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活着》这本书我花了两天工夫读完了,速度比其他书快很多,一则是故事的内容很紧凑,各种灾祸一环扣一环的赶过来,二则是因为故事实在是虐心伤神,早读完好早超生。读之前有很多人都说之前看过、故事很深刻、看了心疼云云,现在近乎一气呵成完成大作的浅读,一方面是庆幸没有过早去读这本书,一来太沉重需要一颗坚强的心来承受,二来就是要感受作品中的深刻内涵还需要一种平静的心态和一种孤独的境界;另一方面是庆幸自己终于在最近有一些空挡来安排和弥补自己,并及时发现了这本书,在合适的时间做了该做的事情,实则为一种幸运!
关于福贵的故事,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一个人的“失去史”,在这部“失去史”中,很多原本抽象的元素被具体化和扩大化,于是生活的波澜变得更加激猛,live从而也就变成了survive。这些抽象元素由具体的人物所代表,因而故事中的每个人物的身后都隐藏了另一个名字——
徐父:稚气。我们记忆中与父亲相处的瞬间,父亲打和骂、父亲伟岸的身影、父亲接送上学,大多停留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福贵也是这样,他和徐父的碰撞都发生在最张狂的年纪,不论他当时有多么忤逆、不孝,但还是一直受到徐父的庇护,到最后也是徐父变卖家产替他还债,保他平安。在徐父活着的时候,福贵的生活是自由和轻松的,或者说,他处于一个不成熟的状态,过着养尊处优的少爷的日子;徐父死了之后,家里的重担责无旁贷的落在了他这个唯一男丁和徐家后人的肩上,他失去了以往的自由和轻松,脱去了身上的稚气。
徐母:安全感。“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父亲母亲往往分饰“严”和“慈”两种对立的角色,在《活着》中也并不例外。福贵在城里面鬼混,吃喝嫖赌,给老徐家抹了黑,徐父很是恨铁不成钢,责备福贵是败家子,而徐母却百般宠溺,总是笑呵呵的护着儿子,就算是后来福贵把家产都败光了,也没有职责儿子一句。这种最大限度的包容和宽恕,对一个人而言正式一种安全感。然而后来,生逢乱世,福贵在进城买药的路上被抓去充军,两年之后回家发现徐母早已去世,以前的万般宠爱淡然无存,在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下,福贵失去了安全感。
龙二:造化。都说造化弄人,龙二这个角色比较特殊。起初,他可以说是福贵幸福生活的终结者。福贵把所有家产输给了龙二,从地主变成了龙二的田佣,将高昂的头低低的沉到尘土中。但龙二对福贵也不薄,把五亩良田分给了福贵,保其生存。解放之后,龙二不肯交出土地,被枪决了,从此也就消失在了福贵的生命中。富贵一直有些内疚,觉得龙二是替自己去死的,对福贵也不知是爱是恨了。在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奇特的经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春生:友情。春生和福贵相识于内战,结下的是“革命”友谊,是一种同生死的情谊。富贵的儿子的死与春生有着莫大关系,丧子之时,富贵一看见“刘县长”就猛扑过去,又是拳打又是脚踹,气势汹汹的要“杀死县长”。可是当他认出是春生的时候,他却不想打了,他问“后来你找到大饼了吗?”“你吃馒头了吗?”说多了都是泪啊!不管怎样,春生都无法不原谅眼前这个一起打过仗的人。福贵原谅了春生,可是后来春生却在文革中被批斗死了。真正的友情是坚强的、经得住考验的,但却不是永垂不朽都的。春生死了,福贵没了朋友。
