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
妈阁是座城
《妈阁是座城》为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所作长篇小说,获2014年人民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用贴切的生活语言、鲜活的文字内容打动读者。为了写好这篇小说,严歌苓数次进入澳门赌场体验生活,像一个真正的赌徒一样下注,熟悉赌场规则,观察赌客心理和行为,并采访叠码仔,收集素材。严歌苓小说里的人物辨识度极高,作者用干净的笔墨,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人物鲜明的身份符号及独特性格。小说用逼真的细节描写,将读者带入故事的真实情境中。四川话、东北话、河南话,谁都听得懂谁。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发财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风度迷人的梅晓鸥从事的职业背后有何种隐情?天之骄子段凯文始于金秋假期的赌场搏杀最后将画出什么形态的人生路线图?颓唐的艺术家史奇澜,天才的灵性始终将毁灭抑或拯救他自己?是什么魔障让投出诱饵的梅晓鸥反而屡遭段凯文暗算?小说埋伏了诸多迷局,细致有力地呈现出人物间性格、性别、情感、善恶等多重角力,将笔触探入人性幽微曲折之处;而结局出乎意料,令人唏嘘。
严歌苓这一次写了一个离我们很近的故事。《妈阁是座城》可谓是赌的惊心动魄、赌得触目惊心。书中的当代赌徒为中外文学贡献了崭新的人物形象。天之骄子段凯文何以会走进赌场?颓唐的风度甚至能吸引诱导赌场马仔和偷渡蛇头的艺术家史奇澜,他天才的灵性终将毁灭抑或拯救他自己?但其实作为赌场中的另一极、两性世界里的阴性,梅晓鸥才是一个最大的赌徒,她用青春赌爱情、她用情感赌人性,赌到血本无归,所有她为之奋斗和追求的都离她而去,金钱没了,房子卖了;爱人离开了;她极端的纵火行为虽遏制了儿子走向赌场的路,但终究留下了母子关系的隐忧。这样一个飞蛾扑火的决绝的女人,却是个矛盾之集成体。严歌苓赋予了她极大的心理空间,这个在旁观者看来冷酷嗜血的赌场掮客,她的女性与母性一再地背离了她的职业要求,将赌客与叠码仔之间原本简单的输赢关系搞到错综复杂、是非莫辨。这是迄今为止严歌苓贡献的一个比王葡萄(《第九个寡妇》)、多鹤(《小姨多鹤》)、冯婉喻(《陆犯焉识》)都要复杂、灰色、不那么非此即彼的女性形象。 -
香歌潭
《香歌潭》为曾哲作中篇小说,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新世纪《北京文学》奖。作者曾哲曾不惮险阻地深入到连当地官员都没有涉足的边远蛮荒的山寨,为封闭落后的独龙族捐资办学启迪风化,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披肝沥胆、殚心竭力。像曾哲这样为国为民自甘奉献的人正是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香歌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悲壮而沉重的故事:“我”在滨海误受枪支走私案牵连身陷囹圄,同室囚拘的竟然是位饱经沧桑的沉沦女,这位原本在对越作战作出贡献的英雄,被俘后受到摧残,九死一生逃回大陆,因为在其家乡已被追认为烈士,作为英雄受到民众的景仰和神话,为了一家人烈属的待遇和荣誉,只得忍辱负重,漂泊他乡,沦落为一个与其“在家乡受辱,活不如死,不如在异地受辱,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惨烈人物。
《香歌潭》中,沉沦女这一形象让我们从人性和道德的双重包围中重新认识人生,反思造就英雄成名和沦落的世俗观念及社会基础,从而理解形成沉沦女的“曾经"。 -
十周岁
《十周岁》为当代作家程青著中篇小说,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十周岁》向读者展示出了令人惊异的写作才能。她把自己孩提时代经历的、已然记忆模糊的20世纪70年代民间生活描摹得精细入微、有声有色。唐冬青及其一家人乃至周围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氛围,她写来得心应手。令人不禁想起她在《恋爱课》中,对老北京市民层面生活状态的精彩描摹。这种才能一是来源于观察生活的能力,二是倚靠出色的想象能力。程青真是很有灵气,她在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类似小主人公的原型,但在唐冬青举手投足之间,喜怒哀乐之中,我们看到程青的想象力为读者杜撰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而这其中还包含了某种思考。
