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姐

作者:佚名 字数:3617 阅读:23 更新时间:2016/06/09

疯姐

姐比我大十二岁。我是姐一手带大的。姐的疯病不是很重。姐没发病时同正常人一样。姐的病大都在变天的时候发作。姐的病即使发作了,也只是自言自语,不像别的患疯病的人追小孩打。
  小时候,姐寸步不离地守着我,那时没人敢欺负我。谁敢欺负我,姐就跟谁急。一回,一个大我两岁的男孩打了我,我哭了,姐把那男孩压在身下,让我打他。男孩的母亲来我家告状,母亲就骂姐,姐说:“是他先打弟弟。谁打我弟弟,我就打谁。”
  我七岁那年上了小学,姐总送我上学,然后接我回家。
  小时候的我总为有一个这么疼爱我的姐感到自豪。但懂事后,我为有这么一个疯姐而感到羞耻,感到自卑。
  那是六月的一天。快放学时,一会儿还好端端的太阳忽然不见了踪影,阴云却是越聚越厚。片刻就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放学了,同学们,都站在走廊里,等家里人送伞来。
  没多久,姐送伞来了。姐浑身湿透了,冷得不停地哆嗦。那时我在教室里写作业。姐站在走廊里,也不叫我。目光呆滞的姐嘴里叽里咕噜地说些谁也听不懂的话。走廊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姐身上。
  全班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疯姐了。
  此时有人喊:“林子,你姐给你送伞来了。”我见了姐的疯样,真恨不得地底下有条缝,我好钻进去,永远在同学们面前消失。极度羞愧的我理也不理姐,也没从她手里拿伞,而是光着头冲进雨中。
  姐在我身后喊:“林子,带伞。”姐跑着追我。姐摔了一跤,马上爬起来,又追。我跑得更快了。
  跑到家,我浑身湿透了。姐也一身泥水。
  妈又骂姐:“你是怎么送伞的?”我说:“不关她的事。我今后再不要她送伞了,送了伞我也不用,省得同学们都笑我。”
  但一下雨,姐仍给我送伞。
  我对妈说:“姐若给我送伞,那我就不上学了。”妈说:“她硬要给你送伞,拦也拦不住。”
  我不再理姐。姐同我说话,我也装作没听见。姐说:“我做错了什么?你怎么不理姐?你不理姐,姐心里好难过。小时候你多亲姐,半个上午没见到姐,就哭着找姐,什么话都喜欢跟姐说。”姐的泪水一滴又一滴地掉下来了,“要是你不长大,那多好!”我把牙一咬,狠狠心说:“我没有你这个丢人现眼的疯姐。你让我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姐的身子剧烈地抖了一下,手也不住地抖。我忙出了门。
  此后,我再没同姐说过一句话,姐也没找我说过一句话。
  只是我上学时,走了很远,总能看见姐站在村口目送我。我到学校了,她才走。放学时,姐也总站在村口迎我。她看见了我,便加快了步子。我知道她是担心我的安全。小时候,我极贪玩,也极喜欢玩水。而我上学的路边有两口池塘。姐以前总不让我玩水。
  但是那天上学的路上,我见池塘里有许多蝌蚪,就忍不住蹲下来捉蝌蚪。捉了一只蝌蚪,我就放进矿泉水瓶里。当我想捉第二只时,听到姐喊:“林子,不能玩水。”我不听,仍捉蝌蚪。蝌蚪游得很快,我的身子不停往前挪,终于失去重心,一头栽进池塘里。我手脚乱扑腾,“姐,救我……”但我的嘴里灌进了几口水。后来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当我醒来时,在场所有的人都一脸的泪水。
  原来姐为救我死了。“姐,姐……”我扑到姐的身上,有好多话要同姐说,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地哭着。
  妈说:“林子,你姐是为你疯的。”
  姐十一岁那年,爸妈为生个儿子,便让姐装疯。因为按政策,夫妻生的子女如有残疾,就可以再生一个,爸妈便让姐装疯。爸妈不准姐洗脸,不准姐梳头,不准姐同任何人说一句话。姐一说话,妈就打姐,姐憋得难受,只有自己跟自己说话。
  我生下来后,姐真的疯了,爸妈才后悔。原本爸妈想,只要把我生下来了,就不需要再让姐装疯了,那样村里就罚不到我们家的钱。
  妈一脸的泪水:“你姐最喜欢的人就是你,她心甘情愿地为你疯,心甘情愿为你死……”
  “姐,姐,我最好最好的姐……”
  
