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拐杖
人生的拐杖
平生第一次用拐杖,是攀行在奇松竞秀,万壑峥嵘,飞瀑流泉,鸟语花香的黄山那崎岖蜿蜒脊梁上,如果没有那次策杖黄山的经历,也许我至今也难领略明代文人汤显祖笔下描述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那个人间仙境是毫不夸张的了。
早知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黄山古称黟山,传说黄帝在此炼丹,后得道升天,故改名为黄山,打小的时候家中客厅里就挂着一幅不知出自何名家之手的黄山山水画,那气势磅礴的云海,壁立千寻的奇峰,嵯峨怪异的巨石,虬干劲枝的苍松,令懵懂儿时的我疑为仙境,从此并对黄山心仪神往。登顶黄山成了我向往以久的愿望,暑期,终于抽得空来举家前往。
当到了山脚下才知,想看到黄山最美的景色还有好长一段山路要走,要登上黄山诸峰山巅,只有两条途径,要么乘索道缆车上山,要么沿着山路徒步攀登,听导游说旅游旺季乘索道,等两三个小时是正常,四五小时可以理解,六个小时也是可以想象的,为了节省时间,顺便偿试一下攀登的全过程和乐趣,于是备了手套,雨披和拐杖以及必备的水徒步登山。
行至半山腰时我已是腰酸腿痛,整个人像散了骨架似的一样僵硬,汗流浃背的我任我的他拼命拽着往高处走,可他和我都是久坐办公室的人,生活中以车代步久了,哪里走过这般崎岖。不久便都气喘吁吁,体力透支已到极限,实在不忍拖累于他,于是学着前面一对老者的样子用上了备用的拐杖,平生没用过这玩艺儿,倒闹出不少笑话来,一个来至南京的五六岁模样的小女孩一直走在我们前面,行进途中她象个小精灵似的偶尔还一蹦一跳的,一点也不显吃力的样子,如履平地般,听他母亲说这孩子自小就很独立,他们常常带着她登紫金山,这样的路也许她已走得太多了,小女孩一路歌声和笑声感染和鼓舞着游人,当她回过头来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问我:“阿姨你为何柱拐杖啊?是不是残疾人呀?我姥姥都七十岁了也不用这个呢?”我的脸刷地红了,不好意思地对她笑笑:“呵呵!是啊!阿姨还真的不如你家姥姥呢!唱首歌阿姨听听,好么?”。小女孩子始终在前面走着,渐渐地她的歌声和身影并溶入黄山的风景中,风逐渐后退消失,一阵沙沙的声音送来的是醉人心扉的清新空气,深吸一口,满是花香、草香。百鸟欢唱,悦耳怡情心中的尘土、愁绪也被涤荡得无影无踪。
我们迎着徐徐山风艰难拄杖而行,终于顺利到达白鹅岭,第一座闻名的始信峰终于映入我们的眼帘,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便题名“始信”,“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后渐名传遐迩。“始信”两字,千载叫绝。
“梦笔生花”为黄山胜景.清人项黻有诗赞曰:石骨棱棱气象殊,虬松织翠锦云铺.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可惜70年代初松树枯死,现在是仿制的塑胶松树.此峰旁有笔架峰等名胜景点,沿途美景令人目不暇接。我怕这些美好被记忆风干,所以频频按动摄相机快门,好让它们成为我书房里永远的风景。
从排云楼出来,门外云雾缭绕,排云之名果然名不虚传,霎时飘飘然有羽化登仙之感。云雾越来越浓,到达飞来石时,整个石头已经笼罩在云雾中,此石头有十余米高,根部恍若与山峰分离,很想近距离接触《红楼梦》片头的顽石,听导游说摸了这块石头会给自己带来一生的好运,于是壮着胆子柱着拐杖爬上去摸了摸石头,脚下是云雾,清醒地想想其实脚下是万丈深渊,不禁有些脚软,借着拐杖赶快连滚带爬下来。
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光听名字就知道和太阳、日出之类关系密切,不然金庸怎会把它当作明教教主张无忌的窝居之地呢。我不由心生自豪感,没有沿途的策杖经历哪能到达这光明圣地,面前平坦而空旷的顶上视野开阔,是观日出、云海的最佳地点。现在它也成了旅游团集中的好地方,到处坐满游人,分明在仙境中多了几分人世的喧嚣。夜宿光明顶,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无法看到远景,看到的仍然是一片云雾,不过云雾迷离,清风相伴就差明月了,不过倒别有一番趣味,只好将希望寄托于看明天的日出。
次日爬百步云梯时,只听到自己沉重的呼吸声,心像要蹦出胸膛一样,很想歇一歇,但那么窄窄的地方,哪里有歇脚的地方,放眼向上望去山路笔直而陡峭,这个时候只有向前,没有退回的余地,试想人生和路有些事何偿不是这样,只有向前才是生路,后退并无路可走。据说当年刘晓庆曾在这里拍过一部戏,她一跪一个血印艰难向上,要是当时她后退了后来面对又是怎样一条路,她拍的那个影片后来还得了大奖,不知那时她心中有没有一根和我手中一样的拐杖,要不然她的演艺涯何以到达登峰造极之地呢?