有庆:初爱。福贵在得意的时候不知何物为爱,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妻子都不知体恤、忤逆不尊。破败之后,在徐母的提示下,福贵才渐渐开始有了一些珍惜家人的启蒙,但这个时候,家珍被丈人接回了娘家。然而家珍是一个好媳妇,认定了福贵是自己的丈夫。她在生下了有庆之后,一定是不顾家人的反对,不计前嫌也不畏惧生活的困苦,再一次回到了福贵身边。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这样的“礼物”,福贵是最珍惜的。他虽然没有目睹有庆的出世,但却曾对城里面的有庆朝思暮想、充满了记挂和想象。母子二人的回归让一个家一下子完整了,有庆也是得到了来自福贵的第一份对家人的爱,这份爱或许是不成熟、不完整的,却是极其真挚、美好的。有庆的死对福贵来说可能是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他瞒着家珍埋葬了有庆,自己却独自经历了无数个无眠的夜晚。在失去了“初爱”之后,福贵第一次学会了“承受”。
凤霞:慰藉。凤霞的形象如果用“欢乐”来概括可能有点不符合大环境,毕竟在一部“失去史”中,苦难才是主旋律,所有的欢乐都是渺小的和被吞噬的。然而,凤霞却总是笑盈盈的、任劳任怨的、聪明乖巧的,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给这个家里带来了极大的支持,给老两口带来了生的希望,想来想去,决定用“慰藉”来代替凤霞——在失去有庆之后,凤霞挽回了奄奄一息的家珍,成了抚平伤口的最大的慰藉。凤霞死于难产,在手术的时候,医生跑出来问,“留大的还是留小的?”,二喜没有犹豫,说留大的,不成想大的没留住,小的留下了,一家人有苦说不出,“慰藉”也没有了。
家珍:亲情。从一开始福贵嗜赌成性,惨无人道的对怀着孕的家珍拳打脚踢,到徐家败落家珍被娘家接走了又自己带着孩子跑回来,再到家珍在灾荒的时候拖着病种的身子去城里家里讨米偷偷运回来,最后到家珍临死前对福贵说下辈子还要嫁给他,家珍从一而终,不论福贵多么不像话、家里多么苦,家珍都不离不弃。就像徐母说的,“家珍是你的女人,谁也夺不去。”亲情是伟大的,家珍为了福贵、为了这个家倾尽了所有,然后最终离开了。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走到后面,亲情也会离开。
二喜:运气。人生在世,总有那么几次走运的时候。二喜可谓是徐家的福星了。在徐家二老正愁给凤霞找一个归宿的时候,二喜出现了。二喜品德优良,人实在又善良,孝敬老人又疼凤霞,在迎娶凤霞的时候给徐家挣足了面子。二喜和凤霞都活着的时候,一家人是最幸福的。然而,以一句老话来解释——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地(老掉牙了),二喜也死了,死于意外,福贵的运气也没了。
苦根:希望。身边的人都死了,只剩下福贵和苦根。福贵把所有的爱都用在苦根身上,或许是弥补对有庆的遗憾,或许是因为太孤单了,不敢再失去了。望着苦根的时候,福贵想这也许是他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的希望了,等苦根长大,总算家里也有后了。正当福贵幻想着鸡变鹅,鹅变羊,羊再变成牛的时候,理想中的好日子终究是没有如愿到来——苦根也死了。人如其名,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太苦了,没过过好日子,苦根最后被豆子撑死了。没了这最后的“希望”,福贵就可以坦然的等待死亡了,也许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但总有一些原因让他不能安然死去。现在,既然连“希望”都没有了,他或许可以释然了,静静地等待生命的终结。
福贵:福贵不用在代表什么抽象元素了,他是故事的主角,是老人,也是老牛,他就是生活的本身,是所有“失去”的主体,是苦难的承载着,是生活的另一面。他经历了“活着”的过程,这个过程表面上看起来是一部“失去史”,但其实也是“成长史”,到最后的“孤独史”,不论你在生活中曾经拥有过什么,财富、亲情、爱……在活着的过程中这也都将一一失去,在无数次痛苦和打击之后,你不是麻木了,而是释然了。这样的生活你能不爱吗?它曾经给了你那么多珍贵的东西,让你享受到了所有应有的幸福。但你又能不恨它吗?它把你所有宝贵的东西都夺走了……最后,富贵说,牛和人一样,都会偷懒,你觉得累了,就让牛也歇一歇。其实,牛就是他自己,他让牛歇一歇,就是让自己歇一歇,因为经历了这么多,他已经知道如何活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