  主题点评
  为了生下儿子,把自己的女儿逼疯,这种有悖情理、近乎荒诞的事,就发生在中国的现代农村。但是阅读完此文章,我们也许能够理解,贫困的农村父母一边想要儿子,一边又要逃避超生罚款,所以才出此下策。
  如果细细追究,不难理解:“重男轻女”“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等等,这些思想在中国长久以来代代传承,根深蒂固。尤其是农村,目前主要还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男孩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能支撑起门户;养个男孩,农村父母到老的时候也能有依靠。就是因为这些,农村父母为生个儿子绞尽脑汁,才造成了本文“疯姐”的悲剧。
  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全心全意疼爱弟弟的好姐姐的形象。虽然姐姐有些“疯”,但她从来没有怨过弟弟,甚至在危急时刻为弟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看到“疯姐”的悲惨际遇,我们在同情和悲悯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小作者是在强烈地呼吁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的父母们,不要再为了生一个男孩而去伤害任何一个女孩。女孩也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也应与男孩一样的享受父母和社会的关爱和重视。
  
  语言点评
  本文语言朴实、自然并蕴蓄着真情实感,文章叙述人物时,就像拍电影一样,一直把姐姐放在镜头的焦点位置,而只把母亲、同学等作为背景人物,让读者近距离的看到姐姐美丽的心灵,也就更加理解了作者对姐姐的无比怀念之情。本文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品质性格。比如“姐浑身湿透了,冷得不停的哆嗦”“姐的身子剧烈地抖动”“看见了我,便加快了步子”等,充分展示了姐姐对“我”的疼爱之情,也表现出姐姐的善良、纯朴。
  
  选材点评
  这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性散文,有重点、有目的地选取了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描写。一是小时候姐姐像“我”的保护伞一样,使“我”免受欺负;二是“我”上学以后,嫌弃姐姐是一个让“我”丢人现眼的疯姐,不愿与她同行,但姐姐依然坚持下雨给“我”送伞,等“我”放学;三是姐姐为了拯救落水的“我”而失去生命。三个不同的生活画面被作者巧妙地连缀在一起,很好地表现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材十分典型。也有利于“我”情感的升华。
  由于文章选择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表述,内容全部取材于亲身经历和体验的生活实际,没有多少虚构的文学因素,所以读起来亲切感人。
  
  布局点评
  文章以“我”对姐姐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按照“我”成长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围绕着“我”和姐姐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
  第一部分,交待了姐姐疯病状况:姐姐疯得并不严重,只是在变天的时候爱自言自语而已。此处并非闲笔,是为结尾揭开姐姐得病的谜底做必要的铺垫。
  中间部分,具体叙述“我”和姐姐的成长经历。“我”对姐姐的情感从喜欢——厌弃——自责——到感动。在成长中“我”渐渐理解了姐姐对“我”的爱与呵护。
  结尾部分,呼应开头,解开悬疑。由母亲的口揭开了疯姐病的由来,原来姐姐是为了“我”才疯的。使主题上升了一个高度,引人深思。
  
  写作建议
  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使人物的品格精神充分彰显;悬念后解法给人留有余味。这一切,都是同学们应该细致揣摩并学习借鉴的地方。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幸福的旁边 下一篇:小背篓,别再叫累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