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37

作者:叶春声 字数:1135 阅读:6 更新时间:2016/06/09

潮汕民俗大典37

十一、猫给狗作揖
  从外面抱回的猫狗初进门时,要用一把草或竹片在它的肛门上擦几下,它以后就不会随地大小便。初把猫儿抱回时,还要把它带到狗儿面前作几个揖,并说:“先来阿哥慢来阿弟,和睦相处,各司其职。”
  十二、鲎母掠来刣(宰),鲎公放落海
  鲎,是海中节肢动物,头胸部甲壳呈马蹄形,腹部甲壳之尾部呈剑状,雌雄常在一起,肉可食,也称鲎鱼。南澳渔民捕鲎有一个经验,那就是先捕鲎母,后捕鲎公。因为鲎母被捕,鲎公就在旁边寻找,不想逃离,甘愿殉情;若是鲎公被捕,鲎母立即逃之夭夭,只顾逃命,不顾鲎公。这也是俗语“枭(没有人情味)过鲎母”的来由。渔民痛恨枭情绝义的鲎母,同情用情专一的鲎公。假如只捕到鲎母,捕不到鲎公,他们就把鲎母宰了;反之,如果只捕到鲎公,捕不到鲎母,他们就把鲎公放回。鲎公体小肉少,也是渔民放生鲎公的一个原因,这就是“鲎母掠来刣,鲎公放落海”的由来。现在鲎的数量日益减少,价钱日益抬高,鲎公放落海的俗规逐渐被打破。
  十三、乌鹅白鹅,从有掠(抓)到无
  这是流传于南澳岛的一句渔业俗语。所谓乌鹅,即黑海豚;白鹅,即白海豚。南澳渔民把海豚称为“义鱼”。传说南宋末,宋帝昺逃往南澳途中遇风翻船,君臣掉入海中,幸有一群海豚游来把他们托出海面,并一直护送到南澳岛,因此宋帝昺特封之为“义鱼”,并授予“绫网缠不住,钓钩钓不起”的特权。南澳渔民在海上捕鱼遇到海豚时往往会避开,渔网偶尔缠上它们便会被它们撕咬得四分五裂,连其他鱼虾也逃得一干二净,这便是俗语“乌鹅白鹅,从有掠到无”的由来。
  在以前,潮汕海域的海豚很多,在韩江各支流未建设桥闸时,偶逢大潮汐,便有海豚趁潮进入内河,扬尾激浪,昂头喷水,吸引了众多居民来两岸观看。因担心退潮之后海豚出不了海,搁浅在这里,当地商会等民间组织还组织人力,在快退潮的时候用竹棍驱赶海豚随潮水退出,安全游出内河。
  海豚是受保护的海洋鱼类,是人类的朋友,潮汕渔民一般不捕捉海豚,一代又一代的渔民遵奉这种观念,给海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潮汕民俗大典36 下一篇:潮汕民俗大典38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