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养性写作练脑

作者:温儒敏 字数:4224 阅读:109 更新时间:2016/06/09

读书养性写作练脑

  在北大首届"文学特长生阅读与写作夏令营"的讲课整理稿
  
  刊载于《北京青年报》2012年9月14日,文如下:
  
  时间:2012年8月地点:北大培文教育文化公司
  
  主讲人:温儒敏,现任山东大学特聘“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
  
  作为在语文教育方面富有经验的专家,温儒敏教授与中学生们座谈,话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阅读与写作,二是中学生应如何阅读鲁迅的作品。
  
  写作是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
  
  学生:我们现在的阅读、写作,主要是为了中考、高考,也是为了将来的工作需要。
  
  温儒敏: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考试阅读和作文部分所占分值很大,所以将考试作为阅读与写作的动力无可非议。这应该是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第一重驱动力和原因。基本的沟通能力是将来的工作中必备的基本能力,这是第二重原因。
  
  我认为阅读和写作还有第三个作用,即训练思维。人的整体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也与知识结构、阅读有相当大关系,写作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写作使大脑更清晰,更有深度,更有创意。写作是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
  
  其实,保持对阅读和写作持久的热爱还可以培养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与写作可以提高素养,使人得到充实、宁静。据统计,国人在闲暇时一般以打电话、玩游戏、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很少有人读书,看小说,一年下来完整地看完一本书的人少之又少,而日本人则爱看杂志的居多,西方人爱看书的居多。
  
  学会完整地阅读一本书
  
  学生:语文中的听、说、读、写,哪一项是最重要的?写作与阅读怎样有机结合起来?
  
  温儒敏:我认为阅读是最重要的,大家在听、说上的差异都不大。一个人基本阅读能力没有是最糟糕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
  
  我们应该着重培养阅读性情。初中二年级应该是阅读的高峰期,初二至高三开始走下坡路,这期间真正完整读过一本书的学生所占比重极低,老师、家长也不要求学生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曾几何时,书店里放在显眼位置的名著,现在几乎都换上了琳琅满目的教辅用书。我认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方式还是要提倡阅读,因为阅读能养性。现代人更喜欢电脑阅读,这与正常有计划的纸面阅读不同,因为电脑阅读是碎片化思维,而纸面阅读能让你放慢生活脚步,停止忙乱。
  
  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注重阅读,但效果不好,语文课过于程序化,做习题多,老师讲得多,讨论多,但读得少,分析得太琐碎,太技术化、太过精细。在这一点上,语文课本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性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破坏了阅读性情。
  
  我建议中小学生阅读时不要太功利化,以培养、提升性情为前提,保留自己的空间,扩大阅读面,学会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另外,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阅读中要多停下来思索,跳出课堂,跳出阅读,停下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每天用3-5句话,200-300个字记录下自己发现的问题、想不通的问题、感兴趣的问题,不要在乎写得像不像文章,只要是自己的观点、想法就行。这样,阅读与写作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把厚书读成薄书,找到分析问题的视角。这对日后的中考、高考作文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文采好不等于文章好
  
  学生:多读好还是多写好?
  
  温儒敏:多读比多写更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本身不增加信息量,写作是信息输出的行为,写作过程中剪裁、筛选、组合的技巧和熟练程度,对整体思维能力没有太大提升。但多读会比多写更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多读能有效增加信息量、词汇量,拓宽知识面,增加语感,活跃思维。所以说,大量阅读,适当写作是可取的,这里的适当写作指一周一次的作文课就可以了。现在绝大部分的中学写作课讲应试技巧,搞套式作文,中学生可参加学习,但主要精力还是应放在自己的读、写上面。
  
  另外,对现在中学生作文的文艺腔,我还要说几句。今年北京高考作文,八九万考生中无一满分作文,大部分是套式作文、“馅饼作文”,文艺腔成风。究其原因,我认为,语文课注重文学性,注重修辞、文采,易给中学生留下印象:文采好即等于文章好。语文包括文采,但语文不单单是文采。如今语文教学偏重文笔,认为文字写得漂亮些,格言警句引用得多一些,开头结尾新颖一些,得分就能高了。这样的作文其实缺乏思想内涵和理性分析。我建议在座的中学生远离此类文章,而是尽量往理性思维方面靠拢。中小学生学习文学的目的是为了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是为了语言表达,绝对不是为了学习创作,更不是为了培养文人。
  
  怎样阅读鲁迅
  
  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读鲁迅?
  