作为系统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作家,程青具有吸纳理论和知识,还原于生活,并经过思考,将其纳入创作的才能。小说中的唐冬青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诉苦”,在各种各样的大会上诉苦,聚焦众人的目光成为她最辉煌的时刻。有关唐冬青表演“诉苦”的神来之笔,是作者受到《空间·记忆·社会转型》一书启发而对“诉苦”的内涵加以思考的结果。“在我看来,‘诉苦’除了具有唤起别人同情心的表面作用之外,还有更加深刻的超越日常和常规的意义:它用过去的一种经过强化的苦试图去覆盖所有别的苦,同时也试图去消解正在发生的一切的苦。而实际上,生活中那部分未被言说的苦也许才是更大的、真正的苦。”十岁的唐冬青的“苦”并不在于她所“诉”之“苦”,——相反,“诉苦”的成功表演带给她梦寐以求的辉煌,但这种辉煌遮蔽不了的她心灵和肉体所遭受的伤害和蹂躏,那真正的“苦”,以及这“诉苦”表演的辉煌对其人生之苦的无所改观和不可期望才是唐冬青悲剧性的本真之苦。我们从唐冬青的身上,深切地感受到程青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人性的探求和体察之深沉、精细和幽微。
程青在《后记》中写道:“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透视生活表象之下的渴望,这令我似乎拿着一把坚硬的凿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剔除生活表层那层钙化了的物质,直接面对里面柔软鲜嫩的质地。”在探究和揭示生活的本质和真相方面,程青的小说可以说与张爱玲的小说风格一脉相承,洞幽察微,单刀直入,呈现出一种苍凉的美学风格。 -
第四十圈
《第四十圈》为当代作家邵丽所作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4年第2期,获2014年人民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邵丽的中篇小说《第四十圈》将一宗离奇案件和几年后“我”对其的调查穿插闪回,将读者引向当年离奇案件的本身,为读者讲述了一出神秘的“罗生门”。
《第四十圈》讲述了异彩纷呈的中国故事,故事虽然书写的是阶层冲突,但不同于以往的底层叙事文本。小说以复调的形式展现了普通人的生命欲求及其带来的荣乐与伤痛,在叙事伦理上呈现为开放性、多元性。《第四十圈》标志着邵丽创作对于总体性的思考和追求,其意义非同寻常。作者邵丽看似为我们讲述她自己在挂职期间遇到的一桩奇事作为引子,恰如其分地渗透进了“齐光禄”的这个轰动全县的案件中,读者也在作者的循循善诱下,不警觉间走进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第四十圈》里,作者再一次非常自信地为读者营造出那样一种逼真和残酷的场域,读后让我颇为感动。初读起来,我感觉《第四十圈》这个标题几乎和作品没有太大的关连,细细咀嚼后方知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作者先是虚晃一枪,继而又路转峰回地推演出故事,实际是故意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悬念。作品的真正内核却在她屡屡的铺垫后,从从容容地流淌在与这个标题看似很不搭界的枝干上。依然是作者惯常的平实口吻温婉地讲述,却一下就把人牢牢抓住。
这部中篇标题叫《第四十圈》,非常切题,但这并不是作家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作家只是想借“第四十圈”给某些人敲响警钟,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的国家机器,是执政为民,还是为民执政?如果是前者,那么,执政是主体,难免会发生一些“齐光禄事件”;如果是后者,那么,为民是主体,“齐光禄事件”就会少发生,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作家站在历史的高度,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治大国如烹小鲜,必须以民为重,社会才能和谐稳定。齐光禄其实真的是一个良民,如果说他有错,就错在他想娶媳妇,想养活家人。可是,哪个男人活着,不想娶媳妇,不想养活家人呢? -
幸运儿和他的朋友
