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28
潮汕民俗大典28
潮汕地区的畜养业并不是十分发达,基本上属于家庭副业,而未能形成独立的产业。对于潮汕农民而言,饲养禽畜是增加收入的一个关键因素。另外,猪、牛等家畜的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对于在土地上精耕细作,种田特别认真的潮汕农民来说,有机肥不仅省钱,而且肥力足,养出来的庄稼是最好的。所以,潮汕人重视家禽家畜的饲养,同时也发展出一套朴实无华却非常有用的畜养业生产习俗。同时,这些生产习俗与潮汕一些游艺民俗、赛会民俗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潮汕地区濒临南海,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自古以来,潮汕人民善于渔猎,以“海上健儿”著称。海洋捕捞从久远的历史时期直到现在,都是潮汕沿海各县的经济支柱,于是有“耕三渔七”的说法。潮汕渔民在长期的捕捞生涯中,在与变幻莫测的茫茫大海的斗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潮汕特色的海洋捕捞方式,同时,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积累和总结了大量有关于海洋捕捞的宝贵经验,通过口传心授而一代一代地传承与发展下来,流传至今。
一、养鸡习俗
新中国成立前,潮州养鸡有很多讲究。母鸡生蛋时,人不可窥视,否则就会生不出蛋。小鸡孵出来后,要赶紧采一枝仙草缚在鸡笼上面,可保平安。元宵夜里,妇女们到竹丛下面摇着竹丛,口念诀道“摇竹子”,又在地上抓一把沙石用衣服兜着,念诀道“抱大鸡”,一边走一边发出唤鸡的声音,把衣服里的沙石一直带到鸡舍,放进鸡笼里面让鸡吃,她们认为这样就能养出又大又多的鸡。
家里的鸡若是着了瘟疫,要拿一块花旺(一种植物)、一只旧草鞋、一张旧粮单,缚在一起放于鸡笼上面。有的拿一块花旺和一块杉刺挂在鸡笼上面,认为这样可驱除鬼魅。也有的写一张“姜太公在此,此鸡不卖”的字条贴于鸡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