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41

作者:叶春声 字数:1054 阅读:5 更新时间:2016/06/09

潮汕民俗大典41

20世纪90年代,这些习俗不再盛行,但一些新风俗又开始流传,如开市的第一位顾客买卖能否做成能预示该天生意的好坏,第一位顾客还价稍低,店主也尽可能与之成交。
  三、佣行习俗
  佣行有普通佣行和专业佣行之分。普通佣行为进场交易的所有农副产品提供服务,而专业佣行则是为某一类产品服务,分为水果佣行、水产佣行、粮食佣行、生猪佣行等各个类别。佣行在集市贸易中起到中介的作用,但是又和职业中介人不同。专职中人经纪只是负责跑腿和磨嘴皮,凭三寸不烂之舌来挣钱。而佣行则要提供场地和一些交易工具,如秤、斗、算盘、笔墨、单据以及一些筐箩等。另外还有一点不同,就是职业中介人参与价格的协商,在买卖双方中间奔走牵线。而佣行则不介入其中,价格由买卖双方面议,若双方达成交易,就由佣行过秤和结算,然后收取佣金,称为“佣”。
  佣行的老板多为当地有一定信誉的人物,他可以不懂业务,但是他所聘的“家长”“家长”的“长”潮音dion2,类似于现在的经理。,必须既精通账务,又熟悉行情和人情世故。而佣行的伙计,也要反应敏捷,眼明手快,要口齿清楚,还要会心算口算和珠算。交易的时候,一个人过秤和报数,一个人拨算盘,另一个人写单据,一般一宗交易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当时用的是十六两秤,换算相当困难,但是佣行的伙计却能脱口而出,“问斤求两”,精确无比,极少出差错。
  到了集市的高峰期,佣行里面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为了让柜台那边听到自己的报数,佣行的伙计还要练出一副好“声喉”(嗓子)。最有特色的是潮州湘子桥头青果佣行的伙计。他们在报价目斤两的时候喜欢用唱诵的腔调,语言活泼生动,饶有情趣,活跃了市场的气氛。后来,这种以唱诵方式报价的方法慢慢地在潮汕各地的佣行流传开来。
  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一些私人开设的佣行存在,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交易所出现了,不久后,交易所被划归工商部门管理。对进场交易的人,只收取1%的手续费。而佣行也就慢慢地消失了。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潮汕民俗大典40 下一篇:潮汕民俗大典42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