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怎样读名著

作者:佚名 字数:4175 阅读:364 更新时间:2016/06/09

初中学生怎样读名著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旬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五、写读后感巩固  
    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一般方法
    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人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效果最好,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课外阅读选择的原则: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浏览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自己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②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③读书笔记法。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比较贴近生活,易引起自己感触的文章,采用此法。可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研讨写作方法之后,写出读书笔记。运用此法,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把书读深读透,又能提高写作水平。

 

有这样的三个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你感到意外吗?

【读后感】美丽梦想般若帆,亦真亦幻莫预言。拨亮心灯最完美,顺风逆流皆向前。——我们做过类似“预言”的傻事吗?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要力求“完美”。这样做了,或许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万事万物,众缘和合;然而,我们呵护了童心,走近了童真。

【相关阅读】
1、因材施教永恒歌,随缘应化歌几何?是法非法非非法,授受同体大般若。(《肩负重任的小男孩》)

2、众生平等无高低,失之东隅收桑榆。天生我才必有用,净心尽力好钥匙。(《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

3、所谓聪明非聪明,所谓用心名用心。待到一日悲智起,原来聪明即用心。(《可以不聪明,不可不用心》)

4、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21名?他多次向妈妈询问这样的问题。

    妈妈感觉儿子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被排名伤害着。一次,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但这样的回答,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些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上了初中,比过去更加刻苦,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肯定儿子的进步,母亲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她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里,没有告诉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想,她一定很完美!

【后记】
1、“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读,也便会有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哈姆雷特。”朋友们,一起重温“每日一故事”,留下一句“读后感”——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感慨顿悟。好吗?
2、本文故事与“相关阅读·4”,均选自《班主任应该认真品读的10个故事·完美定律》(作者:自留地);选入时,略有删改。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用心去读书 下一篇:鲁迅散文阅读中的质疑与发现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