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神童

作者:佚名 字数:2004 阅读:86 更新时间:2016/06/09

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神童

宋代的王安石在《伤仲永》中记载了一个神童陨落的故事。说得是金溪有个叫方仲永,5岁时,忽然无师自通,能提笔即书,作诗答对,令人人称奇。可是其父却未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反而领其到处炫耀,以其谋利,及至成人,方仲永天生的才气散尽,“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说,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后天不学习尚且如此,作为每一个普通人,如果不加强自己的后天学习,就不是更加普通的问题了!
  
  王安石记述的是真人真事还是借这个故事阐释一个道理,我们无法考证。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后天教育对人发展至关重要,无论孩子有多么地聪明,都绝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后天教育。
  
  在当下,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接受了“方仲永“的教训,不但加重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而且对孩子的教育极端的重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进”封闭式“的教育机构,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孩子上学了,双休节假也不让他们休息,不是让他们进补习班,就是让他们上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没有了游戏和娱乐,甚至失去了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权利,这种极端化的强化教育,虽然看起来和方仲永的“不教育”相反,但岂不知,物及必反,这种让孩子除了“被教育”还是“被教育”的对教育重视,最终不但会和方仲永的“不教育”殊途同归,让天才“泯然众人矣”!
  
  因为,一个人不仅需要有才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才能能服务于社会才会有价值。一个人的才能的确需要教育,但这种教育不能只是囿于在书本内的“知识教育”“理论教育”,它需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社会实践中才会有新知识,只要写进书本中,“知识”一定是“落后”的。如果把孩子“封闭”起来进行教育,那等到孩子“功成名就”,孩子学习的知识很多便会没有了用武之地。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权利,快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真正开发孩子智力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孩子的游戏,真正促使孩子学习与创新的,也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孩子的兴趣与快乐!一个孩子童年可以不是神童,但成年后可能大有作为,一个人小时候虽然是神童,但这个神童如果只定义在记忆和答题和考试,那这个神童长大成人后,一定会“泯然众人矣!”I不要说郭沫若、沈从文、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才不出众,或普通,或木纳甚至愚笨,就说我们国家高考的以来出现的众多神童,从多少年前我家科技大统一选拔的少年大学生,到近年来10岁就“金榜题名”“少年天才”,有几个最终的成就达到了人们应有的预期……相反,在美国的基础教育界,对孩子的教育是散漫无章,在我们看来每个孩子几乎都没有希望,但是及至到最后,人家却出了多少个诺贝尔奖……全世界的飞机有几架不是波音747,全世界的电脑系统有几台不是开机就先出现人家的微软标志……
  
  一个人的成功的确需要学习,但是这个学习就像沈从文先生所言,不但要读课本这本“小书”,更要读自然和社会这本“大书”。人类的学习不是要先读“小书”后读“大书”,而是要先读“大书”后读“小书”,而且,要时时刻刻不放弃“大书”,因为“小书”的知识在在“大书”中验证、在“大书”中创新、发展。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读“大书”不但可以获得知识,更可以收获快乐,这也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终极的目!作为教育,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让孩子舍弃快乐去追求所谓的“知识”让孩子的童年埋葬在所谓的知识中……
  
  让孩子做一个神童没有错,让孩子做一个神童也不难,关键是看我们的神童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以如何的方法去培养神童?
  
  我们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那样放弃对神童的教育,但是,也不能为培养神童而让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科学的、正确的的做法是,按照孩子的天性潜质,顺应孩子的天性而教育,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神童!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让孩子融入大书中 下一篇: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