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
北方佳人
《北方佳人》为著名女作家凌力著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提名奖。《北方佳人》以女性视角,讲述了元末明初落寞的蒙古帝国的尾声。作者潜心八载,史海钩沉,敷演出历史长河中一段被悄然湮没的沧桑往事,写活了清孝庄太后之前二百年身处蒙古政治漩涡的两位绝代佳人。
小说《北方佳人》第一次将笔触深入北元历史阶段的草原生活,敷演出历史长河中一段被悄然湮没的沧桑往事,写活了清孝庄太后之前二百年身处蒙古政治漩涡的两位绝代佳人,描绘出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称霸之后的苦难与悲怆。
《北方佳人》秉承作者凌力一贯尊重史实、尊重历史精神的创作风格,更以女性的视角、女人的苦难以及其所展示的伟大母性,写战乱、写人性、写时代,自有独到精妙之笔。诚如著名评论家所言:凌力的历史小说,努力去寻找历史的情绪、历史的体温、历史的灵魂,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联结……在营造历史氛围,开掘悲剧内蕴,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变化方面,直如静水深流,山谷回应,那情感的渗透性,是传统小说无法传达的。
《北方佳人》背景宏阔壮丽,情节精妙跌宕,人物繁多、性格鲜明,都令人叹为观止、赞赏不已。作者对蒙古族的民族性格和历史命运,对不同凡响的女性意识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精彩的描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历史的思考。 -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为刘恒著中篇小说,获第一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后被改编成电影《没事偷着乐》以及同名电视剧,影响很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一部描写北京市民的小说,它用“显微镜”去观察琐碎的生活细节和渺小的人生困境,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淡淡的喜剧效果、切实的人生内涵,凸现了心地善良的城市平民张大民一家人追求平凡的幸福生活的过程,幸福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而张大民的幸福是知足常乐。
“张大民”这一爱耍贫嘴的形象正是北京普通市民的缩影,他那脚踏实地的生活状态,锲而不舍的乐观精神和观众心心相印。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大家庭,描述了我们很多人曾经经历过的80年代的生活状态。编导以自然主义表现方式,把生活中的无奈还原得非常充分。生老病死、偶然意外、亲人之间的相互伤害……观众看到张大民,可以从中找到自己。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主要讲述了张大民,北京市民,和他妈妈及五个兄弟姐妹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洼地平房里。张大民极度贫嘴,他用贫嘴来面对窘困、卑微的生活,用贫嘴来支撑实际不存在的尊严,用贫嘴来点燃生活下去的那一点点希望。就是这样,时光一点一滴过去,肥胖、平庸的张大民娶到了胡同里最漂亮的姑娘,在自家的墙外又搭了一个小偏厦,偏厦的地当央是一棵不能烧、不能砍的树,张大民就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取名叫张树......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是讲述张大民和他的一家子如何顽强、乐和地过活自己窘困、卑微的小市民生活的故事。作者张恒在这篇小说里姿态放得极低,几乎埋进了沙土里。他为最普通的中国小老百姓立了一座碑。 -
安翔路情事
《安翔路情事》为当代作家文珍作中篇小说,获2014年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安翔路情事》还有一个名字叫《麻西小胡》,是关于麻辣烫西施和灌饼男的罗曼史。这场情事不单只是城市里盛开的金盏花遇到田垅里黄灿灿的麦子那么美丽那么简单,有一篇评论也许说得最为到位:“贫穷是一生中最初的衰老”。
《安翔路情事》讲述了鸟巢边上、盘古七星酒店下,有一条细长的小路叫做安翔路。安翔路上有一个卖麻辣烫的漂亮姑娘叫小玉,还有一个卖灌饼卖得很红火的小胡。故事就从这位麻辣烫西施遇到灌饼王子开始,不过三个月时间,在一条短短的街道历经成、住、坏、空,最终结束于偌大的北京城、渺小的安翔路。
