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与高適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佛塔周围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烘托出一派超脱虚空的气氛;末尾四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怅惘之情。全诗主要描写了佛塔孤高危耸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登临后忽然领悟禅理,产生出世的念头,并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岑参此诗就是当时的和诗之一。
这首诗主要写佛塔的孤高以及登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全诗状写佛塔的崔嵬和景色的壮丽十分成功。 -
殿前曲二首
《殿前曲二首》是唐代王昌龄所作诗词之一。
-
溯江至武昌
《溯江至武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孟浩然。
-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为唐代诗人岑参作品之一,选自全唐诗卷198_49。
-
青楼曲二首
《青楼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两首,均为七言绝句。组诗描写了少妇在家中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大军胜利归来的盛大场面,从侧面反映出国家的国力强盛。
《青楼曲二首》的第一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方法,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
观猎
《观猎》为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之一,选自全唐诗卷143_28 。
-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
-
荆门上张丞相
《荆门上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
-
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为唐代岑参作品,选自全唐诗卷198_59。
-
骊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骊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为唐代岑参作品之一,选自全唐诗卷198_68。
-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之一,选自全唐诗卷143_38。
-
送魏二
《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曾作为诗词鉴赏材料编入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全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后期(748—756)王昌龄贬龙标尉时,当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送别友人时在宴会上所创作的。 -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的作者是孟浩然,选自全唐诗卷160_144。
-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
-
下外江舟怀终南旧居
《下外江舟怀终南旧居》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诗词之一,选自全唐诗卷198_83。
-
阻戎泸间群盗
《阻戎泸间群盗》为唐代诗人岑参作品之一。大历二年(767),杜鸿渐入朝,表奏崔旰为西川节度使。三年(768)崔旰入朝,以崔宽为留后,杨子琳作乱,举兵突入成都。四年(769),杨兵败退还泸州,招聚亡命之徒数千人,沿江东下,声言入朝。(《资治通鉴》)戊申岁:即大历三年。罢官东归:指岑参在嘉州任上三年秩满欲沿长江东还,遇叛军,后改道经汴河北归。属:适逢。淹泊:滞留。江:指长江、岷江,戎州位于长江、岷江的会合处。诗写东归途中遇叛军作乱。诗人描写了叛军残酷杀戮、河山无色的悲惨场面及忧思国难,感叹现实的悲慨。一本诗题下无注。“连蛮”,一作“连峦”。
诗人亲历叛乱,亲眼目睹生灵涂炭、叛军祸国殃民、令人发指的罪行,诗人内心填堵着悲愤忧伤,胸中燃烧着怒火仇恨,真实地记录着叛军的滔天罪行。前半部分写乱后的凄惨场面。诗人极夸张、想像之笔墨泼出一幅血污淋漓、阴森惨布的死亡场面,令人触目惊心。写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江河吞声,天光无色,写鸟兽穿行,鬼哭狼嚎,万径无人,千里绝迹。诗人的悲愤填膺与环境氛围的阴森恐怖相映成章,鲜明的形象画面直使人有亲临战场、背怵肌凉的恐惧感。后半部分写诗人回乡受阻,思念故园,忧心如焚,并申斥叛军早作安身计,结束战乱。两个典故的使用,响落天外,着墨不多,却颇显奇妙。 -
卢姬篇
《卢姬篇》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片七言诗。通过描写三国曹魏时期魏武帝曹操的舞女卢姬的故事,暗讽当时杨贵妃得宠,杨国忠窃柄弄权的时弊。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读书人针砭时事为民谋利,却因没有迎合帝王喜好歌功颂德,而不得重用,抑郁不得志的愤慨。
借古喻今,通过描写卢姬一弱女子在通过邀宠魏王而得富贵,暗指杨玉环的得宠情景,意在点破帝王的个人喜好对人命运的改变,迎合了帝王的喜好即使是柔弱的女子也可以具有无上的地位。变现了当时作者等读书人由于没有迎合帝王喜好歌功颂德,反而针砭时事为民谋利不得重用,抑郁不得志的心情。 -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选自全唐诗卷160_169。
-
来闍黎新亭作
《来闍黎新亭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词之一,选自全唐诗卷160_171。
-
宴南亭
《宴南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1卷第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