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38

作者:叶春声 字数:977 阅读:5 更新时间:2016/06/09

潮汕民俗大典38

十四、演戏驱水母
  从古代直至近现代,潮汕海域都盛产水母,也就是潮汕人说的“”。水母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海洋生物,但是在过去,潮汕人却把它视为如同以前生活在韩江中的鳄鱼一般,是渔民欲除之而后快的“恶鱼害鱼”。那是因为水母也曾和鳄鱼一样,为害一方,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影响了渔民的正常生产。由于当时潮汕渔民未能认识到水母的价值,所以很少有人捕捞,从而使水母大量繁殖生长,从而造成生态失衡。特别是每年春季以后,是水母繁殖的旺季,大量活水母和死水母随涨潮进入榕江,一直涌到处于中游的渔湖镇塘口河段,活水母受到死水母影响也大量死亡,堆积在河中,风吹日晒,河水变质,臭不可闻。本来清澈无比的榕江水,变成了不能饮用的污水。在榕江从事撒网捕捞的渔民,网不到鲜活鱼虾,却常有大批腐烂发臭的水母落入渔网,将网挤破压破,影响捕捞。所以,多得近乎泛滥的水母便成了渔民的死敌,但是渔民又想不到什么有效的办法来驱除这些水母。唯有等天降大雨、山洪暴发的时候,榕江暴涨,滚滚洪水随江直泻而下,将水母冲出外海去,这时才可消除水母为害榕江的情况。
  有一年久旱无雨,而驱水母心切的渔民,则学习农民祈雨的做法,在榕江边搭台演戏,求神降雨,驱赶水母。据说,此举果然有效,演戏三天之后,不仅老天降下滂沱大雨,把水母冲出了榕江,而且在这一年之中,再也没有水母涌入榕江为害渔民。于是第二年,渔民便又再择吉日演戏,请神驱水母,这样久而久之,演戏驱水母这一做法便沿了下来,成为榕江边渔民的风俗。至新中国成立前,渔湖塘口一带的渔民,仍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廿四至廿六这三天里,选出一天或两天,请戏班子来村中演出,求神明降雨来驱逐水母。
  20世纪80年代后,水母身价倍增,多数都被捕捞而去,榕江内河已难以寻觅水母踪迹。但是榕江边演戏敬神驱水母的习俗仍然存在,每年依旧演戏,已成惯例。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潮汕民俗大典37 下一篇:潮汕民俗大典39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