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
病妇行
《病妇行》是一首汉乐府古诗。诗歌通过展示一个病妇的家庭悲剧,描绘了大一统衰弱之后的汉代劳动人民在统治者残酷的剥削下,挣扎于死亡边缘的惨景,刻画了一个即将辞世的爱子情深慈母形象。
本诗共分两段,从开头至“思复念之。”为第一段,写病妇临终时对丈夫的嘱咐。开头“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从病妇方面落笔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妻子长年劳累,久病不愈,将不久于人世了,把丈夫叫到床前,必须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交代他最放心不下的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就哗哗落泪,泣不成声了。自己长年累月的拖累丈夫,现在将要抛下他们,把孩子留给他一人负担,实在觉得愧歉。孩子那么小,自己死了你要照顾好他们,犯错了不要鞭打,不要让他们饿着。人生想活活不成,到死又死不起,这是怎样一种死都不得安息的凄惨。长期贫苦的生活,已使孩子极为虚弱,如果继续挨饥受寒,他们也很快就会死掉!留在母亲的心中的阴影是多么沉重的遗憾与伤痛。
第二段从“乱曰”开始至结尾,从病妇丈夫方面落笔。
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饥寒交迫的悲惨画图:寒风凛冽,孩子啼泣。丈夫想抱孩子到集市买吃的,甚至都没想到自己已身无分文。没有来得及想,但是找不到长衣,仅有的短衣又是单的,抱出去势必会冻死,只好紧关门窗,堵塞缝隙,放下哭闹的孩子,独自上市。妻子临终嘱托,不要使孩子受寒挨饿,对于穷人的孩子受寒是不可避免的,穷得衣不蔽体的孩子,自然也免不了穷的吃不上饭,挨饿受寒妻子临终的寄托丈夫无法完成了。原谅丈夫吧,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暂时给孩子买点吃的了。
关门堵窗,或可挡风避寒,即使堵好了门窗,孩子能不受冻吗?一个“舍”字,谁人能理解丈夫那欲离不忍,欲抱不得,忧郁徘徊、悲伤绝望的动态心态? 幸运的是路上碰到了亲戚朋友,父亲求他为孩子买点吃的,男儿有泪不轻弹,自己境遇如此贫寒,叫他怎得不心酸。哭得坐在地上起不来,弄不清楚怎么会这样。“对交涕泣,泪不可止”,同意反复,丈夫穷途悲歌吟唱,这是他对子女的怜悯、对自身孤独无助的伤感、对亡妻的哀悼怀念,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语,丈夫也只得哭泣了。“我欲不伤悲不能已”,主妇死了,孩子尚幼且病,一家子面临的是饥寒交迫的生活,这天要塌下来的惨景,怎能不叫人涕泪俱下,肝肠寸断呢?丈夫是不想伤悲的,为了不辜负亡妻临终的嘱托,不能伤悲,可是怎么能?怎么不愁肠百结、纡曲难伸?