  温儒敏:近百年来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理解最深的,鲁迅堪称第一人。他以独特的眼光看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有大量的优秀元素,但同样有大量糟粕,鲁迅最了解中国人的国民性。我建议中学生适当地读鲁迅,鲁迅的作品不是简单地叙述,他是带着生命的体验来写的,他会燃烧你,调动你,感动你。你从中也会发挥想象力来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有一种说法,鲁迅的文章只适合中年人读,但我认为,年龄不同,心得不同。
  
  鲁迅是一位战士,他的作品批判性很强。中学生读他的作品,除了学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观察、了解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学习鲁迅的“知人论世”。现在网上文章的思维往往很偏激,甚至互相掐架,其实是缺乏知人论世这一点,对事物的了解不是这边就是那边,观点绝对化。这个世界很复杂,我们要学会看穿这个世界。
  
  第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鲁迅从来不盲从,不凑热闹,也从不相信现成的结论,大家都这样认为的时候,鲁迅会冷却下来,跳出来问“为什么”。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下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的困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习鲁迅不是要变成鲁迅那么犀利、尖刻,而是要学到他的那种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不随波逐流。
  
  读鲁迅的作品会觉得很闷,沉重、悲哀的情绪缠绕着你,这说明你已经读进去了,理解了。
  
  学生:我们应该读鲁迅的什么作品呢?
  
  温儒敏:建议小学生读一读《朝花夕拾》,文中充满了抒情和幽默,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是作者回忆童年的文章,语言清新,充满了温暖,是鲁迅最柔软的部分。
  
  初中生可以读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是鲁迅比较喜欢的3篇小说之一,结构清晰,文笔干练,没有故事,没有传奇,看似平淡,但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情冷漠的社会刻画得淋漓尽致。
  
  高中阶段适当读鲁迅杂文。杂文是鲁迅最独特的文体,比小说影响更大。有人认为,杂文浪费了鲁迅的创作生命,他如果多写小说,最好写一些长篇小说就更伟大了。但我认为这并不可惜。杂文在鲁迅所有创作中比重最大,共650多篇,135万字,其中涉及的古今中外人物4500多个,文献书籍5000多种,历史事件450多个,中外历史、宗教、哲学、文物,甚至还有校勘、翻译、出版、心理学、教育学和地质学等各个领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同时鲁迅的杂文又是对现实发言的“文化批评、文明批评”。杂文不是议论文,也与小说、散文不一样,有点四不像,是有感而发的个性化文体,鲁迅是带着自己的血肉去看人生,看中国,没有一篇是空论,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中国人心史的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百科全书”。百年来,中国国情和精神文化现象都可以在鲁迅杂文中找到答案。所以,高中阶段看鲁迅杂文,既能提高写作水平,也能学习到很多知识。
  
  学生:鲁迅的文章很犀利,也很尖刻,我们怎样学习鲁迅写文章?
  
  温儒敏:鲁迅的语言是书面语,有点文白夹杂,甚至有点“硌”。中学生不能光读很水的流行读物,很流畅的东西往往缺乏“阅读摩擦力”,其实在阅读中需要停下来“思想爬坡”。鲁迅的文章幽默、讽刺,有大尺度的喜剧美感,他语言的张力、精炼的技巧都可以学习。中学生写文章时不要生怕别人看不懂,不要老重复,特别是议论文,不是简单用形容词就能吸引眼球的,要用自己的语言,干净利索的表达方式,更会引起老师的注意。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鲁迅先生“名、字、号”的由来 下一篇:休闲阅读,给心灵放个假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