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
哑炮
《哑炮》为当代作家刘庆邦著中篇小说,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哑炮》讲的是忏悔的故事,更是爱的故事,无论江水君的忏悔还是乔新枝的宽容,一切都源于爱。而诠释这种爱,还得益于对人物的塑造。人无完人,不破不立,写恶正是为了扬善,如果没有江水君前面的过失,就没有他后来的忏悔和自我赎救。
刘庆邦的《哑炮》讲述了一个不该发生的哑炮事件,揭示了男主人公江水君在道德与欲望、人性与兽性之间展开较量的心路历程。江水君觊觎工友的漂亮妻子,膨胀的欲望一步一步地冲击着道德的底线,其亲手为自己掩埋的三枚精神哑炮依次炸响,串起了他后半生的精神活动轨迹。小说试图在传达一种宗教情感,表达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足以引起每一个有良心、有道德的人深省。
《哑炮》中写的是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这是它的简单结构。女人是乔新枝,四个男人分别是她的男人宋春来,拄单拐的张海亮,丈夫的同乡江水君,班长李玉山。
刘庆邦的《哑炮》在书写矿难的同时,没有止于表现矿难对家庭、亲人造成的身心伤害,而是由此对人性进行了深层的剖析,让人性通过这起矿难更加真实地突显出来。同时,这部小说也显示出了刘庆邦小说的人文关怀。
-
天堂蒜薹之歌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创作的一部体现中国作家良知、反映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力作,是当代中国最具个人风格和想象力的作家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一部为民请命的杰作!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数千农民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大量种植蒜薹,结果蒜薹全部滞销,县政府官员却不闻不问,忧心如焚的农民自发聚集起来,酿成了震惊一时的“蒜薹事件”。这起被报纸报道的事件促使莫言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35天,创作出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力作。在结构上,这部小说采用民间艺人演唱与正文叙述相结合的互文方式,汹涌澎湃,充满力度。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官网摘录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节,作为对莫言作品的介绍。
小说《天堂蒜薹之歌》讲述了农民受到乡政府的鼓励种了大量的蒜薹,希望卖个好价钱,但是乡政府各个衙门对外地收购者雁过拔毛,任意对农民征税,阻止农民把他们过剩的蒜薹卖给外乡收购者,又压低收购价格,拒绝收购更多的蒜薹。乡党委书记拒绝和农民对话,农民们愤怒了,砸毁、焚烧乡政府办公室。高马自愿参加暴动,他急需卖掉蒜薹把新娘从她狠心的父亲那里买回来;而高羊和方四婶只是被随大流卷入了暴动,并不很清楚自己到底在干什么。莫言以“蒜薹事件”为经,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故事。
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以“蒜薹事件”为经,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故事。并剖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贫乏、生存的窘迫,以及导致“方四叔车轮下惨死”、“金菊上吊自杀”种种悲剧发生的原因。 -
大声呼吸
《大声呼吸》为当代作家荆永鸣著中篇小说,布老虎中篇书系之一,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者荆永鸣以“外地人”系列小说蜚声文坛。其作品摈弃简单的价值判断,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同身受的理解,解说当代底层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正如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先生所言:“荆永鸣的底层叙述有其复杂性。他是在其外的,又是在其中的,身份和认同的焦虑支配着他的小说。这种焦虑属于小说中的人物,更属于作者自己。在同类题材的写作中,很少有作者意识到我是谁的问题,其焦点通常在于他们是谁。而荆永鸣一直与我是谁这个问题斗争。这在根本上塑造了他独特的语调和眼光。”
《大声呼吸》所选的作品均属作者的优秀奉献,其人物鲜活,细节真实,在朴素如水的叙述中,涌动着人文关怀的暖意。 -
檀香刑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01年,曾引起文学界热议,获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全票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初选,最终却以一票之差无缘茅盾文学奖。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檀香刑》讲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出来,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这部小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反动,更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快意叫板,全书具有民间文学那种雅俗共赏,人相传诵的生动性。作者用公然炫技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得时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 -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大家文学奖”。《丰乳肥臀》是莫言写给他去世的母亲的一部作品,这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初稿用了83天时间写完。在这本书中,作者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作者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就像他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
小说中通过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并且视上官金童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于说明: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与受宠)自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小说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揭示了:人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生命的承传、延续是当最受到礼赞的。没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无论美与丑、纯洁与肮脏、卑鄙与高尚,都不再具有意义。小说或作者的深刻性也就在于将这个似简单又普泛深刻的道理蕴含在母亲率领儿女们顽强的求生保种的生命过程中。
小说《丰乳肥臀》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在小说中既表现为“种”的生殖与繁衍)。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对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也涵盖了“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莫言对民间苦难及其承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是莫言进行民间史诗性书写的成功试验。作家倾情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 -