在《安翔路情事》中,文珍关注的是两个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他们在城市里生活但又不属于城市,他们生活卑微,但是他们也有爱情,小说写出了他们爱情的曲折与艰难,他们无法挣脱城市生活唤起的渴望,但又难以融入城市,他们之间也为此互相纠结着,爱是不可能的,不爱也是不可能的,到最后,他们只能隔着一条街遥遥相望……,在这篇小说中,文珍写作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她关注的是另外的人与另外的世界,这也显示了她不断突破自我的努力,预示着她更为宽广的写作道路。 -
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生死疲劳》是莫言2005年以喷涌般的气势创作的一部重构宏大叙事艺术的长篇巨著。以“动物之眼”看农民与土地关系变迁,讲述50年乡村史。
2006年7月,《生死疲劳》入围首届“曼布克亚洲文学奖”;并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度小说排行榜”(榜首),并被评为亚洲周刊“2006年十大好书”2007年获得“‘福星惠誉杯《十月》“优秀作品奖”,2007年获得“福星惠誉杯”《十月》优秀作品奖,2008年荣获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获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在《生死疲劳》小说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生死疲劳》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民饱经患难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生命。故事情节极端、怪异、变形、荒诞,但是与寄寓其中的哲理浑然天成。全书从内涵到外延充满了作家的探索精神,充满了艺术灵气。究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而言,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 -
金山
《金山》为旅居加拿大的华人作家张翎著,作者花了四、五年的光阴完成,累计40余万字,讲的是一个方姓家族在海外的百年奋斗史。这是一部反映在加拿大早期华人背井离乡、劳作受苦,屈辱地死或坚韧地生息的坎坷历史和血泪人生。
《金山》从清末华工方得法远赴加拿大淘金修铁路讲起,详细地描绘了方家四代人在金山的悲苦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与故土广东亲人的悲欢离散。小说以个体和家庭的命运为切口,不仅是一部将赴加华工的命运首次引进当地文学视野的叙述实践,同时也是一次探讨国际大背景下国族身份与认同的重要的史诗式书写。
在张翎的笔下,尤其在这部四十余万字的长篇力作《金山》中,描述刻画的同样是海外华人生活的艰难,但作家的精神指归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陌生感或疏离感,而是较深地触及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彰显出的不仅仅是文化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文化之间的磨砺和融合。她的小说世界中,往往通过大跨度的时间和地域的故事情节组合,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蕴含着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终极的人文关怀。 -
红树林
《红树林》是莫言1988年根据真实案例构思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一位朴实美丽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的渔村闯入现代化都市,经历了迷茫而凄楚的人生,终于昂起头,勇敢地迎接挑战。在《红树林》中,莫言第一次走进了城市,在艺术风格上渐渐从传说、神话、虚幻中走出,将眼光投向身边喧闹真切的现实生活,稳重、理智了许多,少了一点激情、狂乱,多了一些从容不迫的平静。
小说《红树林》讲述了一位朴实美丽的渔家姑娘从红树林边的渔村闯入都市,经历了情感的波折和撞击,演绎出复杂而又多变的人生。故事发生在有着大面积红树林的小渔村和南海海滨一座新兴的小城里。 渔家姑娘珍珠进城打工,珍珠公司总经理大虎对她一见钟情,珍珠却不为所动。大虎企图强占珍珠,珍珠毅然回到红树林。大虎在另两个干部子弟二虎和三虎的挑唆下,轮奸了珍珠。珍珠的意中人大同进行报复,欲杀大虎的母亲、副市长林岚,却刺伤了检查官马叔。大虎又与二虎、三虎轮奸了女工小云,被当场抓获。林岚救子心切,落入了刑侦科长金大川手里。马叔与牛晋顶住压力,使案件终于重审,三个虎被绳之以法。