“探怀中钱持授交”,为 -
幽通赋
《幽通赋》作于班固家乡安陵,是班固抒发个人思想、情怀的作品。班固很看重这篇性情之作。他将这篇《幽通赋》收入《汉书·叙传》,成为班氏家族史的重要内容。《幽通赋》是班固突遭家庭变故之际,对宇宙、历史、人生诸问题的思考,可以视为他青年时代的思想自白书。此赋是其家族盛衰的陈述,更是他发愤著述的誓词。从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班固早年的思想,以及时代思潮留下的印迹。
《幽通赋》作于班固家乡安陵,是班固抒发个人思想、情怀的作品。班固很看重这篇性情之作。他将这篇《幽通赋》收入《汉书·叙传》,成为班氏家族史的重要内容。
《幽通赋》是班固突遭家庭变故之际,对宇宙、历史、人生诸问题的思考,可以视为他青年时代的思想自白书,此赋是其家族盛衰的陈述,更是他发愤著述的誓词。从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班固早年的思想,以及时代思潮留下的印迹。 -
二京赋
《二京赋》是东汉辞赋,为张衡赋作中的代表作。《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二京赋》由于其结构的严谨精密,被多数人认为是汉赋中的精品。
《二京赋》是张衡赋作中的代表。《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后汉书·张衡传》说:“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这两篇赋的体制比班固的赋更宏大、更细致、更有特色。除了像它以前的事类赋一样,铺写东西南北所有以及宫室、动植物等等外,还写了许多民情风俗,像《西京赋》里写了商贾、游侠、骑士、辩论之士以及角抵百戏杂技幻术等,《东京赋》里写驱逐疫鬼的大傩、方相等,都有极其生动、具体、绘声绘色的描写。
张衡的《二京赋》之所以是赋的精品,是与他创作态度的严肃、认真分不开的。《二京赋》始草于公元96年(汉和帝永元八年)张衡19岁时,完成于公元107年(安帝永初元年)张衡30岁在南阳主簿的任上,所以说他精思10年才完成。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二京赋》的写成与他青年时期出武关、游三辅、观京师、察民风、登山临水、考察游历积累了大量的文学写作素材有着密切的关系。班固既写《两都》,张衡又写《二京》,这是思想与文学的竞争。所以在写作中,逐句琢磨,逐节锻炼,洋洋洒洒,淋漓尽致,比起班固的《两都》,铺陈渲染,更为过之。所以,在弥衡吊张衡文中,称其“下笔绣辞,扬手文飞”。汉赋到了平子,是长篇的极至了。《二京赋》突出地表现出驰聘想象、体物抒情、铺张扬厉、极尽夸张之能事的特点,篇幅更长,辞藻更华美,内容也更丰富。如《东京赋》中描写洛阳的宫殿、飞阁、楼榭、湖苑的壮丽宏伟,气魄浩大,真是江山雄峻,城市繁荣,商业发达,物产丰饶,十步一楼,五步一阁,宫阙巍峨,服饰奢丽,湖光山色,奇树异果,描写出极尽奢华艳绝巧夺天工的图景。描写宫殿楼台游苑湖山的富丽堂皇、绝妙幽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点有面、有声有色,竟是一幅全景式的丹青长卷。写景状物,栩栩如生,飞鸟鸣泉,跃然纸上。且聚散有致,层次鲜明,语言清新,言简意赅,显示了艺术技巧上很高的成就。从这些描写里,既可以看出汉代都城和宫廷建筑艺术已达到很高水平,也客观地反映了汉帝国经过长久的统治,物质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那种物力的富裕和国力的强大。
又如《西京赋》里写城市里工商业发达的情 -
孤儿行
《孤儿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这首诗的产地是九江之北、齐鲁之西,大概是在河南境内。此诗叙述一个孤儿受兄嫂奴役,苦得活不下去,所写虽然是一个家庭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弱者的生活状态。
此篇通过孤儿对自己悲苦命运和内心哀痛的诉述,真实有力地描绘了了社会的人情冷漠与人们道德观念的扭曲,揭露了社会关怀与信任基础解体前的黑暗与冷血,是一首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感染力的优秀诗作。
全诗分为三部分:一、首三句孤儿慨叹自己偶然生在世上,偏偏数他命苦。“遇”是“偶”的假借,“遇生”意思谓偶然而生。以慨叹之语带起全篇,一开始就引人进入充满悲剧气氛的情境之中。二、“父母在时”至“当兴校计”,历叙孤儿年年月月、无休无止地遭受兄嫂种种虐待,是诗的主体部分。三、“乱”词以孤儿不堪兄嫂折磨的绝望心绪作结,既贯连第二部分的叙事,又与第一部分慨叹之词遥为呼应。 -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中国古代征役频繁,游宦之风很盛。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大量的思妇怀人诗。这些诗表现了妇女们“独守”的悲苦和对行人的思念,写得真挚动人。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就是其中的优秀之作。全诗从开始的魂牵梦萦,忧心缠绵,到收信看信,重逢的希望落空,通过多方描写,将思妇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作了完整而深入的刻画。而就在思妇的相思苦闷发展到顶点时,诗却在含蓄得近乎平淡的意象中结束,余味无穷。
