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

作者:叶春声 字数:1023 阅读:4 更新时间:2016/06/09

潮汕民俗大典

潮汕民俗文化圈指潮汕平原和粤东沿海,包括史称“三阳”(揭阳、潮阳、海阳即潮安)和饶平、惠来、澄海、普宁、揭西、海丰、陆丰、潮州、汕头、南澳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的一部分,即现行政区域的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
  潮州市、揭阳市以及汕尾市的部分地区,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千米,位于东南沿海闽粤交界之地,西北靠山,东南面海,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地平如掌,是广东省第二大平原。
  该区居民约有1400余万,此外旅居海外的潮人1000余万,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大部分属福佬民系,全部使用闽南语。他们是古闽越后裔融合于汉族的一支,揭阳西湖一角
  其文化特质既有别于作为南越后裔的广府民系,更与中原汉族世胄的客家民系迥异,具有极为丰富的独特民情风俗,且对东南亚诸岛土著文化产生过显著影响,乃广东风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群落。“其风气近闽,习尚随之,不独言语相类矣。潮阳强悍负气,大类齐俗。士大夫有豪宕好义之风。惜多富不好礼。揭阳尚浮华,颇急公,间有健讼者。三饶逼慓悍嗜利,民颇愿朴畏法。惠来士知礼,其民内黠而外儒。大蒲贫而朴,家好读书,虽妇人女子,有晓文墨者。澄海之士秀而文,糖蔗鱼盐之利,甲于其邑,但有力者皆可觅食,然多悍戾难驯。普宁颇类潮阳,然质实务本。丰顺野而愿,其细已甚,犹号易治(《金志》)。”(见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潮汕居民讲闽南语,所以有“福佬”之称。自汉末建安至东晋永嘉以降,中原人为避战乱大举南迁,特别是明朝海禁以后,福建新移民的迁入,促进了农业商品化手工业的发展,中原移民及闽南汉人不断入住,成为当地居民主体,以闽南方言为标志的福佬文化大抵在唐宋时形成。三阳地区首先得到开发,明代时经济已较为发达,但由于人多地少的资源矛盾,很早以前就有潮汕人口大量流出,一部分向西迁往琼雷地区(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更多则漂洋过海,流向东南亚各国。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七夕情人节的简介 下一篇:潮汕民俗大典2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