱砚馨一文,抄录如下:

  “君为一朝气勃勃有为之青年,性刚直,态度温柔,处世接物,举止大方,勤勉治学,故成绩冠侪辈。君体健且美,求知欲极浓厚,吾辈同学皆心慕之,口才伶俐如悬河,且素怀大志,尝曰:”救国之责,青年学子宜任之,有才能,方足以救国,努力读书所以奠定救国之基础;苟吾辈学子,有读书之名,而无读书之实,偷安贪逸,将陷入深渊,走入岐途,吾国之复兴,永无日矣‘,观此数语,可知朱君雄伟之志矣。“

  这一篇半个世纪之前的人物介绍,是真实的,写介绍文章的人没有什么框框,基本上是写出了各个人的特点。朱砚馨的读书救国论并非是政治空话,事实证明,她那暂短而光荣的一生都在实验着她的诺言。

  初中毕业后正是抗日战争胜利,同学们各自分飞,纷纷到大城市里去考高中。那时候泰兴的学子都是奔南京、镇江、杨州、苏州等地去考高中。朱砚馨考入了杨州中学,我考入苏州中学,从此就各自一方,没有消息。

  直到六十年代,反右派之后,我才听一位老同学说朱砚馨在浙江大学当助教,是在省杨中毕业后考入浙大,浙大毕业后便留校当教师,当时我凭着一种直觉便问了一句:“她有没有当右派?”老同学回答说他也不知道。我所以会问朱砚馨有没有当右派,因为我觉得她很可能成为右派。右派,除掉少数有特殊原因的以外,一般地都有三个特点:一是有本事,二是讲真话,三是忍不住要讲话。如果再加上一个家庭出身不好的话,更是为滑进深渊加上了润滑剂。这些特点朱砚馨全部俱备,成为右派是极有可能的。

  到了八十年代,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听说朱砚馨在文化大革命中自杀了,听了以后不禁长叹,果然是在劫难逃,她逃过了反右派,却逃不过文化大革命。她的死好像是必然的,她太有才华了,太刚直了,自尊心又是那么强,怎么能逃脱那一场浩劫呢,反右派只是在知识分子中拔除“莠草”,文化大革命却是澈底毁林,容留的只是“社会主义的草”了,朱砚馨哪里能逃!

  朱砚馨和我同年,如果能活着的话今年正好是七十岁,如果能活着的话她一定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巨大的贡,她死前已经在为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工作,至今能成为一个科学院的院士是极有可能的。她的死给老同学们留下深深的悲痛和惋惜,但也给中国的历史凑写了一笔,如果这段悲惨的历史能够为后来者铺平道路的话,那末,朱砚馨之死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贡献。

  1998年7月12日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夜不闭户 下一篇:风雨中的一枝花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