《幸运儿和他的朋友》为向祚铁所作短篇小说,获2014年人民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幸运儿和他的朋友》有着精到自然的白描笔法和别有思致的叙事视角,以微妙的距离感勾勒出一个诗人群体的精神镜像,是一篇充满当下关怀的作品,也是一篇接续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作品。
-
八月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由著名女作家徐坤历经四年艰辛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50多万字,属十月长篇小说创作丛书,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八月狂想曲》以2008北京奥运为题材,是目前为止全国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以北京奥运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八月狂想曲》以一座虚构的奥运协办城市为背景,以奥运场馆建设为主要线索构架故事,塑造了一代年轻的城市管理者和建筑设计师的形象,高扬青春中国的主旋律,弘扬奥林匹克文化精神,为一代新人立传,为国家富强高歌。既有为民请命的年轻有为的新一代决策者,也有意志脆弱的受贿下马官员;既有年轻建筑师壮志凌云、打造出世界顶尖级建筑场馆的豪情,也有民工的辛苦劳作牺牲奉献。有兄弟情谊的砥砺,有爱人的背叛误解,有利益的巨大诱惑,有美色的无端沉迷,有沉痛,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小说清晰地表明:即使如此宏伟的人类活动,也必是无数凡人构成的,也必是现实的和现世的。
《八月狂想曲》以一座虚构的奥运协办城市为背景,讲述了奥运筹办过程中,以场馆建设为主要线索的庞大故事。涉及管理层面、建筑师层面、运动员层面和老百姓层面,小说结构像编织鸟巢一样被编织起来。 《八月狂想曲》作为一部奥运题材的长篇小说,是属于纯男性的,那坚实有力的笔触,大胆恣肆,那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徐坤眼中的奥运是非凡的圣物,散发着灼灼的太阳之光和感情烈火。 -
天·藏
《天·藏》由当代作家宁肯所著,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天·藏》有三条叙事线索:主公王摩诘的教书生活;与维格的情爱;马丁格与父亲让-弗朗西斯科的哲学与宗教对话。三条线索立体回旋,展现出不同的精神界面与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
《天·藏》是一部开放式结构的小说,小说形式上的创新之处是对传统注释的“借用”,将注释引入了叙事与作者的旁白功能,注释的长度常常僭越正文,长达数页,与小说的开放结构达成共振。
《天·藏》讲述了九十年代,大学青年教师王摩诘带着内心的困难来到西藏,每天忘情于拉萨郊外高洁隐秘的自然风光,专注于内心的形而上的感受,引起同校藏汉混血女教师维格的注意。在维格看来王摩诘虽非寺院的修行者,但其精神气质与寺院僧人几无区别。维格介绍王摩诘认识了自己的上师马丁格,两人无话不谈,经常一起去寺院拜访马丁格,就在两人似乎进入了恋爱关系时,维格却发现王摩诘与援藏女法官于右燕有着某种“特别”的身体关系…… -
梦断关河
《梦断关河》为著名历史小说家凌力所作长篇小说,获第一届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小说《梦断关河》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大背景,以刻画昆曲艺人的命运为中心,谱写了一部历史上平民百姓在民族危难中义薄云天的抗争史,展示了一代名优与时代风雨纵模交织的爱情传奇故事。
《梦断关河》讲述了“柳摇金”,乃昆曲曲牌,也是小说主人公昆曲名旦柳天寿的艺名。天寿自幼身心俱受摧残,想当男人而不得,想做女人亦不行。她洁身自好,却不得不以男色向富豪献身;她渴望爱情,却被一心想多子多孙的大师兄舍弃。她本不爱二师兄,二师兄却对她肝胆相照;她爱上了反战的英军军医亨利,却又宁肯一舍,去为战乱中惨死的全家报仇……