这部《红树林》的故事转向南海之滨的现代化都市和淳朴的南国渔村。小说中既有对权欲、钱欲、情欲、性欲等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阴暗面的淋漓再现,也有对老一辈革命历史以及老一辈的子女在现实生活中的爱恨情仇的生动描写。小说在艺术上追求创新,通过一个处处在场又并非真实存在的、全知全能的“我”来展开叙述,时而把视角对准小说中的当下情景,时而把故事拉到历史和传说之中;各种叙述手法犹如万花筒一般,不断变幻,但在整体上又不乏一气呵成的艺术魅力。 -
豆汁记
《豆汁记》又名《金玉奴》,当代作家叶广芩著,荀派代表作,作品文笔流畅,生动有趣。小说《豆汁记》讲述的是一位落魄到连乞丐都不如的穷书生饿倒在一个叫花子的门外,被叫花子的女儿金玉奴用豆汁儿救活一命,为报救命之恩,书生“以身相许”,考中功名后却谋害糟糠之妻的故事。
《豆汁记》故事的背景为旧时老北京,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家里一个很会做饭的女仆的故事,文中仆人莫姜一个旧时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被作者刻画的非常鲜明。《豆汁记》里讲述了一位清末御厨的媳妇莫姜和作者(被称做格格)一家的渊源,莫姜本是北宫门卖花生米的,一个风雪夜让作者的父亲文章里称作四爷的,捡回了家给了碗豆汁喝,然后发现莫姜其实是个绝妙的厨子,还是个知情知义的人。
小说《豆汁记》的叙述风格相当平实,节奏舒缓从容。由于采取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叙述中常夹杂议论和主观感受。在叙述过程中,又常常旁逸斜出,讲环境、讲风物、讲饮食。例如叙述老三把三只老山羊送给羊肉床子,就顺便介绍了老北京的羊肉床子和当时商家对信誉的珍视。四爷透露说,莫姜是北宫门卖花生米的,跟着就介绍了颐和园和北宫门内卖火烧的老赵和给驴打掌的“皇上的三大爷”,清王朝贵族的没落于此可见一斑。莫姜管做饭,在“我”的叙述中就介绍了大量吃食。这些都绝非闲笔,不但调节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令迟缓有度,而且构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作家显然对这种逝去的文化风度相当熟稔,对笔下的这些人物也烂熟于心,因此写起来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温不躁。读这样的小说确像喝豆汁,滋味醇厚,回味无穷。 -
朗霞的西街
《朗霞的西街》为当代作家蒋韵作中篇小说,原载《北京文学》2013年第8期,获2014年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者用蘸满浓浓爱意的笔墨,精心描写了一群美好女性的形象。她们性格各异,命运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简单、纯洁、善良,向往美好生活。无论是天真可爱、无忧无虑的小朗霞,忠诚厚道、善于持家的孔婶,还是家境贫寒、单纯正直的引娣,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为了自保而告密的吴锦梅,她面对无望爱情的痛苦纠结,也让读者深深同情,并在某种程度上原谅了她的过错。
马兰花是作者最为偏爱,个性也最为鲜明的女性。自从18岁那年嫁给了陈宝印,这个女人的命运就交给了这个长她10岁的男人,心甘情愿为他赴汤蹈火,并以超人的智慧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生存下来。她主动捐出半个院子和东西厢房,为自己赢得了虽然狭小但相对安全的空间。她心地善良,虽然自己家的日子过得也很紧巴,却经常接济邻居的孩子。她的身上散发着母爱的芬芳。另外,她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令人动容。从陈宝印深夜潜回家中开始,她就守住了那个黑暗的秘密,被它折磨。从此,她做了一个旧时代的守墓人。8年的时间实在太久,地下的秘密终于曝光,她也终于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为小说中仅有的几个男性之一,赵彼得医生虽然着墨不多,但他所起的作用却无可替代。他是这个小城的第一把刀,儒雅、清秀、内向、念旧。因为一个阑尾炎手术,他与马兰花相识,并产生好感。虽然遭到婉拒,但他却对马兰花越加敬重,并产生了超越男女之情的另一种情义。他对马兰花许下这样的诺言:“以后,遇到难处、难事,尽管来找我!”说完,起身离去。从此,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再未出现,直到小说的第六部分,他才意外地出现在长途汽车站,来为孔婶和朗霞送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一直在悄悄地资助着朗霞。这一不求回报的善举,不仅帮助朗霞度过了那个困难的年代,更重要的是,滋润、温暖了她那一颗冰冷决绝的心,使她最终没有对这个世界绝望,而保留了一颗向善的心。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角色,是至真至善至义的化身,是感化心灵、救赎灵魂的使者。 -
