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话经典(隋唐五代时期第十七节)
历史趣话经典(隋唐五代时期第十七节)
第十七节:杜甫写诗字字珠玑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一生坚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态度,创作的诗篇可谓字字珠玑,一字都不易改动。相传,北宋大诗人苏试曾与黄庭坚、秦观、佛印三位文友结伴游山,见古寺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春雨》一诗,因年代久远,其中“林花著雨胭脂口”一句的尾字已无法辨认。苏试便提议各人试补一字,并率先补一“润”字;接着,黄庭坚填“老”字,秦观填“嫩”字,佛印填“落”字。回家后查《杜工部集》,才知杜甫用了一个“湿”字。四人比较品味了一番,异口同声地赞叹“湿”字用得妙!这里,诗人着一“湿”字,看似信手拈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实则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艺术空间,读者可以根据各自的心境感受领悟诗意。快活者读了,则可将“湿”理解为“润”“嫩”,领略到林花经春雨浴泽而格外艳丽柔美的喜人景象;忧伤者读了,则可将“湿”理解成“老”、“落”,体验到林花遭风雨而憔悴落魄的凄楚景象。可见,“湿”字具有极大的艺术张力,给读者以审美的自由。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中则记载着这样一段趣话:有个叫陈从易的书生,偶然得到一本文字脱误颇多的杜甫诗集,其中《送蔡希鲁都尉》中“身轻一鸟口,枪急万人呼”一联的上联就缺了末字。陈从易便邀集几位好友补字。结果,有的补“疾”,有的补“起”,有的补“落”,有的补“下”,争论了好久,还是定不下来。事后总算得到一个完整的本子,才知原诗用了一个“过”字。陈从易读罢叹服不已,连连说道,虽只一字,但“诸君亦难到也”。杜甫用一“过”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突出了赞美蔡都尉武艺这一主旨。“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上句描写他善于纵跳,下旬表现他长于使枪。“一鸟过”是说他跳跃如飞,身体轻便敏捷,整个过程宛如鸟儿飞过,这就把蔡都尉跳得既高又快且轻的形象,十分传神地描绘出来,给人以非常深刻的艺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