《梦断关河》是一部以崭新视角展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长篇小说,是记述这段可歌功颂德可泣的民族抗争史的动人史诗。小说情节跌宕有致,人物众多丰满,于通俗描述中飘溢书卷之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掩卷三叹,堪为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又一杰作。小说紧紧围绕人物命运展开,使我们看到了鸦片战争鲜为人知的惨烈,看到了香港割让的全过程,也看到了反战的英国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及对这场战争的厌恶,可引发今人对这段民族抗争史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梦断关河》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鸦片战争,不仅是创作视角和聚焦谋略的改变,而是历史观念和创作思想的新追求。普通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世俗的生活普遍而永恒,只有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才能反映历史的本真。小说把普通人的生活、把人生亲情的东西拉近历史,使英雄传奇世俗化,使血与火的硬题材软化、感情化,从而使重大题材的宏大叙事身轻若燕、亲切感人、令人耳目一新;同时让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哀乐与共,更便于抒发思古之幽情,使心有所容,情有所寄,并加强某种临场境界体认的艺术效果,加大了历史的感染力度。 -
古街:百年琉璃厂传奇
《古街》为著名作家刘育新所作长篇小说,获第一届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古街》以民国时代为背景,以百年为琉璃厂为舞台,摹写了一群古玩商人的颠沛际遇,苦辣人生。随着清王室的崩溃,本来由贵族集团独霸的珍贵文物流入民间,造成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的畸形繁荣;同时,造就了一批独具慧眼的古玩商人,使古玩业行业成为旧京特有的文化景观和传统文化的精英。
长篇小说《古街》故事从一颗假人头开始,情节离奇,悬念迭出,环环相扣,妙趣横生。三个古玩商人性情迥异、追求不同、命运悬殊。犹如三重奏一般的相互比照、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小说通过描述旧京风俗人情,演绎鲜为人知的故事,透视出历史的惨烈、文化的醇厚和人性的复杂。
《古街》是一部可作为文物知识教科书的小说。小说《古街》沉郁儒雅,深奥博大,人物塑造成功,情节曲折、平实、流畅。
《古街》是本赏心悦目的小说,拿起来就难放下。作者刘育新很会讲故事,环环相扣,悬念迭出,不唯妙趣横生,还能让读者增长好多文物知识。作者对文学的技巧掌握得比较娴熟,颇会腾挪造势……小说通过琉璃厂这个传统文化厚积的港湾,向人间展示了历史的沧桑、人文的淹博、收藏的奥秘、人格的尊卑与高下。说它从一个非常巧妙奇特的角度透视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是恰如其分的。 -
如意高地
《如意高地》是曾以叙写西藏著称的作家马丽华奉献给读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以其在藏生活多年所积累的丰厚资源和由西藏文化熏陶而成的慧眼、修炼而成的心态,在看似忠实的记录中悉心建构与解构,在匪夷所思的想象中机巧整合,在她一向所标榜的“宽阔的边缘地带”任意行走,终于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胆文本实践,引领读者将百年间酷烈而不乏奇幻的风景一路看过。
《如意高地》沿着一本旧书提供的线索,一群人循迹而去,打捞出沉埋经年、几被遗忘的一段历史,从而让活过的重新活过,让死去的再死一回。清末民初历史转折关头,在边远地带的西藏,曾经的故事令人惊异,曾经的爱情令人唏嘘,历史经验创剧痛深,而小人物的命运、大群体的命运,则令人长久地感喟不已。
寻找者与被寻找者在这里显示出同一性。包括作者在内的这群当代人,与这一段历史有着或深或浅的关联,在当下的和平年代里,他们置身边缘,各自过着属于西藏的常态生活,虽然不时地与历史相遇,由此穿插交织,融会重叠,但毕竟时过境迁,前尘往事风流云散——古人今人一并进入传奇。
《如意高地》是马丽华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在藏二十多年所思所感的总结。马丽华借一本小说,传达了对藏汉民族关系融合的美好愿望,书写了作为异族者对藏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自我身份定位的焦虑感,彰显了她的西藏情怀和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