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64

作者:叶春声 字数:956 阅读:7 更新时间:2016/06/09

潮汕民俗大典64

潮汕人穿红木屐实为平常之事,可在外地人看来,却有一番异味古风。清康熙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潮州杂兴》诗云:“蛮女科头足踏尘,大夫偏裹越罗巾。天无晴雨穿高屐,岂是风流学晋人。”
  除夕夜,人人必须穿上一双新木屐;嫁新娘则必须制一双红油漆新娘屐随嫁。“出花园”孩子到了15虚岁所举行的一种成人礼,潮汕人俗称“出花园”。的小孩穿红木屐,也是潮汕人的一种传统。林大钦(1522—1566)是明嘉靖年间的潮州状元。据说林大钦少时读书,因买不起鞋子,穿的便是这种红皮屐,而他出花园时穿的也是这种红木屐。
  在木屐中最为奇特的,还要数清代专供缠足妇女穿着的木屐。因妇女把足缠得很短小,足盘足趾都缩成小而尖,像个桃子,故所穿的木屐名曰“屐桃”。屐皮为黑布缝制,屐头可不开口,有绣花者,称为“绣花屐”或“红屐桃”。清代潮汕平原妇女大多缠足,把好好的足趾从10岁左右时就压屈变型,缠成“三寸金莲”。“屐桃”是一种高跟鞋,鞋跟要寸余高,为一圆木段,直径也要一寸,而不像今天高跟鞋那种小而尖的鞋跟。木根由两片珠花的鞋墙和布鞋底合成,鞋头很尖。懂武功的女子有的还在鞋头装上铁头,称为“铁屐桃”。澄海民间故事有《鸳鸯铁屐桃》,讲一个武功高强的奇女子的故事,还被拍成电影呢。配合着女人的小脚,还有一个专门放置缠足布等物及坐洗足趾用的小凳柜,现在已经绝迹了。
  2.草鞋
  草鞋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有鞋底而没有鞋壁的便鞋,它是新中国成立前潮汕人远道步行的必需品,也是当时农民为足部保暖的护足用品。草鞋在潮汕地区也与木屐一样,流传时间久,使用范围广。穿时用带子穿过鞋底前面的鞋鼻,套过两边的鞋耳和后跟的翘起处,束紧之后,就可行走,既保护足底,又易散热。草鞋价钱低廉,穿着轻便。过去,潮汕许多为谋生计的苦力挑夫,就常穿着草鞋。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潮汕民俗大典63 下一篇:潮汕民俗大典65

小说推荐