北京房东
《北京房东》为当代作家荆永鸣作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2012年第7期,获2014年老舍文学奖、第六届《北京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第十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
这篇《北京房东》,一如荆永鸣的其他小说作品,也是以一个外地人特有的视觉与感觉来看取北京当下的生活,而且因为艺术的触觉伸入到了生活的日常肌理,故事的铺陈与情节的展开又多与饭馆、酒菜有关,真称得上是色香味俱全。让人为之意外的是,作者在以房客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时,以“姓荆”的自我表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写进去了。当然,作品里那个开饭馆的房客老荆,不能就简单地与作者荆永鸣画个等号,但这样的自供状与自叙性的叙事,却使作品平添了一种直击身边生活的真实感,并让熟知他的友人与读者对接下来的故事兴味盎然。
老荆的租房故事,由与男房东方长贵的几次交涉,与女房东方悦的频繁交往,渐渐就把镜头聚焦于白领女性方悦不如人意的婚恋生活。作品中的方悦,与大多数北京女性一样,“开朗,大气,热情,周到,同时源于一种天生般的优越感,又处处充满了自信。”但看似光鲜明丽的人生,却也隐藏着难言之隐,那就是丈夫张弈胜抱着“玩玩”的心态,在爱着她的同时还去和别的年轻女性“睡觉”,这让她难以理解,更让她不能容忍。
乍一看来,作品似乎是由有钱的丈夫张弈胜的频频“劈腿”,方悦的始料未及和被动离异,来透视当下都市不无缭乱又有欠稳定的婚恋现状,但渐隐渐现的另一条线索,却使故事有了另外的情致,那就是方悦与老荆,由起初的租房形成的主客关系,渐渐变成了超越主顾的朋友关系。方悦会找老荆吐吐心曲,说说心事,老荆也会对方悦无话不谈,敞开心扉。乃至因胡同拆迁,另搬了住处,已没有了房东与房客的关系,老荆仍与方悦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情分。这种情分看上去有些特别,甚至不无某种暧昧,乃至在那次方悦喝多了酒,老荆送方悦回家后,差点有了“那个”关系。但老荆还是借着妻子的一个电话稳定了情绪,把持着了自己,使方悦由此改变了她的男人观:“我以为世界上只有两种男人,一种是好色的,一种是非常好色的。现在我才发现还有另外一种男人……”正是这种重情又尚义的作为,反使两个人的友情经历了老荆写书出书、方悦出国回国等多年变异之后,仍相互保持着一定的系连,彼此不断惦记对方,乃至几年后再次约见,还相约到“老地方”见面,而方悦说的那个“老地方”,实际上已不复 -
红蝗
《红蝗》为莫言的一部谵妄现实主义的力作,《红蝗》的历史跨度长达五十年,既写五十年前(1935年)和五十年后两次蝗虫灾害。小说熔历史和现实与一炉,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感,而且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
《红蝗》讲述了在胶东大地高密县,50年前后发生了震天动地、触目惊心的两次大蝗灾。50年前那场大蝗灾,高密县东北乡人在四老爷的带领下耗巨资建蝗庙拜蝗神,驱赶泛滥成灾的蝗虫,但那生命力,繁殖力旺盛的蝗虫仍汹涌澎湃、连绵不断;又在九老爷的带领下毁蝗庙驱蝗神,用尽所有方法杀灭蝗虫,并请来了刘将军,但蝗虫仍灭而不绝……四老妈与他的情人也死在了那场蝗灾中…… 50年后的大蝗灾,人们在解放军、科学家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蝗虫。
小说《红蝗》在叙述方式上打破了时空界限,采取交叉渗透的叙述法,不再将五十年前和五十年后严格地划分为两条平行线,这样的好处是使历史和现实勾连,相结合,使两者浑为一体,其描写更带主观色彩和荒诞色彩。
《红蝗》以五十年前后两次大蝗灾的为背景,浓墨重彩,描画了世间奇异的景象的同时,展示了人性穷奢极欲的复杂情形。从五十年前乡村生活的愚昧野蛮到五十年后“现代文明”的虚伪,都市生活的糜烂,这一切都让“我”精神生活无所皈依。在小说中,我们也最能清楚地看到人的“最英雄最王八蛋”的双重性,而人的“王八蛋”的一面,又往往与灾难构成一种合力,所谓天灾人祸是也。正如作者在《红蝗》结尾总结的:经年干旱之后,往往产生蝗灾。蝗灾每每伴随兵乱,兵乱蝗灾导致饥馑,饥谨伴随瘟疫,饥谨和瘟疫使人残酷无情,人吃人,人即非人,人非人,社会也就是非人的社会,人吃人的社会也就是吃人的社会。如果大家是清醒的,我们喝的是葡萄美酒;如果大家是疯狂的,杯子里盛的是什么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