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6分)(2008年上海秋考试卷)
A.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B.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
C.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D.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细解】涉及到描写的特点、作用,叙述方式,结构特点。尤其要注意的是:视角。这是新批评的话语。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叙事性。所以考点又有所变化。
A的问题出在“少年时代”,文中所记的是“我”童年时期的事情(“我四岁那年”)。B项的问题是“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实际上只在结尾点到,并未“描写细致入微”。D,没有讴歌“故乡的美丽”。F的问题在“点面结合”,全文并没有对“农村老人群体”作面上的描写。曾祖母应该说是农村老人群体的代表,是他们中的典型。
【答案】CE。
考点精析
文章的思路,外显就是结构,内在的思路,还包括由此及彼的联想、情感的展开等,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文脉。结构这个词,可以是动词,就是把准备写进文章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有条理的组织;也可以是名词,指文章的段落层次。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文章自然断开的一个个单元叫做段落,把文章内在的思路变化归为层次,于是一般情况下,层次等于或大于段落。
写作特点,即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它应该如何分析呢?或者说,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呢?首先写作是怎么回事,一个内容是如何完成表达的,过程怎样?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每人、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所以,一般来说,应包括四个方面:构思上,包括文体的选择;结构上,包括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等;表达技巧上的,包括修辞手法;语言上,包括语言风格、特点等。
构思上:文体的选择,包括表达方式的选择。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我们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要熟悉。叙述是对经过的再现,描写是对情境的再现,议论有思辨,说明是客观介绍,各有不同。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依托于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直抒胸臆则属于直接抒情。还有一种反文体,如用寓言形式议论,用叙述的形式抒情等。
结构上:关注的是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推进,以及这些段落出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不同的文体结构形态也有不同。如果是记叙性文章,需要考虑的有线索的使用,铺垫、照应、衬托,有时还会有伏笔、悬念等。其次是顺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平叙等。还有,详略、主次的安排,人称的变化,观察、写作的视角等。对各种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的特征辨识及其作用也要理解。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如果是议论性文字,所谓的先总后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正反对照,层层深入,等等,都是常见的结构形态,我们要能辨析并理解其作用。
表达技巧上: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词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从整体上看,不同文体的作品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抒情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语言上:要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庄重、诙谐、幽默等之分,知道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然后根据所给文段或语句,仔细斟酌,准确判断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是6分。偶尔也有简答题、选择填空题等。
解题方法
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考查多数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解题的重点是对所给分析文字的辨析。而辨析的能力来自于自己对作品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准确判断,其中的要害是对相关术语的准确理解及使用。建议同学们结合课本复习这些概念、术语。
比如,在复习高二宋词单元,可以完成这样的作业——
手法教材相关内容特点及作用
虚实结合《雨霖铃》上片写实景,下篇写虚景,虚实相应,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动静映衬《远浦帆归》由两组画面构成,一是黄昏水边,突出静,一是傍晚断桥,突出动。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对比《潼关怀古》“宫阙万间作了土”,万间宫阙化为废墟的深沉感慨,吊古伤今。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