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孩子的记忆之捕蝉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捕蝉
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这大概是成语螳螂捕蝉的出处,不过作为寓言螳螂捕蝉应当有更早的出处。螳螂捕蝉没有见过,小时候却常捕蝉。
蝉又叫知了,不过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老家同一个县也有几种叫法,老家的叫法找不到对应的字暂且以知了代称。我在全国其他地方看到的知了都长得一样,在老家可以看到三种,大知了,中知了和小知了。大知了北京和江西的一样大,中知了小些,小知了只比牛蝇大些。他们颜色也有区别,大知了是黑色的,中知了和小知了是土灰色的,大知了的叫声最难听就一个音拖长了叫,中知了“知了”、“知了”略有点节奏,小知了只有山区的草丛中抓到玩过没有听到叫声,这三种知了在生物学上是不是也叫知了就不知道了。乡下的谚语:“知了叫,新米跳”意思是知了叫了,早稻该收割了,可以吃到新米了。我们期待吃到新米,却不喜欢知了叫,老家最多见是大知了,他的叫声单调声音又高,他们喜欢合唱,仿佛有人指挥一样要叫一起叫,要停一起停,合唱的声音很大,让人心烦。古人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不过小时候实在达不到这种境界,中午睡觉时恨不能将蝉都赶走,好在晚上知了是不叫的。高中时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先生在文中提到晚上在清华的荷塘边听到知了的叫声,语文老师特意强调了这个问题,说和人商讨过一致认为蝉晚上是不叫的,朱先生不是真的听到知了的叫声,其实北京的知了晚上也叫,不过晚上是独唱居多,声音不那么引人注意而已。
知了叫了也该放暑假了,暑假少不了去抓知了。在灌木上的知了有时可以直接用手抓到,小时候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粘知了。折根小竹枝将两头插进竹竿头上中间就突出一个圆环,找到新鲜的蜘蛛网,将竹环放进蜘蛛网转动竹竿,蜘蛛网就缠到竹环上。发现知了就悄悄将竹竿举到知了后面将粘满蜘蛛网的环对着蜘蛛一按,知了就被粘住了。不过不是每次都成功,有时知了提前发现危险飞走了,有时蜘蛛网不太粘知了挣脱逃去。有了塑料袋后就不再用蜘蛛网了,把铁丝弯个圈撑开塑料袋的口,依然插到竹竿里举着从后面对着知了一罩,知了只会在塑料袋中往前冲撞,不知道回头飞逃。来北京后也看到有人粘知了,原理和我小时候一样,不过他们在杆子上粘的是一坨黑乎乎的东西,那东西很粘,知了粘着就跑不脱。
抓知了不是抓来玩是抓来吃,农村的柴火灶灰烬久久不灭,把知了埋在灰烬里煨,煨熟了吃知了肚子里的肉。吃蝉好像北方更爱,在北京的超市有卖蝉蛹的,蝉蛹没有脚和翅膀像被紧紧包在襁褓里,身子还在扭动,餐馆里有炸蝉蛹这道菜。在小区里有人晚上拿手电往树干照,原来是在找知了,这种知了刚从土里爬出来,准备到树上退壳,这时他们的行动迟缓,很容易被抓到,我想找这种知了也是抓来吃的。没有退壳的蝉小时候我们只知道在土里找,树边的地上都有很多的小圆洞,那是知了钻出来时挖的,不会再有知了,要找很小的洞拿小棍一捅洞口变大了,将小棍伸进去,里面如果有知了会抱着小棍,很容易就被俘虏了,不过这样找到知了的概率很小。知了退了的壳叫蝉蜕,是种药材可以卖钱,蝉一般在晚上从土里爬上树退壳,退了壳的蝉飞走了,蝉蜕都挂在树上,暑假里我们很早起来,仰着脖子用惺忪的眼睛在树上搜寻,发现了用竹竿捅下来,起晚了要被其他小伙伴捷足先登了。
中学时学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说蝉靠两块腹膜发声,我们也做过验证,掀开蝉腹部的两片护甲,就可以看见肚子里的腹膜,拿小棍把腹膜给捅破了看他还能不能叫,其实还可以叫,只是声音小些,沉闷一些而已,以后还会不会叫就不知道了,我们往往把蝉折腾得半死就丢掉了。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