该诗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赞赏。 -
思玄赋
《思玄赋》是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所写的一篇文章。作者生活于东汉国政衰微之时,政治上很不得志,故而“但思玄远之道而赋之,以申其志”。赋开篇先叙自己愿“仰先哲之玄训”,“慕古人之贞节”。但在其后的长篇议论中,却全在说明“凶吉倚伏,幽微难明”的主旨。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却又忧谗惧祸;不愿随波逐流,但“游六合之外”又不能。正如赋结尾处的“系曰”所归结:“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只怀忧。愿得远渡以自娱,上下无常穷六区。超逾腾跃绝世俗,飘遥神举逞所欲。天不可阶仙夫稀,柏舟悄悄吝不飞。松乔高峙孰能离,结精远游使心携。回志朅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何思。”他所能选择的只有去潜心于学术探讨。这篇赋既流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同时也显示了他性格软弱的一面。
这篇赋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从其表现内容、情感上看:作者借梦幻远游的浪漫主义形式抒发现实生活中的哀愁。他主观抒发的虽是一已的悲哀,但客观上不仅塑造了志行高洁的自我形象,而且也揭示了汉代政治舞台上的斗争与黑暗,揭露了阉党谗害贤良的丑恶,揭露了君主不分善恶的昏庸。悲哀之中有不满,有反抗,压抑之中有高扬,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更带有理想化的浪漫主义色彩。从其表现方法看:既有如实的直述,更有虚构的幻想。作者融汇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乃至阴阳五行、龟卜草筮、天文地理、虫鱼草木编织远游上下四方的情节,通过叙说幻想虚构的情节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追求。并将海外众仙、历史人物、天上星宿、卜筮卦象、花草鸟兽、服装玉饰构成六大意象群,其中又多分为性质相对的两组分别象征着光明与丑恶,它们已不是孤立的比喻,而是群体的象征。作者不仅赋神仙、历史人物以生命,甚至还赋卦象、星宿以生命,共同参与他上天入地的求索,如文王所占:“二女感于崇岳兮,或冰折而不营。”“遇九皋之介鸟兮,怨素意之不逞。游尘外之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二女”、“鹤”等都是将抽象的卦辞、卦画转化成的具有生命的形象。又如“命王良掌策驷兮,逾高阁之锵锵。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弯威弧之拨剌兮,射嶓冢之封狼。观壁垒于北落兮,伐河鼓之磅硠。”其中“王良”、“驷”、“高阁”、“策”、“罔车”、“青林”、“威弧”、“封狼”、“壁垒”、“河鼓”等全是星宿名。作者或用拟人之法,或赋双关之意,将它们转化为具有生命的形象参与远游求索。这可以说是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比兴之法。作者对天地四方的地理、气候特征以及与其相 -
南都赋
南都,是指张衡的家乡河南南阳。南阳于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郡,后汉更始帝入都之。郡治在宛,因其地理位置在京之南,所以叫作南都。在《南都赋》里,作者以充沛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全面的眼光、生花的妙笔酣畅淋漓地赞颂了这一古都,在文中衷心地、深沈地寄托了对家乡的真情挚爱。
在《南都赋》里,张衡写了“于显乐都,既丽且康”的南都的地理形势,崇山峻岭、激浪长河、山明水秀、宜人景色、珍宝矿藏、丛笼树木、走兽飞鸟、水族龙蛇、瓜芋菜蔬、山果香草、厨膳佳肴、各种美酒以及“献酬既交”的宴会、载歌载舞的“跋祭”、放马驰逐的田猎、多姿多彩的游乐以及历史渊源、宫室旧庐、先朝遗风、皇家气魄,更叙人事变迁、德风功业,的确是一幅广阔无垠的丰富多姿的艺术长卷,民俗民风的充分展示,多侧面的记载了汉代南都的社会历史,无论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美学、地理学、文学史、艺术史来看都是极难得的珍贵资料。张衡热爱家乡,细致入微地描述著家乡的历史、山川、景色、物产、民风、民俗,在这篇赋里,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和感情。 -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徐陵辑)卷一。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诗中出现了故夫、弃妇和新人三个人物。