师傅越来越幽默
《师傅越来越幽默》是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创作的中篇小说,本书所选是莫言九十年代末至新千年以来的作品。最早的一篇是《牛》,发表于1998年《东海》第三期。最晚的一篇是《变》,发表于2009年第十期《人民文学》,201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师傅越来越幽默》一篇讲述了省级劳模丁师傅为工厂卖了一辈子的力气,眼看就可以退休,却突然被抛入了下岗的队伍。一点菲薄的积蓄又被一场伤病花得囊空如洗,丁师傅走投无路的时候,将报废在小树林中的公共汽车壳子改造成“林间休闲小屋”,为男男女女提供幽会、野合的场所,从而使自己又富裕起来。小说的精彩之处是结尾。随着天气渐冷,丁师傅想收拾收拾等待来年再做时,不料一对爱得不能自拔的男女似乎在他的“爱巢”里殉情了。在向公安机关报案后,最后却发现这不过是一场虚惊:汽车壳子里根本就没人!小说主要通过一位国企下岗职工的目光,展示出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他们如何在偷偷摸摸中发泄自己被禁锢的爱情。
张艺谋在2000年将莫言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改拍成了电影《幸福时光》,由谋女郎董洁及赵本山演出。 -
我的左手
《我的左手》为当代满族女作家钟晶晶著中篇小说,发表于《十月》2005年5期,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我的左手》是钟晶晶小说中比较贴近现实的一篇,但也没有采用直观地摹写现实的叙述形式。她把故事的自然逻辑顺序打乱,而按照故事叙述者“你”的意识流动对故事进行重新结构。
《我的左手》以三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为背景,写了几个人物:冬子、水珍、王长海、冯八,还有作为故事叙述者的“你”。这几个人物都写得有声有色,性格鲜明,其中,冬子无疑是最主要的人物,是这篇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叙述者“你”的情同手足的好友——“我的左手”。冬子最后精神失常了,并在精神病院自杀身亡。导致这个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说《我的左手》采用的是第二人称的叙述形式,这在整个小说创作中是较少见的。这种叙述法能够给读者带来某种阅读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和一种含蓄的、朦胧的意味,这恐怕与作者一贯的写作追求有关:不把小说写得过于直露,而写得含蓄些,朦胧些,更有意味些。 -
失踪女
《失踪女》为当代作家祁又一著中篇小说,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提名奖。《失踪女》讲述的是一个经常泡网、热爱旅游的摇滚男青年和一个老爱搞失踪的女孩的爱情故事,读来真实、感人,反映了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形态。其他的短篇小说也精致有趣,读来饶有趣味。
《失踪女》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由两个中篇小说《失踪女》、《嗨!朱迪》和另外18个短篇故事构成,是作者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并加以想象创作完成的,时间跨度大多集中在青春躁动时期(从中学、大学到毕业后工作,特别是玩摇滚乐队的时期)。故事有的发生在网络上,有时发生在校园里,还有的发生在酒吧。这些年轻的生命在一起追求轻松愉快、自由甚至有些放浪的个性生活。活得“有趣”而非所谓的“有意义”,是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态度。故事讲述得十分流畅,也很好玩。摇滚乐、酒、性爱、友情给故事染上了传奇的色彩,是躁动青春的生动写照。
《失踪女》是一部和其他青春小说完全不一样的小说。阅读时,那种相当传神的细节和透过细节表达出来的年轻的、生机勃发的、躁动不安的情绪随时可以感受和触摸到。
躁动青春的醉生活,透过支离破碎的生活镜头,发现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走进自由放浪的个性灵魂,感受迷茫青春的淡淡哀愁。
我们不断地被生活教育着,收获了成熟,却失掉了天真。
与成熟相比,天真是更可贵的东西,它是一次性的,没有了就是没有了。
青春,到底是什么?生活,到底是什么?
青春是对梦想自以为是的坚持,是少不更事的轻狂言语,是酒醉时的与世隔绝,是没完没了地做爱、睡觉;青春就是疯狂到死,心碎到死;青春更是看似玩世不恭,其实焦虑至极地寻找另一半的过程。没有另一半,生活如何正式上路? -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组成。《红高粱》是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
《红高粱家族》虽然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但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抗战题材的小说给人的感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强烈对比,塑造的是几乎完美的正义的爱国英雄。而《红高粱家族》中塑造的一些列抗日的英雄却是正义与邪恶的化身,他们是一群独特的,特属于红高粱的英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
《红高粱家族》的三场“性”以性爱空间的奇特、描写的真实、形式的怪异、时间的漫长震撼性地喊出了人的宣言,写出了民间抗战英雄的真实性格,将英雄从“神”的云端拉回到“人”的世界,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史上革命英雄传奇神话历史终结的标签之一,对新时期小说人物塑造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从表面上看,《红高粱家族》 所写的是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叙述的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实质上,由于穿插了“我爷爷” 和“我奶奶”惊世骇俗的爱情传奇,使得小说更像是一种非官方的“野史杂说”。 莫言更多的是“用民间化的历史场景、‘野史化’的家族叙事,实现了对现代中国历史的原有的权威叙事规则的一个‘颠覆’”。 -
向土地下跪
《向土地下跪》为王梓夫著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2009第2期,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提名奖。小说时间跨度为近六十年,用小说主人公康老犁的一生串起中国从解放区的土改到新世纪经济开放后人们对土地的利用中土地的命运。
《向土地下跪》讲述了康老犁,一个地地道道的、爱土地爱到骨髓里的普通农民,在与土地的复杂纠葛中生活、挣扎了一生,最终却不得不失去土地,背井离乡,心中的痛楚,在向土地下跪的一刹那,弥漫到每个人的心里。人们不由得再次把关注的目光转向当代中国的农村和农民:农村、农民与土地,到底怎么了?!
王梓夫先生的小说《向土地下跪》全力塑造了康老犁这样一个地道的农民形象:“方圆百里有名的庄稼把式”,疯狂地想拥有属于自己土地。地主冯有槐正是利用康老犁对土地强烈的向往,提出向其“租妻生子”的条件。康老犁以这样屈辱的方式,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进而,地主家的“天灾人祸”更是让他以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价钱,迅速扩充了自家的土地面积。结果,土改时长工康老犁成了“地主”,地主冯有槐成了“贫农”。
小说《向土地下跪》的前半部分以康老犁的“地主”遭际,描述了农民和农村在当代历史中的沉沉浮浮,细腻地刻画了农民对土地的深深依恋与热爱;后半部分以康老犁在新时期对农村、对土地的观察,勾勒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农民生活出现的种种出乎意料的变化。最后以康老犁令人揪心的沉重一“跪”,提出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即当代中国的农村和农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