借助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拐杖撑着我往前走,终于到了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与光明顶的高旷相比,莲花峰显得秀丽很多,主峰突兀,小峰簇拥,当太阳普照时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一路看去,一些石头如鱼戏水,一些如仙人指路,一些如乌龟,如玉兔,松树点缀其间,身处其中,才知无限风光在巅峰,不禁感慨我等凡人是何等的渺小,大自然鬼斧之神工。
玉屏峰上玉屏楼,此处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在门前平地上,近可看黄山标志迎客松,左可观黄山第三高峰天都峰,右可赏莲花峰,楼四周布满古松、奇石,的确是个观景好地方。山中行,有云从袖底生,雾由足下起的感觉。那白如绵絮,飘若轻烟的云雾,深情款款地簇拥于游客身畔,使人如履天街,飘飘欲仙。云雾稀薄处,可看到株株婀娜多姿的黄山松,或挺立于悬崖峭壁,枝干横斜,如苍龙探海,似猛虎下山;或从怪石的缝隙中争得生存空间,傲然挺立,显示出极为顽强的生命力。有的贴壁玉立,袅袅婷婷,撩云拨雾,清秀悦目。有的虬干苍劲,拔地参天,叱咤风云,有大将风范。蜚声中外的迎客松--华夏第一松,已历经千百年雨雪风霜的侵蚀,依然郁郁葱葱,显示出勃勃生机。
在诸峰顶上有时是罡风猛烈,常需以杖驻地,方能站稳。驻立在绝顶之上,但四周白茫茫的云雾之中隐藏着千山万壑都已被踩在脚底,不禁感慨万千,心中更是不由自主的涌上柔情千种,豪情万丈,自觉世上再无任何山峰不可征服,再无任何目的无法达到。
黄山之行终究要结束,身边的山岗,就要沉睡在地图的深处了,回望平静如一朵昙花起伏的峰峦,已排成密集幽暗的叶片,然终究挡不住夕阳的落下去和太阳的升起。
在玉屏楼等候缆车下山的时候,我的他见我仍紧紧握着手中那根黄山拐杖,说下了山再也用不上了,不如扔了它,我看着满身创伤的拐杖,浑身已布满坑坑洼洼的伤口,它记录着黄山的峥嵘怪石,记录着我沿途的汗水,记录着我隐忍着的艰辛,也记录着我登顶后满脸的喜悦,是它支起了我的身体,支起了我的步伐,支起了我登顶的希望。我怜惜地抚摸着它,说扔它做啥?留个纪念吧!可他执意扔了,于是我将他们手中的拐杖分别收回集中到我手中,然后将四根拐杖高高扬起,朝对面刚乘缆车上山准备登顶的游客大声问:“免费赠送拐杖给需要它的人,谁要啊?”一位都市白领模样的人伸手接过一根,莞尔,笑问:“用得着么?”“用得着用不着你到时自会知道的。”我笑答。
拐杖,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用得着的时候,人生本来就如黄山的山岗一样没有一马平川,我们有时要借助它跨过大大小小的人生山岗,所以我还是执意留下两根拐杖带回家,珍藏于储藏室,也许将来有一天还会用得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