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弃妇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弃妇久别后再会的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作者没有作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从侧面反映出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一个悲剧。此诗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后人常拿它与《诗经》中的《卫风·氓》《邶风·谷风》等媲美,和汉乐府民歌中的《白头吟》《怨歌行》等名篇并提。
-
陌上桑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富有喜剧色彩的民间叙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
《陌上桑》之所以被看作乐府名篇还因为它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一是这首诗有着完整的结构,首尾相接,一气呵成。二是这首诗以叙事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融为一体。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或浓墨重彩,富丽有加;或水墨轻扫,微妙传神。特别是用侧面描写烘托罗敷的美,对后世影响很大。三是通篇五言,气韵流畅,语言质朴。 -
归田赋
《归田赋》是汉代辞赋家张衡从仕途转向退隐时所作的一篇小赋。全文分为四层:第一层写自己功业难就,决心抽身退隐;第二层写自己归田后的欣喜心情;第三层又顿作转折,反映了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悲愤与心酸之情;最后一段写出真正的旷达语。这是一篇短小明畅的抒情小赋,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一洗汉大赋铺采缛文、繁重凝滞、虚夸堆砌的规矩,转为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的风格,语言自然清新,洗练优美,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是难得的赋作佳篇。
这篇赋虽然很短,但却凝聚了张衡仕宦一生的感慨与情志,《文选》将它纳入“志类是非常科学的。全文共二百十一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自己功业难就,决心抽身退隐。所谓“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是用《史记》蔡泽与唐举之典。蔡泽当年不遇于时,曾让唐举为他相面决疑。作者用此典意在以蔡泽自比,但通过卜相决疑后,他决心归隐,去追随像楚辞中所写的渔父,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在这一层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相当悲愤的,虽然语似旷达,但在旷达中掩盖不住他对江河日下的东汉末世的失望。他感慨自己再也遇不到黄河为之澄清的太平盛世了;自己虽有蔡泽那样的满腹经纶,却再也没有他那样建功立业的机遇了。他只好向着人间社会,慨叹一声,悄然而去。
第二层写自己归田后的欣喜心情。感情的曲线由低沉转向高昂。心情也从抑郁转向开朗。天气是那样的晴朗,百草是那样的丰茂,鸟儿是那样的欢跃。面对着这美好的大自然,他似乎真的要忘掉世事的一切烦恼,“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了。
第三层又顿作转折。感情的曲线又跌了深渊之中。作者在写渔猎时,并没有写其中的乐趣,而是大发了一顿“云间之逸禽”如何“触矢而毙”,“渊沉之魦鰡”如何“贪饵吞钩”,这明明是语此而意彼,借以大发世事之险恶,官场之倾轧的感慨。话虽很短,但这里面显系包含了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种种悲愤与心酸。
最后一段是真正的旷达语。所谓“老氏之遗诫”,乃指老子所云:“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意即应节制田猎,加强人生的自我修养。于是他徜徉徘徊于舜所制作的美妙的五弦音乐和周公孔子所遗传下的深奥的典籍之中,并奋发著述,阐明圣则。最终他以老庄的哲学——游于物外,意即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轻外物而自重的哲学来武装自己,于是达到了齐荣辱、忘得失的境界,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了。感情的曲线在这一层中又转向开朗昂扬,全篇也就在这旷达超脱的调子中戛然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