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2期
诗人档案
作者:佚名
字体: 【大 中 小】
那山,有骆驼
有羊的山坡上,姑娘们扬着鞭子
抽草地上好看的花
花惹谁了,这么狠劲地抽
山那边的沙丘,小伙子赶着骆驼疯跑
跑累了,四仰八叉躺在沙滩上
骆驼惹谁了。这么没命地赶
草原上的春天就这样到来了
采花节
草原上有什么花。风知道
风中有多少裙子
轻轻地飘起来
骏马知道
骏马能跨过多宽的河流
小伙子知道
而这所有的事情
烧牛粪静静煮熟羊肉的额吉知道
她的孩子们
吃了她煮的羊肉
就像那水边的花,鲜艳
就像那雪山下的草。肥壮
海仁草
草原上的一个姑娘
名字叫海仁草
我不知道。海仁革
是草原上的哪一种草
她一声不响地熬羊奶
一声不响地煮羊肉
还去河边驮水
到了晚上
她跳舞、唱歌
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常常想起
草原上的无数棵草中
有一棵草叫海仁草
她可能很平常。但她很美丽
罗布镇
几座木板房
化工厂的二层楼
还有加油站,移动和联通的发射塔
它们合起来,就是罗布镇
常年呆在这里的人
不足20个
这仅仅是罗布泊的边缘,大卡车来回穿梭
往外运送钾矿,往里运送
粮食、蔬菜、烟酒和汽油、柴油
如果有几辆卡车没有回来
人们就说,可能坏在路上了
其他的卡车要去救援
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在罗布泊,卡车出事了
人就紧张。紧张得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耽
误
罗布泊。坚硬的盐碱
阻止着进入者的疯狂。只有一条路
歪歪斜斜。走到哪里算哪里
走到人累了。人都快不是人了
若羌或者敦煌的树叶
让人的眼睛一亮
在罗布镇的那一阵子
看着一群毫无表情的人
我知道,我已经在罗布泊了
嘉峪关下
依偎着长城,一棵老柳树
有许多枝杈都干枯了
依偎着老柳树,一簇草
不被太阳晒焦,却被成长的渴望
绊倒
雨水,远在天上
雨水的行程有时候
就是一簇草一辈子的行程
嘉峪关下,我关注这一棵树
这一簇草
我当它是我前世的兄弟
胡杨创作年表
1966年3月10日出生于甘肃敦煌莫高镇,与敦煌莫高窟相隔十余公里的戈壁。
1975年,在敦煌莫高窟生活一年。
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当年,在《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并在《当代诗歌》《飞天》《飞天诗报》《拉萨河》《甘肃青年》《小白杨》等发表诗歌作品40多首。
1989年,荣获《诗神》月刊社举办的昌黎酒神杯新诗大奖赛优秀作品奖。
1 990年,当选为甘肃省青年诗歌学会副会长,与阳飚、古马、人邻等创办《敦煌诗报》。
1991年,出版个人诗集《西部诗选》。
1992年-1998年,陆续在《诗刊》《中国作家》《星星诗刊》《绿风》等发表诗歌作品。
1998年,出版西部人文地理图文书《西北望》。
2000年,诗歌《故乡(外一首)》选人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编的《2000年中国诗歌精选》,之后,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的中国诗歌年度选本。
2003年,出版散文集《东方走廊》、诗集《敦煌》。
2001年一2007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等出版西部人文地理图书《神秘故城》《名胜古迹》《绚丽风光》《天下雄关》《天下雄关与丝绸古道》《古道西风》《敦煌雅丹地貌》《张掖丹霞地貌》《永远的敦煌》《西部神韵》《走进罗布泊》《中国胡杨》等,总发行量十余万册。为《中国国家地理》《华夏人文地理》《中国旅游(香港)》《户外探险》等杂志特约撰稿人。
2001年,散文《西北望》在中央电视散文栏目播放,并获得甘肃省敦煌文艺奖。
2002年,散文《嘉峪关下》被选人《中国西部人文地图》,同时,该文被选入《新课标中学生人文读本》。
2003年。散文《遥远的城堡》被拍摄为电视专题片,并荣获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散文《天界随想》被拍摄为电视专题片,并荣获第二界甘肃省敦煌文艺奖。
2005年,组诗《长城地带》荣获《飞天》十年文学奖。同年十月穿越罗布泊,考察楼兰等西域古城,其长篇系列散文《走进罗布泊》在多家报纸连载,《户外探险》《中国旅游(香港)》等摘登。
2006年,被甘肃省文学院授于荣誉作家称号。
2007年。荣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其诗歌在《诗潮》“中国当代诗歌扫描”,《星星》“每月推荐” “文本内外”,《绿风》“西部诗人”等重点栏目推出。11月,承担《中国国家地理》年度重点选题“沿着石窟的走廊,佛走进了中国”,并在当月杂志发表;12月参加诗刊社第23届青春诗会。
出生地中的个诗歌地理 燎 原
早在1990年前后,胡杨就以一个快乐的小伙子的形象,体味着在嘉峪关作为一个诗人的快乐。那一年的一个诗会期间,在集体参观了嘉峪关城楼等历史遗迹后,他又带着我和诗人林染等三人,时而进入伏藏着黑山崖画的河谷,时而钻进地表之下的魏晋墓室壁画长廊,最后,又驱车爬上长云缭绕的祁连山中。当他站在山腰向我们朝下指点,仿佛整个河西走廊都尽在他的胸中。
从兰州启程向西,铁路和公路线就进入了狭长的河西走廊。接下来几个大的地址依次为: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再接下来。便是河西走廊的终端和进入古西域的始端——两个已经湮失在历史中的著名地址:丝绸之路大漠北路的起点玉门关;大漠南路的起点阳关。这无疑是一些显赫的名字,而当我们再把武威、张掖、酒泉依次还原为它们的古代地理名称:凉州、甘州、肃州,整个的河西走廊便会立时摇撼起慷慨苍茫的边塞诗歌风云。从《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凉州向西,直到走廊尽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
接下来的20世纪50年代,这条走廊又以中部的玉门石油基地、酒泉钢铁集群为核心,在李季等著名诗人的笔下,凸起了一个以大西北工业开发建设为主题的诗歌时代。
再接下来的1980年代,是将雄浑苍凉的人文历史地理,纳入当代集体英雄主义的抒情;以及文化寻根思潮中以敦煌为源头的文化史诗。由此形成了1980年代诗歌史上波澜壮阔的西部诗歌大潮,并留下了一长串诗人的名字:昌耀、杨牧、周涛、章德益、林染、李老乡……以及以河西走廊为主体框架,结构了自己宏大文化史诗《礼魂》的杨炼。
显然,这是一片为“诗歌战争”所反复“洗劫”的空间。当这片地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